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童被迫囚禁木桶学说话,这些神父用手语革命打破沉默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8 22:45 3

摘要: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曾武断宣称:“聋者注定无法言语。”这种偏见更被写入罗马法典,天生失聪者竟被剥夺遗嘱签署权,法典中赫然写着:“因其无法习得读写,故推定为愚昧无知。”

地球是一个奇迹

历史|全球

在巴黎的机构里教授听障人士手语。这是弗雷德里克・佩松创作于 19 世纪的画作。|国家地理图片集

数千年来,听力障碍者始终被主流社会所排斥,这种边缘化根植于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人们固执地认为语言习得必须依赖听觉。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曾武断宣称:“聋者注定无法言语。”这种偏见更被写入罗马法典,天生失聪者竟被剥夺遗嘱签署权,法典中赫然写着:“因其无法习得读写,故推定为愚昧无知。”

转机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

16世纪西班牙本笃会修士佩德罗·庞塞·德莱昂(Pedro Ponce de León)首创了系统化的手语体系,这位先驱者的灵感并非凭空而来——美洲原住民早已娴熟运用手势进行跨部落贸易,而本笃会修士们在静修期间也惯用手势传递信息。这些古老智慧如同星火,点燃了聋人教育的曙光。

1620年所著的《字母的简化及教聋哑人说话的方法》一书中提供了关于手势语的详细图示。|国家地理图片集

真正打破沉默的是庞塞·德莱昂的革新。他巧妙改良修道院手势,开创性地建立起一套聋人沟通体系,为后世全球手语发展奠定了基石。

继任者西班牙语言学家胡安·巴勃罗·博内特(Juan Pablo Bonet)目睹当时强迫聋人发声的残忍手段时痛心疾首:“有人甚至将聋童囚禁在共鸣木桶中,这些暴行简直荒谬绝伦!”

1620年,他撰写的聋人教育专著开创历史先河。博内特设计的“示范字母表”堪称神来之笔——通过右手形态演绎字母,这套与当代手语字母惊人相似的系统,竟源自中世纪意大利修士圭多·阿雷蒂努斯(Guido Aretinus)为歌手创制的“阿雷蒂纳乐谱”(Aretina score)。不过这套结合“口语主义”(oralism)与手语的体系,在表达“然而”、“为了”等虚词时仍显捉襟见肘。

历史的转折出现在1755年法国神父夏尔-米歇尔·德·勒(Charles-Michel de l'Épée)在巴黎创立了举世闻名的国立聋哑学(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af-Mutes)。这位教育先驱独具慧眼,将各地学生带来的家庭手势去芜存菁,编撰成首部手语词典。

他旗帜鲜明地主张:“手语当是完整的语言体系!”其系统已能精准表达介词、连词等语法要素,21所分校的建立使他无愧“聋人之父”的尊称。

随着勒佩标准化手语漂洋过海,1814年美国牧师托马斯·霍普金斯·加劳德特(Thomas Hopkins Gallaudet)远赴法国取经,三年后在康州哈特福德(Hartford)创办美国聋人学(American School for the Deaf)。

法国手语(French Sign Language)与美国家庭手势的碰撞融合,最终孕育出独具特色的美国手语(American Sign Language)。

如今,全球手语如同绚丽的马赛克,各具特色的发音规则、语序语法交相辉映。更令人惊叹的是,新兴视觉语言竟能展现如方言般的“手语口音”,将人类语言的精妙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场跨越千年的沉默革命,终于让听障者触摸到了语言最本真的温度。

撰文:Inés Antón Dayas

编译:Arvin

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

伸出小手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