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集体上车“中国大脑”,难掩“水土不服”症结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8 18:22 2

摘要:3月26日,宝马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在中国深化AI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技术,共同开发智能座舱系统,并计划于2026年率先搭载于中国生产的宝马新世代车型。

编辑导语:站在2025年的产业转折点,BBA的智能化补课仅是生存竞赛的入场券。

短短10天内,宝马集团接连宣布与阿里巴巴、华为达成深度合作,其面对中国市场改变的迫切心态可见一斑。

3月26日,宝马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在中国深化AI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技术,共同开发智能座舱系统,并计划于2026年率先搭载于中国生产的宝马新世代车型。

与阿里宣布合作的8天前,宝马和华为宣布了合作——宝马将在中国市场深度融合华为的鸿蒙生态,推出一系列创新数字化服务。至此,奔驰、宝马、奥迪(BBA)三大德系豪华品牌接连和国内智能化领域企业达成合作。

在这场热闹的技术联姻背后折射出传统豪华车阵营在中国市场的集体焦虑——2024年BBA在华销量均现两位数下滑,奔驰净利润腰斩、奥迪营业利润暴跌91%的惨淡数据,与问界M9单车型年订单超20万、理想L9配置对标宝马X7的市场热况形成强烈反差。

当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智能驾驶、生态互联成为新豪华标准,传统豪华品牌曾经依靠内燃机技术壁垒构筑的护城河,正在智能电动化浪潮中快速瓦解。

经营压力下的智能化“补课”

曾经的传统豪华品牌霸主们,如今的日子并不好过。

近期,传统豪华汽车三巨头BBA(奔驰、宝马和奥迪集团)相继披露了其2024年财报。

财报显示,2024年BBA在全球市场销量、营收和利润均下滑。其中销量下滑最大的为奥迪集团,其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1.8%至167.12万辆;奔驰集团的全球销量则同比下滑4%至238.9万辆;宝马集团的销量依旧领先达245.1万辆,但也同比下滑了4%。

销量的下滑拖累了营收。2024年,宝马集团实现营收1423.8亿欧元,同比下滑8.4%;奔驰集团营收为1456亿欧元,同比下降4.5%;奥迪集团总营收达到645.32亿欧元,同比下降7.6%。

为了销量的止跌,营收和利润的“回血”,BBA正蓄力补齐短板。但在智能化转型道路上,BBA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选择。

宝马采取"双生态并行"策略,既与阿里合作开发通义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座舱系统,又接入华为鸿蒙生态实现全场景互联,计划2026年量产搭载双系统的车型。这种看似全面的布局实则暗藏风险:阿里系技术聚焦底层AI能力开发,华为生态侧重应用场景延伸,两者在数据互通、系统兼容等方面存在整合难题。

奥迪则选择"全栈式跃进",成为首个在燃油车上搭载华为ADS 2.0高阶智驾系统的豪华品牌。即将亮相的A5L车型不仅实现城市NOA功能,更深度整合鸿蒙座舱系统,这种激进的技术嫁接引发业界对"奥迪灵魂论"的争议。

相比之下,奔驰的“双线并行”方案则略显保守。一方面,奔驰引入国内智能驾驶方案上Momenta,其CLA车型将搭载Momenta提供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另一面则是专注自研MB.OS系统,搭建专属的中国智能化团队,专注于智能互联、自动驾驶及软件等领域的创新。

市场格局已变,BBA需要面对现实

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价值体系的重构。一面是问界M9在50-70万元价格区间占据近8成份额,理想L9通过"冰箱彩电+魔毯悬架"的家庭场景创新,实现对传统豪华SUV的降维打击;另一面是传统豪华车企对燃油车的“固执”,且奔驰公开从未将任何中国品牌纳入到竞品范围内的“傲慢”。

即便是如今BBA集体意识到智驾的重要性且做出相应的举措,但仍然面临代际转换的时间陷阱。

目前,国内新势力已完成3-5代智能系统迭代,而BBA的量产节点普遍在2026年,技术代差可能扩大至2年以上。例如,宝马沈阳工厂虽累计投资超千亿,但其新世代电动平台2026年才能投产,届时国内新能源高端车型可能已完成第三代产品迭代。

另外,消费者的认知和需求变化也正在动摇BBA的根基。调查显示,95后购车者将智能体验权重提升至47%,超越机械性能的32%。当蔚来通过NIODay建立用户情感连接,BBA仍依赖4S店的传统渠道;当理想用"移动的家"重新定义空间价值,奔驰还在强调"新豪华主义"的设计哲学,这种认知错位导致品牌吸引力持续流失。

价格体系的崩塌更带来连锁反应。奥迪A8L终端优惠达20万元,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虽能短期提振销量,却严重损害品牌溢价能力。有数据显示,BBA用户复购率已从2019年的68%降至2024年的41%,忠诚度危机逐渐显现。

站在2025年的产业转折点,BBA的智能化补课仅是生存竞赛的入场券。那些曾让BBA辉煌百年的体系优势,如今正成为转型的沉重包袱。当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向上突破时,留给传统豪华品牌的时间真的不多了,或许除了“补课”外,他们更应认识到中国市场的变化。

来源:中车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