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CACLP观后感来的略晚。今年,是黄工第3年参加展会。展会从重庆搬到了杭州,由于离成都太远,没法自驾过去。杭州美景美食不错,可惜3天都在展馆待着,没法去体验一番,这是略感可惜的。
这篇CACLP观后感来的略晚。今年,是黄工第3年参加展会。展会从重庆搬到了杭州,由于离成都太远,没法自驾过去。杭州美景美食不错,可惜3天都在展馆待着,没法去体验一番,这是略感可惜的。
总的来说,这次展会收获不少。3天里,逛遍了8个馆,重点见了二十几位网友,有上游原料、中游厂家和经销商,跟这些朋友的交谈,启发很大。另外,拉着手推车,在展馆分发了近3000册IVD企业名录,每天走了2万步,顺便看了大部分展位的新产品。
展会已告一段落,工作还得照旧。黄工也浅浅谈一下,这次参展的感受。有不少自媒体同行,会前会中会后写了很多篇前瞻或总结,都一一拜读了,文采飞扬、干货满满。能感受到,他们各自的立场、出发点、视角是有很大差异的。感兴趣,可以去读一读。自媒体作为IVD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可以看作一面镜子,折射出行业发展的动向。
乐观派认为,展会汇聚了1300+家国内外IVD相关企业,规模依旧是全球最大垂类展会。同时,海外参展商数量和观众大幅增加,有不少是过来寻找创新产品合作的,国内IVD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令人欣喜的是,有许多参展商发布了创新性产品,收获了诸多关注。
悲观派认为,展会的“品牌宣传价值大于实际转化”。虽为交流平台,但直接促进业绩的作用减弱,企业更倾向于赞助临床会议以锁定终端需求。鉴于集采压力,许多中小企业为压缩成本,这两年选择组合参展甚至不参展,反而是全国性或所在省区的临床检验学术会议,报名多一些。
黄工有几点感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是流量曝光和获客成本的主要矛盾。成立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规模性中大企业,因多年积累,品牌知名度更高、市场部人员更多、展位面积更大,企业曝光率和展台人流量自然更高。反而是成立两三年、三五年的初创型中小企业,更迫切增加曝光度。企业参展成本,小公司几万到十几万,头部大公司几十万到几百万。这对各自体量来说,都是不小的成本。毕竟,每年在全球各地参加的展会,都有好几场。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核心还得把产品搞好,产品有创新、有质量、有技术,受到关注自然更多。
第二点,大部分企业已经砍掉商业表演,回归专业更强的学术路演。3年前在南昌,很多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商业活动,现在回忆仍然记忆尤新。或许这也反映出,大家的心态放的更平和了。某种程度讲是好事,是一种不约而同的选择,回归临床价值、回归学术本身。
第三点,看到许多自媒体,或者企业自身,在加大展会直播力度,抢占线上流量和客户。每年展会,还是有许多朋友因事不参加。这一群人或通过直播云逛展。如何提升镜头表现力、感染力,提高线上流量的转化率,以及用户停留观看时间,是否需要培养兼职主播等,或许是未来参展企业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点,见了几个朋友,不约而同提到一个需求,希望能编一本IVD创新产品手册,以及整理发布一份全国IVD经销商名录。他们是从中小企业,以及经销商角度出发提出的。产品手册,按照方法学或者科室划分,展现创新性中小企业,包括公司名称、拳头产品、产品图片、规格参数、联系方式等信息。方便经销商选品。而经销商名录,则按照省区或科室划分,包括公司名称、代理品牌、年度中标金额、代理区域、擅长科室等信息。方便厂家寻找经销商。
纸质版的IVD名录能顺利付印,得益于5家公司大力赞助,再次感谢。①上海沃奇酶科,产品:分子酶等IVD试剂原料。②深圳恒永达,产品:加样针、泵、阀门、连接件、管路等IVD仪器零部件。③南京立顶医疗,产品:天然糖化血红蛋白、传染病质控品、纳米微球等IVD试剂原料,生化免疫试剂CDMO。④杭州艾普佳臻,产品:核酸适体化学发光试剂,以及抗原抗体等IVD试剂原料。⑤上海弈菲生物,产品:病理诊断一抗及多聚物二抗显色系统等IVD试剂原料。
今年CACLP已结束。总体而言,CACLP展现了IVD行业技术革新的活力,但也折射出政策与市场双重压力下的分化态势,未来“ 强者恒强 ”的格局或进一步凸显。其他有关厂家技术和新品的总结,各家官方公众号和自媒体,都有总结,这里不赘述了。IVD研究社的粉丝们,你站乐观派,还是悲观派呢?有什么参展感受,评论区聊一聊。
来源:IVD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