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汉的湖北工业大学靠着电气工程专业成为国家电网定点单位,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虽然挂着河北名头却在芬兰建了分校。广州的广东工业大学六个学科冲进全球ESI前1%,济南的齐鲁工业大学合并省科学院后院士扎堆。南京工业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出过不少顶尖人才,杭州的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十大工业大学排名出炉!榜首稳了 第三名成最大黑马 天津高校竟在芬兰开分校
武汉的湖北工业大学靠着电气工程专业成为国家电网定点单位,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虽然挂着河北名头却在芬兰建了分校。广州的广东工业大学六个学科冲进全球ESI前1%,济南的齐鲁工业大学合并省科学院后院士扎堆。南京工业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出过不少顶尖人才,杭州的浙江工业大学在工业设计领域能跟国际掰手腕。北京工业大学作为211里的全能选手包揽电子机械材料三大王牌,合肥工业大学凭机械工程杀进前三堪称最大黑马。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手握航空航天航海三大王牌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稳坐头把交椅,深圳校区分数线高得吓人。
这些工业大学最让人服气的地方就是专业设置够硬核,像湖北工业的电气工程每年直接给国家电网输送人才,广工的智能制造项目直接对接珠三角工厂。齐工大合并山东省科学院之后,院士数量翻了倍,连芬兰人都跑来河北工业的海外分校上课。现在连二本院校都在搞产教融合,这些老牌工大更是把实验室建在产业链上,南京工业的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大二就被企业预定,浙工大的工业设计作品直接转化成产品销量。
要说地理位置优势,北京工业大学占着首都资源自然发展全面,合肥工业大学能逆袭冲到第三,靠的是中科院合肥分院的加持。最绝的是哈工大深圳校区,录取线比本部还高,南方考生宁愿多考50分也要去特区读航天专业。不过也有特例,河北工业大学本部在天津却挂着河北招牌,这事让学生会吵了二十年没结果,好在人家在芬兰建的分校倒是实打实招欧洲学生。
这些学校现在都在搞"新工科"改革,西北工业大学开的智能飞行器设计课,上课用的就是歼20改进型数据。浙江工业大学把淘宝直播基地搬进校园,让学生直接参与双十一爆款设计。广东工业大学更狠,直接承包了广交会的智能安检系统研发,学生跟着导师做项目还能拿分红。就连相对低调的南京工业大学,都在搞跨学科培养,化学系学生要学Python,计算机系要懂分子结构。
要说这些工业大学对国家发展的贡献,西工大培养的舰载机设计师正在南海值班,哈工大研发的卫星部件今年刚送上太空。北京工业的材料实验室给冬奥会造出零下50度不结冰的跑道,齐鲁工业的造纸技术让人民币用上国产防伪材料。最接地气的还属湖北工业,他们给三峡电站做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每年能省下3000万人工费。
看着这些工业大学的发展,最深的感受就是教育真得跟着产业走。二十年前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得说"选对工科专业才能抓住时代红利"。像合肥工业大学能冲进前三,说到底还是押中了机械自动化这个风口。广东工业的崛起更是印证了"地方需要什么大学就培养什么人才"的道理,珠三角的智能制造业需要多少技工,广工就开多少相关专业。
不过也有值得警惕的现象,现在各地都在拼命建新校区搞合并,像河北工业跑去芬兰建分校这事,听着风光但实际能招多少优质生源?还有高校的院士数量崇拜,有些学校为了凑数把退休返聘的都算上。更现实的问题是,这些重点工大分数线年年看涨,普通家庭孩子想读个好专业越来越难。就像哈工大深圳校区,去年在广东的录取线竟然超过了中山大学,这对本地考生不知是福是祸。
要说改进方向,首先得打破地域壁垒。西北工业大学这么好的学校,在东部知名度还不如某些二本,这对国家人才布局不是好事。其次要防止专业设置同质化,现在是个工大就开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三五年后怕是又要产能过剩。还有校企合作不能光看经济效益,湖北工业跟国家电网的合作模式值得推广,但得守住教育底线不能变成职业培训所。
最该点赞的还是这些学校保持住了工科院校的务实作风。不像某些综合类大学整天搞些虚头巴脑的排名,工业大学的学生不是在车间调设备就是在实验室跑数据。这种"动手能力优先"的培养模式,确实给中国制造2025输送了大批实干型人才。就像西北工业大学那个段子说的:别的学校毕业生带着论文找工作,我们带着专利找投资。
说到底,工业大学的崛起印证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需求。从哈工大的航天重器到广工的智能生产线,这些学校用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证明,工科教育从来不是纸上谈兵。看着合肥工业大学研发的机械臂在国际展会拿奖,浙江工业大学设计的工业品在海外热卖,这些可比什么大学排名更有说服力。毕竟能培养出解决问题的人才,才是好大学的真本事。
来源:杜山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