【乡村行·看振兴】秦安:科技赋能春耕 校地合作育新篇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8 15:46 3

摘要:春分已过,陇东大地万物复苏。在秦安县陇城镇娲皇村的北京科技大学玉米育种试验基地里,机器的轰鸣声与农技人员的交谈声交织成一片繁忙景象。翻土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划开沉睡一冬的土地,专家教授们手持记录本,一边指导春耕作业,一边向农户讲解育种技术要点。这片占地60亩的试

春分已过,陇东大地万物复苏。在秦安县陇城镇娲皇村的北京科技大学玉米育种试验基地里,机器的轰鸣声与农技人员的交谈声交织成一片繁忙景象。翻土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划开沉睡一冬的土地,专家教授们手持记录本,一边指导春耕作业,一边向农户讲解育种技术要点。这片占地60亩的试验田,正以科技为笔,绘就一幅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一部分,北京科技大学秦安抗旱高产玉米科技小院自2024年建成以来,已成为当地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平台。基地由北京科技大学生物农业研究院万向元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同时依托北科大生物农业研究院副院长吴锁伟团队的技术支撑,围绕玉米基因挖掘、种质创新、杂交测配、新品种培育、不育化制种等方向,开展田间教学、科研试验、成果展示和农民培训等工作。

基地的春耕不仅是一场农事活动,更是一场科研攻坚。“咱们试验基地在2024年已经种植了5000个以上的潜力组合,并且针对各个组合进行了小区产量的测试,抗虫抗病性的检验,以及株高、生育期等性状调查,从中筛选出了10来个优势的潜力组合。现在咱们试验基地在正在进行春耕备播,预计今年同样种植5000个以上的潜力组合,希望通过今年的试验筛选出适合咱们秦安本地抗旱、高产的玉米新品种,助力秦安的乡村振兴事业。”北京科技大学生物农业研究院副教授李紫文告诉记者。

秦安县作为传统旱作农业区,常年受干旱制约。科技小院的落地,为当地粮食安全注入强心剂,校地合作模式实现了科研与产业的无缝对接。今年春耕,基地引入智能化农机设备,通过测土配方、精准播种等技术,大大提升了60亩核心试验田的翻地效率。

陇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娲皇村51户农户增收,同时以“田间课堂”形式培训农民超500人次,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使周边玉米种植成本降低,亩均收益增加。

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增收,陇城镇的变迁折射出农业现代化的缩影。在这里,大学教授与农民并肩劳作,实验室数据与田间经验碰撞融合。随着又一粒种子埋入黄土,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丰收的希望,更是一条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来源:五彩秦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