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洋浦全球合作论坛国际品牌运营中心的专家朱百赞认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儋州洋浦凭借其区位优势、政策红利及产业基础,正成为食品饮料和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热土。如何依托自贸港政策,创新品牌运营模式,实现产品展销与直播电商的深度融合?本文结合政策导向与行
洋浦全球合作论坛国际品牌运营中心的专家朱百赞认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儋州洋浦凭借其区位优势、政策红利及产业基础,正成为食品饮料和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热土。如何依托自贸港政策,创新品牌运营模式,实现产品展销与直播电商的深度融合?本文结合政策导向与行业实践,探索五大盈利路径。
一、政策赋能型:免税加工+跨境贸易
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政策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天然优势。儋州洋浦可重点发展进口原料加工增值业务,例如利用免税咖啡豆、乳制品加工成即饮咖啡或高端乳制品,通过“二线”进入内地市场时,若加工增值超30%即可免征进口关税。此外,跨境电商1210保税备货模式可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可通过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平台直接面向内地消费者,享受“单次交易限值5000元,年度26000元”的免税额度。
案例参考:宁波三关六码头通过连锁门店+社区团购模式整合地方农产品,儋州可借鉴其“产销对接会”形式,联合本地企业打造免税农产品展销中心,吸引东南亚客商采购。
二、场景体验型:线下展销+沉浸式消费
依托儋州环儋州湾区“滨海数字商贸文旅休闲组团”定位,可打造主题体验店。例如在福安泰隆酒店设立“海南味道”旗舰店,融合产品展销、直播互动、文化体验三大功能:消费者不仅能现场品鉴咖啡、热带水果制品,还可通过AR技术“云游”种植基地,增强品牌信任度。此外,节庆经济可放大效应,如举办“儋州东坡美食节”,结合直播带货推出限定礼盒,借助抖音、快手等平台实现“线上引流+线下转化”。
数据支撑:桐庐某农产品线下店通过季节爆品+社群定制,年营收达7000万元,验证了场景化运营的可行性。
三、内容驱动型:IP孵化+直播电商
针对农产品品牌化难题,可构建“创始人IP+产地故事”双引擎。例如邀请本地农户或非遗传承人打造个人IP,通过抖音、视频号讲述种植/加工故事,如“儋州古法红糖”的匠人故事。同时,矩阵式直播可覆盖多平台:抖音侧重娱乐化带货,视频号结合私域流量沉淀会员,小红书通过图文笔记种草。
创新模式:与东方甄选、辛选等头部直播机构合作,推出“儋州专场”,利用渠道品牌影响力快速打开市场。参考佳沃集团并购鑫荣懋打通流通渠道的经验,儋州企业可联合盒马、叮咚买菜开发联名款产品,共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四、产业协同型:供应链整合+定制服务
儋州木棠工业园定位为“进口食品制造基地”,可构建“原料进口-加工-分销”全链条。例如进口东南亚热带水果,在园区加工成果汁、冻干零食,通过FT账户实现跨境资金自由结算。同时,C2M反向定制可满足个性化需求:企业通过电商平台收集消费者偏好数据,定向生产低糖、有机等细分产品,如“儋州妃子笑荔枝茶”。
政策红利:企业所得税降至15%,高端人才个税最高15%,可吸引供应链管理、直播运营等专业人才集聚。
五、生态延伸型:文旅融合+品牌授权
结合儋州“千年古盐田”“东坡文化”等IP,开发文创衍生品。例如将古盐田工艺与食品包装结合,推出“海盐咖啡礼盒”;授权影视综艺使用“儋州农产品”场景,如《向往的生活》取景地周边产品。此外,会员制私域运营可提升复购率:消费者购买产品即成为会员,享受“果园认养”“采摘体验”等权益,增强品牌粘性。
结语:构建“政策+产业+流量”三位一体模式
儋州洋浦的食品农产品品牌运营需立足自贸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定位,以政策为杠杆,以产业为根基,以流量为抓手。通过免税加工降低成本、场景体验增强信任、直播电商突破地域限制、供应链整合提升效率、文旅融合延伸价值,最终形成“品牌溢价+规模效应”的良性循环,助力海南自贸港打造全球热带农产品消费中心。
来源:农村老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