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生当食堂阿姨,大材小用?比互联网大厂快乐,不费脑子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8 17:32 3

摘要:咱们来展开讲讲,黄女士是 2022 年从北大健康传播专业毕业的,那可是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硕士啊,这学历,不管放哪儿都够亮眼的。毕业后,她就进了北大餐饮中心,一开始是做文员,后来在 2023 年 7 月转成了管培生,现在就在食堂轮岗呢,切菜、打饭啥都干,学生们都

26 岁北大研究生当食堂阿姨这事一经报道可谓是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啊!学历这么大去当食堂阿姨,这学历贬值这么厉害了吗?无数人加入讨论,这个热度蹭蹭往上涨!

咱们来展开讲讲,黄女士是 2022 年从北大健康传播专业毕业的,那可是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硕士啊,这学历,不管放哪儿都够亮眼的。毕业后,她就进了北大餐饮中心,一开始是做文员,后来在 2023 年 7 月转成了管培生,现在就在食堂轮岗呢,切菜、打饭啥都干,学生们都亲切地喊她 “黄妈”。

黄女士说,从早上一直忙到下午 1 点闭餐,基本就没坐下来的时候,这活儿可不轻松,纯体力劳动,累得很。不过她倒觉得,体力活儿虽说累,可不用费脑子啊,不像之前在互联网大厂实习那会儿,每天被 KPI 压得喘不过气来。

她自己也承认,抗压能力不算强,比起那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她宁愿吃点体力上的苦。在食堂工作,虽然身体累,但心里踏实,睡一觉,第二天又能元气满满地接着干。用她的话说,在食堂工作可比在互联网大厂快乐多了,这段当食堂阿姨的日子,她特别开心。

一个北大研究生,怎么就跑去当食堂阿姨了呢?这背后的原因可不少。黄女士读研的时候,在校园里看到外卖到处都是,食堂的菜呢,大多又油又咸。她就想着,能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吃上健康点的饭菜。外加上外面大厂KPI要求多,各种开会,各种脑力风暴,所幸还不如留在北大食堂工作。她在勺园食堂开了个低卡窗口,用智能系统把每道菜的热量都标得清清楚楚,像荠菜豆腐 143 卡,红烧鸡腿 214 卡,这一下在校园里可流行起来了。

在北大食堂工作那肯定是有编制吧?这份工作既没编制也没户口,工资和食堂效益关系也不大,可她还是干得特别认真,她觉得这是对自己事业的尊重。现在她的健康餐项目已经覆盖了北大 5 个食堂,每天能服务 2000 人左右,还利用自己学的管理学知识,把菜品损耗率从 8% 降到了 3%,这成绩可真不错。

意思就是编外人员,有几率有概率成为编制人员,毕竟人家就在北大读研究生,导师以及人力资源都在北大,后期慢慢运作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事儿在网上一传开,大家议论纷纷。有的人就质疑,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去当食堂阿姨,这不是浪费教育资源嘛,名校毕业生就该干那些体面的工作呀。但也有不少人给她点赞,觉得她能突破职业偏见,用劳动来定义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勇气可嘉。面对这些质疑,黄女士回应得特别干脆,她说要是名校光环不能用来改善普通人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资源浪费呢。

其实啊,像黄女士这样的事儿,也不是头一回听说了。以前就有浙大毕业生去种杨梅,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海归博士当汽修工人,这些事儿刚出来的时候,大家也都觉得不可思议。但仔细想想,他们为什么能放下所谓的名校包袱,去干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呢?

我觉得不管学历多高,都得看社会需要什么。社会上的需求是各种各样的,食堂阿姨、种杨梅、卖猪肉、当汽修工,这些工作都得有人去做呀。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脑子灵活、想法多,缺的就是工作经验。要是能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在这些普通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大价值。

现在社会在发展,年轻人的择业观也在变。好多高校毕业生不再把进机关、进国企当成唯一的选择了,他们能勇敢地面对现实,去做那些不太体面的工作。收垃圾不体面但是收垃圾里面门道多啊,挣钱啊,你看不起人家收垃圾,人家看不起你上班。不过怎么样过好自己就可以了,不要去管别人怎么说,日子是自己的。还有就是不要被那些老观念束缚,不要觉得读了大学就非得找个高大上的工作。

就拿黄女士来说,她想当食堂经理,当管培生就是第一步。她还推动了 “透明厨房” 项目,把后厨操作直播出去,师生好评率高达 95%。这说明啥?说明高校后勤也在升级,需要像黄女士这样有知识、有想法的人。她这高知 + 基层的模式,说不定能给高校后勤带来新的变化。

黄女士的选择,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职业不分高低贵贱,重要的是自己干得开心,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她打破了大家对名校毕业生的固有认知,用行动证明了,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工作。就像那句话说的:“我们奔赴星辰,也守护烟火。” 不管是追求远大理想,还是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只要是自己真心喜欢的,那就是最好的选择。你们觉得呢?

来源:小样看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