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看到“岭南春色”:荣宝斋“花朝雅集”探索非遗发展新样本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8 16:45 3

摘要:3月20日,荣宝斋广州在佛山梁园开展了“花朝雅集·乙巳”活动,汇集中国传统插花、焚香、点茶、赏画四般雅事,将古人之雅致生活集于一方天地,至民俗花朝之节雅俗共赏。

最是一年春好处,古人在春天的仪式感可以于花朝节的民俗活动中窥见。

3月20日,荣宝斋广州在佛山梁园开展了“花朝雅集·乙巳”活动,汇集中国传统插花、焚香、点茶、赏画四般雅事,将古人之雅致生活集于一方天地,至民俗花朝之节雅俗共赏。

3月20日,荣宝斋广州在佛山梁园开展“花朝雅集·乙巳”活动

今年是“花朝雅集”举办的第三年,此次花朝雅集融入咏春拳、民乐等佛山在地非遗,旨在通过现代视角赋予经典场域新的生命力,搭建起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桥梁。

让东方雅趣回归当代日常

二月百花生,花神落凡尘。“花朝雅集”的灵感来源于纪念花神、赞美生命的花朝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二月望》中述:“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渐闻风俗,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花朝节自古受人重视,十二月花神传说四方相传,花之烂漫引人唱诗赞颂,踏青赏红。

2023年2月,荣宝斋广州举办了首届“花朝雅集”,将自然春花与文人雅事相契合,现场来宾赏花、闻香、品茶、阅画,并在充满意趣的空间里欣赏苏绣、中式家居、钧瓷、金镶玉和花丝镶嵌首饰等作品。

2023年2月,荣宝斋广州首届“花朝雅集”现场

“中国传统插花人代表着中国人对花、对生命的态度,它呈现的是天地万物,人生百态。”在连续三年的花朝雅集中,中国传统插花传承人孙可现场插花创作,作品结合岭南文化与地域特色,将岭南春色“装进”古雅陶瓷花器之中。“荣宝斋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加深了我对广东本土文化、岭南文化的认知。”

孙可在雅集现场插花创作

“制香要与环境相适,最重要的是理气通窍,就如与人相处之道,顺心即可。”雅集现场,国家级非遗项目“莞香制作技艺”传承人黄欧讲解演示焚香、品鉴。

他点燃香粉,把香粉埋入香灰中,放入莞香原料,是为隔火熏香。隔火慢熏莞香,品闻者能够感受到其香气温润,香韵悠长。黄欧表示,通过花朝雅集,清心悦神的莞香从古籍走入茶席案头,与古法香炉或现代香插共处一室,融入现代生活。

黄欧为来宾讲解演示焚香、品鉴

自然花香与古制莞香在室内久融不散,或走二三步赏画,或坐下品茶,雅事是日常之事,清供亦是室中静友。“花朝雅集”乘天意与人事,以活跃的美学方式还原传统民俗节日场景,让东方雅趣回归当代日常。

四海同赏传统文化之美

2023年的花朝雅集作为“南风雅韵”系列活动的首站,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邀请了来自37国驻穗总领事馆的40多位领事官员出席,在花朝时节享中国美学之古趣、奇趣、雅趣。

2024年4月举办的花朝雅集延续东西方文化交流,来自16个国家的驻穗领事官员及其家属“组团”品味非遗雅趣,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与非遗之美。

来宾们体验莞香

雅集期间还举行了“雕塑的面料——香云纱春夏秀”,展示德国设计师凯瑟琳·冯·瑞星博的2024年春夏新品,包含丝、麻、香云纱等手工草木染面料服饰。其中既有散发黑色光泽的长裙、披肩,也有透出晕染纹路的衬衫、短裤等多种款式,兼具传统文化魅力和现代时尚气息。

2024年花朝雅集期间举行“雕塑的面料——香云纱春夏秀”

香云纱,本名“莨纱”,产于广东佛山顺德,是采用植物染料薯莨染色的丝绸面料。香云纱及其染整技艺,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香云纱能够很好地融入现代环境。它穿起来很舒服很健康,也可以做得很漂亮很现代,是一种让人容易接受的材料。”凯瑟琳说。

为寻找香云纱产地,凯瑟琳在2000年来到广东顺德,因为香云纱而爱上中国、留在中国。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制造背后的东方文化,“东方美学并不是表面上的现象和形式,而是内在的精神和文化。”

德设计师凯瑟琳·冯·瑞星博(左)与香云纱春夏秀模特(右)

雅集期间,多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享中式生活美学。国家级非遗“潮州工夫茶艺”代表性传承人陈香白的弟子陈锐彬为来宾讲解与演示潮州工夫茶的冲泡、品鉴。

陈锐彬为来宾讲解与演示潮州工夫茶的冲泡、品鉴

“虽然我们和外国来宾语言不通,但是彼此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感受和理解是相通的。”陈锐彬还记得,一位领事连续三年带着孩子参加雅集,他说:“相比初次体验的拘谨,他们在第二、第三年的体验中放松下来,像是在跟老朋友品茶。这是中国茶文化中‘和’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百年老店荣宝斋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先后在广州、深圳举办多场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让海内外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来宾品尝工夫茶

老字号的在地化新叙事

与以往两年的花朝雅集不同,今年的花朝雅集走出室内展厅,来到岭南四大名园之一——佛山梁园,并结合佛山咏春拳、民乐等佛山非遗展演,探索非遗发展的“荣宝斋样本”。

“在梁园开设雅集,将艺术的舞台放在日常生活里,让老百姓感受生活之雅,这样的展陈方式和文化载体很有生命力。”陈锐彬还原了古人在园林里品茶的生活场景,带来传统束袖,演示了从洗手到戴帽束袖的礼仪。

孙可将佛山石湾窑、广彩与岭南特色花卉相结合,其插花作品《千秋》呼应齐白石的画作《祖国万岁》,选用极具岭南特色的含笑花,花苞繁多,寓意子孙万代。

孙可的插花作品《千秋》与齐白石的画作《祖国万岁》相呼应

今年的花朝雅集还邀请了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冯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彭圣芳、国家级非遗石湾陶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志伟,以及国家级非遗咏春拳代表性传承人董崇华围绕“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的新生”展开对话,探讨了传统文化与非遗美学的当代价值与发展路径。

嘉宾们围绕“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的新生”展开对话

主题对谈中,冯原表示,岭南地处大陆边疆区域而具备某种边缘特性,外部的变动力量易被强悍的地方文化所吸纳,形成了从外向内观照的他者视角。地缘与文化的双重结构使得岭南在跨文化与国际化交流中,愈发凸显出本地文化的特殊性与生命力。

冯原认为,非遗传承应该有严格标准以维持被传承对象的原貌,而创新则可以在清晰的范畴内自由发挥,两者互不相悖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放到日常生活中,花朝雅集让更多优秀的非遗项目被看见,满足当下多元审美需求和艺术消费需求。”荣宝斋相关负责人表示,花朝雅集体现了老字号的“新国潮”,以跨界互动、文创开发等方式,迈开了转型升级的轻盈步伐。

荣宝斋广州在梁园刺史家庙同期举行木版水印展

今年的花朝雅集期间,荣宝斋广州在梁园刺史家庙同期举行木版水印展,精选历代名家作品如《祖国万岁》《敦煌供养人》《知足长乐》等,既展示了传统书画的笔墨神韵,也体现了木版水印技艺的精湛技艺。

文 |记者梁善茵 朱绍杰图 |荣宝斋广州提供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