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预警“第4次衰退”:9大预判信号6大传播路径!附避险指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8 16:34 2

摘要:实际上这两篇文章,都是我围绕“美式衰退逻辑”为核心的系列专题,今天我将会为大家带来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集,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我将通过一些列直白的路径逻辑,结合案例为大家分析:

(本文共3700字,共3节,1.衰退信号 2.衰退路径 3.避险指南;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收藏码住慢慢看,定然有收获!)

你看着市场!市场也在注视着你!

“第四次衰退”即将将冲击全球,信号已经出现,我们该如何防范?

就在本周,世界知名评级机构穆迪表示,美国的财政实力已陷入多年下滑的局面,并在2023年底其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被下调至负面后“进一步恶化”。

这表明,美国经济可能会进入自1930年代大萧条、1970年代大滞胀、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第四次系统性衰退。

而这一次如果发生,必将是人类有史以来债务规模最大,破坏力最为惊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衰退危机!

当信用破产、规则失灵、风险失控真的发生之时,我们不禁要问:全球能否承受的了这系统性的脱轨风险?

本月以来,我有两篇文章,即《华尔街惊爆36万亿海湖庄园计划》《黄金高位魔咒凸显!87%多头押注美元危机》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注。

实际上这两篇文章,都是我围绕“美式衰退逻辑”为核心的系列专题,今天我将会为大家带来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集,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我将通过一些列直白的路径逻辑结合案例为大家分析:

美国是否真的如网上所言已经陷入衰退,以及美式风险传导路径的逻辑及全球影响。

美国LEI指领先标

我先说结论:美国确实在“走向衰退”,但当下并没有发生确定性的衰退!

美国的政策摇摆期正趋向结束,部分数据指标显示其衰退预期被市场明显扩大,因此美元及美股近期或有修复!

言归正传,如果要判定衰退,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绝对是最权威的机构之一,其很早之时就推出了“经济衰退”的衡量标准,即:

连续6个月以上的GDP、就业、收入、生产、零售等经济活跃度指标数据持续下滑,并伴随多个国民支柱产业的投资萎缩现象产生,即可判定美国陷入了“经济衰退”趋势,如果该类趋势时间超过18个月,则可确认该经济体进入了“萧条”。

那么,正确的预判美国是否已经进入确实的衰退,而不是盲目的跟随市场情绪,这不仅关系到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配置,也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通常而言,美国如果发生确实的衰退,其9大路径指标如下:

(1)实际GDP连续负增长:这个指标出现时,通常有消费疲软,出口下降等新闻,比如在2008年Q4时期,这个指标为-8.5%,而当下最新的2024年全年美国实际GDP增长为2.9%,与2023年持平。

(2)失业率与非农就业持续低于预期:常见的有周度初请失业金人数大于30万,失业率跳升超过5%,基本面出现居民消费能力萎缩 ,导致经济负循环。比如2007-2009年的衰退期,美国失业率从4.4%升至10%,而最新的美国周度初请失业金人数为22.1万,失业率为4%。

(3)国债收益率曲线长期倒挂:这里主要指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2年期,持续发生12至18个月,那么市场有70%以上概率发生衰退,最近一次倒挂周期出现在2022年7月至2024年8月,通常该指标的出现,代表市场预期长期增长放缓,因此长端利率下行 ,这导致了银行惜贷利差收窄,从而引发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最后发生投资收缩。

然而,当下美债收益率曲线的走势与历史衰退模式不符,且并未倒挂,息差约0.34并且收益率曲线未出现典型的趋平现象,反而略有陡峭化,这或表明市场对衰退的担忧被夸大了。

(4)综合PMI低于50:其中制造业PMI而在今年,截至2月,美国制造业PMI从51.2提高至51.6,但服务业PMI从52.9降至49.7,即将进入消费衰退区间

美国VIX恐慌指数波动率

(5)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低于60:这个指标出现时,通常伴随通胀高企,股市下跌 ,社零销售负增长等现象。比如2022年CCI一度跌至50,接近2008年水平,而在2025年2月美率,该指标数值为98.3,较1月的105.3下降了7点,这是自2021年8月以来的最大单月降幅,并且该指数已连续第三个月走低,并处于2024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离60依然遥远

(6)企业盈利与信贷压力指标:由于美国的高收益债利差与标普500企业盈利通常呈负相关,因此当标普500的大白马在报表期内盈利同比降幅>10%,且市场高收益债利差>600基点时,就会被视为经济衰退指标。比如在2008年时,美国高收益债利差曾一度飙升至2000bps,而在当下美国高收益债券当前收益率为7.5%,仅比联邦基金利率4.5%高约300个基点,这一差距是自198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之一。

(7)领先经济指标指数LEI:这个指标主要和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相关,截至今年2月,该指标下降0.3%,在过去12个月中,该指数累计下降3.1%,但小于2023年累计4.5%的下降幅度。如果该指标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就会被视为经济衰退信号。

(8)住房市场数据:当新屋开工同比降幅>20%、房价指数必然连续下跌,这是因为当房贷利率飙升之时,就会导致购房需求萎缩 ,从而造成地产投资下滑,并引发家具、建材、钢铁、水泥等行业的衰退,最终引发地产类金融危机,比如2006年房价下跌触发次贷危机。然而,今年2月,美国新屋开工年化总数为150.1万户,同比增长11.2%。其中,单户住宅新开工量同比增长11.4%,为一年来的最快增速

(9)其他常见参考指标:比如,铜价、油价、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暴跌,这都代表需求萎缩,衰退扩散。然而,当下的情况是,截至2025年3月20日,国际LME铜价和COMEX铜期货价格的年内累计涨幅分别已经达到14.27%和27.43%。而石油与货运同样景气,同日,布伦特原油超过71.39美元/桶,而BDI收报1643点,继续稳步上涨。

所以,从数据指标看,“美式衰退”似有一种自导自演的感觉,不排除是美国财政部倒逼美联储的一种手段,资本市场的预期明显被人为导向衰退。

美国房地产数据图

如果美国发生衰退,其对世界的影响并非是线性传导,而是由“贸易-金融-大宗商品-供应链-地缘”五重冲击引发的波向传导,具体而言:

(1)贸易渠道:最大需求市场坍塌引发“多米诺效应”,直接导致全球产业链断链及制造业萎缩,间接引发全球价格战及反倾销冲突,形成全方位世界经济拖累。

(2)金融市场:美元流动性引发黑洞效应,导致资本回流,引发新兴市场失血及跨国银行风险敞口传染,形成全球金融体系动荡。

(3)大宗商品:由于需求减少,导致生产停工,资源出口国陷入衰退周期,工业金属、石油与农产品形成三重衰退冲击,加剧全球通胀与粮食安全危机。

(4)货币渠道:引发货币危机接力赛,美元霸权下的非对称冲击与套息交易平仓形成双重打击,极有可能形成股债汇三杀,加剧全球金融市场波动。

(5)供应链:衰退引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断链危机之下科技产业链、汽车产业链首当其冲,国际分工重构成为全球被动选择。

(6)地缘冲突:危机之下“大国博弈”,资源保护主义与军事冲突风险溢价形成双重冲击,加剧全球资源供应链重构与战略对抗升级。

遵循以上逻辑,我们可以看下2025年3月发生的两起典型的“美式衰退”影响下的危机,分别是3月20日左右的土耳其与印尼发生的“股债汇三杀”,除了所谓的“土耳其内政因素”和“印尼免费午餐计划”外。

本质上,两者都源于其脆弱的经济结构与政策缺陷,比如:土耳其过度依赖外资且货币政策扭曲,叠加政治动荡;而印尼则因资本市场外资依赖度高,大宗商品出口依赖、制造业空心化及财政赤字扩张等。

恰逢美国衰退苗头,引发避险资本外逃,单月就从两国资本市场抽离超 200 亿美元,并引发贸易萎缩和本币贬值,仅美对土进口就下降 15%、对印尼棕榈油需求减少 20%,这又诱发了经常性账户赤字上升,主权信用风险加剧,当各种各因素与金融市场联动,就让“美式衰退”成为触发两国危机的重要外部推手。

美国国债收益曲线

美式衰退的影响一定是像海浪一样,层层叠叠的撞击在全球的金融沙滩之上,但在这其中,必然有受影响相对大的国家和地区,也有风险相对大的行业,我们接下去就简单分析下:

首先,我们看风险相对大的地区和行业:

通常而言,对于国际供应链依赖度高,对美国金融及贸易市场依存度高的国家一定会首当其冲,比如美出口占比超80%的墨西哥、电子产业链依赖度超60%的越南、美元外债/GDP超70%的埃及、出口额/GDP的比重超60%的澳大利亚、自然资源出口额/总出口额超60%的印尼、全球关键产业链节点国家德国、韩国等。

而从行业角度看,则是高度依赖需求市场景气度的行业,比如:全球物流、金属石油等周期性行业、电子消费类科技产业链、汽车和航天等高端制造业、金融行业、奢侈品行业等。

那么,什么样的地区和行业能一定程度的对抗“美式衰退”呢?

从行业角度我最看好的是民生必需品与公共服务、食品饮料类的行业:因为通常这类行业的自给率都很高,基本不依赖全球产业链。

其次是医疗健康、公共事业类的行业,因为他们是典型的抗衰退行业。

接着是技术自主与新兴赛道:比如新能源机器人,这类资产主要是还能吸纳风险资金进入,代表衰退后预期。

然后是避险资产与折扣零售:黄金不多说,相关问题看我上一篇的文章,而折扣零售我认为是非常大的机会,其是典型的可逆周期扩张行业,而且会形成心理依赖,导致消费习惯。

而从地区和国家角度首推内需市场主导型经济体、其次是资源自给型经济体,放眼全球,只有东大、俄罗斯。

但是,如果问在美式衰退面前我们能否“独善其身”?

我想说基于最简单的生产-消费的跷跷板模型,美式衰退一定会对我们形成贸易冲击,毕竟我们不算间接出口,光直接对美出口就占GDP 4.5%,若美国进口收缩10%,恐将拖累我们GDP增速至少0.8个百分点。而基于金融联动关系,中概股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25%,衰退或也会引发我们资本外流。

因此,我们难以完全“脱钩”,但政策缓冲空间确实远大于多数新兴市场。

美国恐慌指标组合

来源:文灏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