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荧光增白剂在20世纪后期开始广泛使用,主要涉及领域为洗涤剂、纸张和纺织品四。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荧光增白剂的功效更多地被人们熟知,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包括食品包装材料、化妆品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物质都有了荧光增白剂的使用,洗涤剂、纸张、纺织品和食品包装材料等中的荧光
荧光增白剂在20世纪后期开始广泛使用,主要涉及领域为洗涤剂、纸张和纺织品四。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荧光增白剂的功效更多地被人们熟知,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包括食品包装材料、化妆品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物质都有了荧光增白剂的使用,洗涤剂、纸张、纺织品和食品包装材料等中的荧光增白剂都有相应国家标准。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化妆品荧光增白剂检测报告。
荧光增白剂对人体的危害
有报道称荧光增白剂被人体吸收后,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如果有伤口,荧光增白剂和伤口处的蛋白质结合,会阻碍伤口的愈合,进入人体血液的荧光增白剂会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引起溶血现象,造成血液系统受损,长期接触荧光增白剂,会对细胞的正常发育和成长产生影响,诱发细胞变异,产生潜在的致癌因素。
美国环保组织环境工作组(EWG)认为荧光增白剂可在阳光照射作用下造成皮肤过敏或瘙痒,对光敏感的消费者应尽量避免接触此类物质。荧光增白剂通常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其中水溶性的荧光增白剂较易用清水冲洗,而脂溶性的荧光增白剂则易迁移到皮肤的角质层或血液里,导致肌肤排异,产生过敏反应,重则诱发癌症。
暗箱式紫外照射法
福建省日用化学品商会团体标准制定的《4T/FDCA/001-2018化妆品包装材料中可迁移荧光增白剂的测定》标准中使用了暗箱式紫外照射法。用碱性提取液超声提取化妆品包装材料试样中的荧光增白剂,用定性滤纸将滤液过滤至比色管中,在波长365nm的紫外分析仪中观察试样滤液是否有荧光现象,以此来定性试样中是否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能产生荧光反应的物质较多,在化妆品中可产生荧光反应的成分有:甘油,水杨酸,抗老化的维生素A,维生素E等。所以面膜中产生荧光反应的物质可能是维生素等成分而不是荧光增白剂,因此暗箱式紫外照射法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同时也不能进行定量分析,无法检测出荧光增白剂的具体成分。此外,紫外线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因此暗箱式紫外照射法只能进行快筛,无法最终定性定量判断。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FLD/DAD双检测器串联测定面膜中十种荧光增白剂》一文中建立了一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FLD/DAD双检测器串联测定面膜中十种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220、210、85、71、134351、368、393、373、184)的方法。
此方法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目标物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的不同而将不同组分分开,再通过峰面积计算各成分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仪器分析方法。但是液相色谱分析只能通过保留时间来定性进行分析,对色谱分离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基质较复杂,目标物无法完全分离的情况将无法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器灵敏度相对较低,对于微量添加的荧光增白剂可能无法采集,造成假阴性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结合了液相色谱仪有效分离热不稳性及高沸点化合物的分离能力与质谱仪很强的组分鉴定能力,是一种分离分析复杂有机混合物的有效手段。它弥补了液相色谱分析中当目标物不能完全分离而不能进行定性定量的缺陷。
张虹艳等人建立了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面膜中10种荧光增白剂(C.I367C1.393C1368C135C1.185C.1.162C.1.71、C.1.113、C.1.353、C.1.220)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对分离效果不好的目标物也能定性定量,同时检出限低,检测时间短。用OuEChERS方法做前处理一次性提取不同扫描模式的组分,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检测目标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面膜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分析方法。
来源:全球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