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能够认识“录、凡”等10个生字,会写“昆、虫”等1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中昆虫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录、凡”等10个生字,会写“昆、虫”等14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中昆虫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昆虫的方法。
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昆虫的主要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昆虫的特点。
学习作者观察昆虫的方法并能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昆虫细致入微的描写,并能模仿进行小练笔。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昆虫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生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一段昆虫的视频(如蝴蝶飞舞、蜜蜂采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昆虫。
引出课题《昆虫备忘录》,提问学生对“备忘录”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2分钟)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圈出生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
利用生字卡片,进行识字教学。
带拼音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去拼音认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认读。
学习多音字“似”,通过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区分不同读音。
学习文中的新词,如“琢磨、款款”等。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了解昆虫(15分钟)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昆虫?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昆虫进行讨论。
例如,对于蜻蜓: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蜻蜓外形(“复眼”等)、飞行姿态(“款款飞”)等特点的语句。
对于瓢虫:找出描写瓢虫外形(“硬翅上有小圆点”)、种类(“有益虫和害虫之分”)等特点的语句。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四)精读课文,学习写法(10分钟)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描写昆虫的段落,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昆虫的。
以描写蝴蝶的段落为例,作者从蝴蝶的颜色、翅膀的图案等方面进行描写。
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全面观察(外形、习性等)、细致观察(如复眼的特点)。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语句,如“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蜻蜓就有复眼,苍蝇也有。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五)朗读感悟,体会情感(10分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分角色朗读课文,如一人读旁白,其他人分别读描写不同昆虫的段落。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昆虫及原因。
(六)指导写字(10分钟)
出示要写的字“昆、虫、蚂、蚁、粮、食”等。
教师示范书写,强调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例如“昆”字,上“日”要写得扁平,下“比”的左右部分要写得匀称。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书写错误。
(七)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昆虫的特点和作者的观察方法。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细致观察昆虫,尝试写一写自己观察到的昆虫。
来源:伟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