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国演义》里有一句很冒犯女性的话:“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不过在秦朝,衣服和手足的重要性也许是颠倒的:当时肉刑很普遍,《秦律》屡屡出现对犯人砍脚的规定,反倒是衣服几乎堪称与房屋、牲畜一样的不动产,《封诊式》就有衣服被盗的案例,足见失主对此有多重视。
想象一下自己是一名普通的秦朝“士伍”,生活在前220年左右的洞庭郡迁陵县,你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衣服比手足重要
《三国演义》里有一句很冒犯女性的话:“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不过在秦朝,衣服和手足的重要性也许是颠倒的:当时肉刑很普遍,《秦律》屡屡出现对犯人砍脚的规定,反倒是衣服几乎堪称与房屋、牲畜一样的不动产,《封诊式》就有衣服被盗的案例,足见失主对此有多重视。
枳枸,白雉与虎
和当时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一样,迁陵地区山林川泽密布,动植物种类丰富。
里耶秦简记载了各种经济作物,以及迁陵百姓日常与之相关的种种劳作。
还有一种特殊作物“枳枸”,很可能是迁陵当地的特产。这种植物现在称枳椇,据《本草纲目》:
“枳椇木高三四丈,叶圆大如桑柘……(果实)如鸡爪形……嚼之味甘如蜜。”
功用是主治头风、利大小便、解酒毒、辟虫毒等。“贰春乡枳枸志”记录了当地枳枸的数量、大小、位置,也记录了秦始皇三十四年,枳枸没有结果实的情况。
简牍中更出现大量野生动物的记载,大多是狩猎的对象。在当时,狩猎不仅为获得肉食,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史记》中李斯在上蔡当小吏时,就曾驱赶黄犬去捕兔子。里耶秦简则有“捕羽”“捕猿”的记录:
廿八年二月辛未朔庚寅,贰春乡守行敢言之:廿八年岁赋献黄二、白翰二、黑翰二、明渠鸟二、鷩鸟四。令令乡求捕,毋出三月。乡毋吏、徒,行独居,莫求捕。捕爰用吏、徒多。谒令官有吏、徒将求捕,如廿七年捕爰,乃可以得爰。敢言之。
白翰即白雉,里耶秦简有多枚简提到“白翰羽”,以及捕羽、买羽、求羽等行为,还有一枚简记载:“廿七年羽赋二千五(百)”,专家据此推测,迁陵当地需要每年缴纳白雉羽作为贡赋。有观点认为,这是用于制作箭羽,学者王子今则认为白雉羽主要用于装饰。
爰即猨、猿,它们居住于原始森林最上层,行动又极为敏捷,往往只闻啼声而难觅踪影,无论陷阱还是罗网都捕捉不到,只能使用弓箭。《庄子·山木》描述:“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由于难度太大,迁陵的捕猎活动需要由官府组织,且需要官吏亲自带队,因此有了“捕爰用吏、徒多。谒令官有吏、徒将求捕”的记载。
最刺激也最危险的当然是猎虎。先秦时期地广人稀,虎并不少见,各地统治者也鼓励猎虎,典籍中就有不少相关记载,如《孟子》的“冯妇搏虎”,《诗经》也有“暴虎冯河”“袒裼暴虎”等描写。据《华阳国志》,巴蜀汉中地区还有白虎为患,共伤了1200多人,最后是三位勇士用竹弩将它们全部射杀。秦简《公车司马猎律》更记载了官府主导的捕虎场景:射虎车两辆一组,用鲜肉当诱饵把老虎引出来,人们弓弩齐发。里耶秦简、岳麓秦简则记录了对猎虎的奖励:“得虎,当复者六人。”即六人可以免除劳役。“南阳、南郡有能得虎者,一虎赐千钱。”里耶秦简的“校券简”是当时的交易凭证,上面写有“虎肉二斗卖于吏”字样。
驱鬼与禁忌
历史学家吕思勉评价,秦代仍是一个鬼神数术的世界。
在这个时代,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低下,又因长期战乱和繁重劳役导致民不聊生,人们既不了解其中的原因,也没法逃避天灾人祸,只能把一切苦难的根源算到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头上,在现实之外寻求另类寄托,鬼神信仰因此大行其道。
秦简《诘咎》记录了秦人想象出的各种鬼和精怪:刺鬼、夭鬼、丘鬼、哀鬼、棘鬼、阳鬼、故丘鬼、凶鬼、暴鬼、游鬼、不辜鬼、粲迓之鬼、饿鬼、遽鬼、会虫、地孽、地虫、女鼠……《诘咎》同时提供了各种驱鬼办法,有些相当无厘头:用桃木制成的弓、牡棘制成的箭去射;用泥土做成假人假狗环绕房屋,闹鬼时扬土灰、敲打簸箕、大声呼喊;用桃木杖敲击房间四角,用牡棘做的刀砍房子的四壁;向鬼神丢鞋乃至丢狗屎……
迁陵属于楚地,巫风更加浓郁,《里耶秦简》有这样一枚简:
书到,急;朔书,急;上入袭夷山,急急急急急急!
单纯从文字看,这似乎是一份十万火急的军事命令,其实它是驱鬼辟邪时的咒语,一连串的“急”字正是“急急如律令”的前身。里耶还出土过一枚桃木符,古人相信桃木有辟鬼的功效,《荆楚岁时记》称:
“桃者,五行之精,能厌服邪气,制御百鬼。”
对于各种自然灾异,当地百姓也心怀畏惧,有一枚简记载:“天雨血,赐有病身疾□。”认为如果天降血雨,会使人患病。他们同样试图用巫术化解灾异。如一枚简记录了某次巫术活动:巫在现场布置草扎的狗“刍狗”作为祭品,走三个“禹步”,吼一声“皋”并念出咒语:
“敢告天闻:□画天闻自辟,某往□□□□如见父,如见母,如见黑,如见妻,如见子……”
秦简《日书》同样提及“禹步”:外出旅行遇到城市,入城前走三个这样的步伐,同样吼一声、念咒语:
“敢告曰:某行无咎!先为禹除道!”
《日书》是极为特殊的一组秦简,从湖北的云梦睡虎地到甘肃的天水放马滩都有出土,内容也大同小异,足见其畅销,可谓秦朝版“黄历”。秦始皇下达“焚书令”后,又允许民间保留一些实用性的书籍:“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日书》应该也在其中。它对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列出了吉凶时日:
播种粟忌寅日,播种秫忌丑日,播种稻忌亥日;戊午日不能宰杀牛,春三月庚辰日可以修羊圈,不能在己巳日、壬寅日杀狗;秀日有利于任命官吏、处理政务、调动官职;戊申日、己酉日娶妻不吉,角宿日娶妻,妻妒,心宿日娶妻,妻悍,虚宿日娶妻,妻不到;乙亥日出生的孩子心地善良、生活富足,丙子日出生不吉,庚寅日出生的男孩会喜爱华丽衣着、过上富贵生活,屈原就在《离骚》中自称“惟庚寅吾以降”,并喜爱华丽衣饰……
最夸张的是利用《日书》来抓小偷:“子”日的贼,长相是尖嘴巴,胡须稀少,善于玩弄东西,手是黑色的,脸上长有黑痣,耳朵有点毛病,躲藏在围墙内中间位置粪草的下面,名字中有“鼠、鼷、孔、午、郢”这几个字;“午”日的贼,长脖子短腿,身体有残缺,耳朵长得长,手拿草,肩膀有毛病,躲藏在草丛树木下面,并位于险要的地方,名字中有“彻、达、禄、得、获、错”几个字……
奇怪的医方
面对真正的疾病,人们反而手足无措。在当时,“疠”是最恐怖的疾病之一,它是麻风病,《韩非子》用“疠怜王”来形容当国君的危险,意思是连麻风病人都要同情国君。睡虎地秦简记载了对麻风病的诊断方式:没有眉毛、鼻梁断绝、鼻腔已坏;探刺鼻孔,不打喷嚏;两脚不能正常行走;身上有一处溃烂,手上没有汗毛,呼喊声音嘶哑……经确诊后,病人会被送到专门的“疠迁所”进行隔离,很可能只是等死而已。
秦简目前所见的各种药方,疗效都十分可疑。睡虎地秦简出现了灸疗手段,北大藏秦简称,想要治疗类似痢疾的“肠澼”,需饮用煮熟的大米汤,不要吃其他食物。周家台秦简称,预防类似湿热病的“瘅”病,要取正月桃木中蠹虫的屎,积攒少半升放入醇酒、温热后喝下;治疗腹中结块的“瘕”病,要将剑置于火上烧烤,像淬火那样浸入醇酒,女子分十二次把酒喝下,男子分七次喝下。
里耶秦简也有形形色色的药方,譬如治“暴心痛”,要把长一尺的“草蔡”外敷到患者的心口上,或者把析蓂子、干姜、菌桂等按照比例调配,用温醇酒冲服;治疗另一种不明的病时,要用温酒服药,服药的期限为二十日,而且忌食猪肉。此外,还有一些内容涉及疾病治疗、医政管理、处方、炮制、服用方法及中药材种植等,可知迁陵当地出现了官府专门设置的养病之所“廝舍”。又有几枚简提到,医官“静”受命在县府坐诊行医,他将看病就医的人数、疾病情况及治疗药方等进行登记统计,以文书形式呈报:“卅五年迁陵医静所治黔。率亍之一人得六十八筭。”
简牍中还出现了官府的求药诏令和地方献药文书:“瑯邪献昆仑五杏药秋鰝及它”“都乡黔首毋良药芳草”。专家分析,这与《史记》中秦始皇寻求长生有关,很可能是要求每个县甚至乡都献上“仙药”,都乡则表示无药可献。
秦始皇的长生努力最终失败,死于沙丘宫,又躺在一车咸鱼中。而对迁陵百姓来说,假如不幸因病或劳累而死,死者会被装进简陋的小棺材“槥”。里耶秦简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正月,一副小棺材被送到启陵乡;三十一年七月,当地一位司空守请求用一副小棺材装殓一位病死的县卒。当然按照《日书》,下葬的日子也有讲究:子、卯、巳、酉、戌这几天叫“男日”,午、未、申、丑、亥、辰这几天叫“女日”,死在“男日”“女日”的不能选在同属“男日”或“女日”的日子下葬,否则家中还会有死者;最不能在“丁丑”日下葬,否则家中还会连死三人。无论皇帝还是黔首,在死亡面前都是平等的。
本文改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5年3月下,原标题为《迁陵往事,简牍中的秦人生活》,有删节,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来源:赏月赏花赏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