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8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视听赋能科普未来”知识就是力量科普视听论坛上,央视网《大熊猫科普专区》正式上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副主任刘继广,央视网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王玉娟,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副主任李德生,成都大熊猫繁
绿色中国3月28日电(融媒体记者 顾昕)2025年3月28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视听赋能科普未来”知识就是力量科普视听论坛上,央视网《大熊猫科普专区》正式上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副主任刘继广,央视网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王玉娟,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副主任李德生,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研究员侯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绿色中国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刘晏平共同出席发布仪式。
该专区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指导下,由央视网熊猫频道联合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绿色中国杂志社共同推出,通过视听与科普的深入融合,多形式创新科普视听和传播方式,为公众提供权威、科学的大熊猫知识,赋能大熊猫科普视听传播新生态。
△发布仪式现场
(从左至右依次为刘晏平、李德生、刘继广、王玉娟、侯蓉)
在发布仪式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深刻阐述强调科普是提升公众对大熊猫认知、促进保护行动的关键桥梁。侯蓉还特别指出科普传播的方式需与时俱进,同时呼吁专业机构与媒体、平台各方合作,持续创新科普方式。她表示“应该让有些高冷的科技知识变得更有趣,更容易被公众理解,促进更多理性、正确、有趣的科普声音传播,让科普真正助力保护行动,为大熊猫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提供更好的社会舆论支持。”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研究员侯蓉发言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以《守护国宝:以科技护航为热爱赋予理性》为题,用挑战、科学、理性与大爱四个关键词带大家走近大熊猫保护,分享科普对于全民的重要意义。李德生邀请更多人通过优秀的科普作品了解并参与到大熊猫保护中,他表示“大熊猫保护的意义早已超越物种本身,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的大爱是保护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副主任李德生发言
随着大熊猫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公众对大熊猫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指导下,此次《大熊猫科普专区》发布,呼吁公众以权威机构发布的科普知识为依据,保持理性判断,避免偏听偏信。同时,央视网熊猫频道倡导公众关爱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深入了解其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并将这份热爱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各类大熊猫保护活动中。
△“熊猫星球”光影展
央视网熊猫频道多年来凭借丰富的产品矩阵和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已为公众提供了大量权威、科学、有趣的科普内容,在大熊猫科普教育领域树立了良好口碑。熊猫频道创新传播形式,利用前沿数字技术打造了互动性强的“熊猫星球”光影展。该展览通过虚拟现实体验,带领大众穿越时空,生动科普大熊猫 800 万年的漫长演变历程,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大熊猫的进化奥秘。
央视网熊猫频道(www.ipanda.com)是央视网联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共同打造的全球首个24小时直播大熊猫的新媒体平台。全球用户可以通过手机、PC端及社交平台获取海量的大熊猫直点播内容,直观、真实地了解和感知大熊猫繁育、成长以及保护知识。目前,央视网熊猫频道全球用户超过6200万,发布内容浏览量超过750亿次。熊猫频道积极通过多种创新性、多元化的线上线下活动面向全球传播,充分展示近年来中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和对世界的贡献。
《绿色中国》杂志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主办的中国第一本国家级综合绿色期刊,也是持续20年获准进入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的唯一绿色期刊。《绿色中国》自2004年创刊以来,以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为办刊宗旨,历经20年耕耘,《绿色中国》杂志已经成为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国家中文核心期刊。《绿色中国》杂志、绿色中国官方微博入选《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89家行业媒体”名录。构建的“一刊、一网、两端、平台矩阵号”融媒体传播格局实现了绿色信息的全方位、多角度覆盖,有效提升了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在内容创新、技术融合、传播效果等方面不断发力,讲好新时代中国的生态故事。
来源:绿色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