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晋城市图书馆精准对接不同读者群体所需,持续创新文化服务、丰富产品供给、布局特色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积极打造“图书馆+”新概念阅读服务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
近年来,晋城市图书馆精准对接不同读者群体所需,持续创新文化服务、丰富产品供给、布局特色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积极打造“图书馆+”新概念阅读服务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
专注读者需求
让服务场景更多元
“感谢市图书馆能够给我提供一个考研沉浸式学习的氛围,让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在市图书馆举行的考研自习班经验分享交流会上,考研学子李思瑶满怀感激地说。
针对晋城市考研学子面临的备考资源稀缺、备考氛围薄弱等难题,市图书馆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优质的读书、学习环境,于2023年创新推出了公益考研自修班,开辟独立考研自修专区,设立专职班主任和辅导员,实行班级化管理模式,通过线上审核、报名、入班方式组织同学集中自修学习。2023年达线率50%、2024年达线率高达66%。
近年来,市图书馆不断完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聚焦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学习需求,持续推出了多项深化全民阅读特色亮点举措,有效发挥了图书馆公共文化主阵地作用。
成立古籍修复室,通过“师带徒”和以古籍修复项目带动技艺传习模式,组织开展古籍修复、活字印刷等公益体验活动20余场次,5000余名古籍爱好者参与体验;设立“悦读疗愈”康养空间,邀请心理专家,通过阅读疗法、解压活动与冥想实践,帮助读者纾解负面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持续开展求知大讲堂、文化展览、高雅音乐走进图书馆等多项常态化、知名化、品牌化公益文化活动,为市民提升文化素养提供了一处精神栖息地。
打通“最后一公里”
让阅读“零距离”
“从前有一只很聪明的小狼,它会读故事书,会拉小提琴,会画肖像画……”在东华幼儿园,市图书馆开展了“文化随行泽润校园”阅读推广活动,志愿者们为学龄前儿童讲述了绘本故事,带领小朋友们进行了科学小实验。依托“流动图书车”为幼儿园老师办理了借阅证,借阅了故事绘本等。“我觉得这个活动特别好,我们可以在图书馆给小朋友们借阅更多的绘本,小朋友们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激发阅读绘本的兴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东华幼儿园教师李芳华说。
2024年,市图书馆推出《晋城市图书馆全民阅读工作方案》和《晋城市图书馆全民阅读“七进”活动实施方案》,旨在构建晋城市全民阅读均等化服务体系。活动覆盖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等,特别针对特殊教育学校、老年大学等阅读能力和阅读资源获取较为薄弱群体,在提供盲文书籍、听书机、专业书刊、数字有声书等资源,丰富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还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向中小学、幼儿园推广知名化、品牌化活动“小耳朵听故事”线下讲述、现场绘本阅读、科学小实验、有声图书推荐等一系列未成年人公益文化活动,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此外,全力推进城市书房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打通公共阅读服务的“神经末梢”,将群众阅读的“最后一公里”变为“零距离”,让知识触手可及,让阅读无处不在。
数“智”赋能
让图书馆“活”起来
“你好,请为我推荐几本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在市图书馆数字体验区,凤鸣中学的学生王晓宇正饶有兴致地与屏幕前的智能数字人进行对话,以获取书籍导览与个性推荐。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数字人与读者交流得越频繁,知识储备就会越丰富,未来还会有记忆功能,可以记住不同读者的兴趣和画像。
公共图书馆里越来越多的特色“玩法”,给人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不远处,几个小朋友正排队体验着VR沉浸式阅读平台的“过山车”,随着VR眼镜内画面的上下起伏,小朋友口中也时不时地传来惊呼。
当前,智慧场景已全方位嵌入全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进程,成为重塑图书馆文化生态、拓展知识传播边界的关键力量。市图书馆紧抓发展机遇,于2024年对数字体验区进行改造升级,配备了VR沉浸式阅读平台、数字书法台、智能数字人、学习咨询舱、数字阅读一体机、电子书下载机等多项智能应用设备,大幅度提升了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水平,为读者带来了新时代数字阅读的全新体验。数字体验区周免费开放时间达到63小时,暑期月均使用量2万余人次。
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会持续关注读者需求变化,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的强大引擎,让书香满溢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滋养每一颗热爱知识的心灵。
来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