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赏植物贸易带来经济繁荣,背后是生态与社会隐忧?海湿观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9 07:00 2

摘要:全球观赏植物贸易规模庞大,为世界经济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潜藏着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风险。“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一篇2025年1月17日发表在Bio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显示,随着供应链的快速扩张,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枯竭、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译者 | 潘姝河(中央民族大学)

本文约2900字,阅读约7分钟

引言

ornamental plants

观赏植物贸易知多少

全球观赏植物贸易规模庞大,为世界经济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潜藏着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风险。“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一篇2025年1月17日发表在Bio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显示,随着供应链的快速扩张,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枯竭、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此外,非法贸易和植物污染物拦截数据表明,生物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尽管各国已采取措施,但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有效管理这一贸易,仍是亟待解决的挑战。该研究是由来自英国、中国香港、荷兰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

01

供应链扩张:花卉市场的隐形代价


由于经济、物流、地缘政治、来源市场多样化等多原因,观赏植物的国际贸易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研究指出,过去20年全球观赏植物贸易额翻倍,新兴出口国如东非与南美迅速崛起。然而,野生植物的非法采伐与贸易屡禁不止。

观赏植物的最大年度出口价值(2000-2022年)以美元计算。荷兰出口量最多,为127亿美元;图例中没有注明这一点,因为它比任何其他地区都高得不成比例,尽管这包括再出口的植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肯尼亚已成为主要的花卉出口国。图源:牛津学术


生物多样性丧失:

尽管《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对部分物种实施保护,但非法贸易仍通过“洗白”手段(如混入合法栽培植株)持续威胁野生种群。研究警告,稀有物种如拖鞋兰(Paphiopedilum)和部分苏铁科植物已因过度采伐濒临野外灭绝,更多未被研究的物种可能正悄然消失;观赏植物本身及其可能携带的生物都在威胁进口国的生物多样性。


劳工健康与权益:

观赏植物的种植过程中接触着大量饱含致癌物的农药,花农与种植场地附近人群接触有机氯农药后,神经系统疾病与癌症风险上升


经济依赖与市场波动:

观赏植物经济虽然很大程度拉动了国家GDP的增长,成为许多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力,但由于贸易需求的多变性与全球贸易的复杂性(如新冠肺炎疫情、苏伊士运河封锁等等)都让观赏植物贸易显得十分脆弱。一些过度依赖该经济的国家可能会在国际形势变化中被动。

2022年不同观赏植物产品的美元价值最高进口商和出口商。图源:牛津学术

02

水危机与污染:鲜花背后的资源争夺


水资源枯竭与污染:


观赏植物的需水较大,带来的大量用水可能导致水层下降,从而影响其他生计并增加干旱的脆弱性。同时,花卉产品通常使用大量农药喷洒,产品上附着的农药残留物包含各种致癌物,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殖系统和呼吸系统,甚至导致突变。同时据前人研究发现花卉区附近水体中近70%的水样被杀虫剂污染,温室中喷洒的杀虫剂约有25%会到达土壤,以及种植中大面积使用的塑料,都对生物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短寿命产品在大陆之间进行低温运输的需要,意味着切花贸易的碳足迹估计每朵花高达3公斤二氧化碳,每束高达32.3公斤,与气候相关的影响包括生产期间的能源成本,包括温室通风、加热和冷却、灌溉和化肥使用,以及运输期间的二氧化碳排放都加剧了观赏植物经济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炭地作为高度受威胁的牧场湿地,但由于泥炭一直是园艺和盆栽媒介的主要成分,出口国经常在已经退化的泥炭地中继续开采泥炭,这导致泥炭地作为碳和氮气汇和储存水的能力下降,并进一步威胁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


资源抢夺下的粮食安全:


前文已经提及观赏植物的种植需要大量用水,在全球范围内,农业和园艺占淡水提取量的70%,到2030年,需求和供应之间估计有40%的短缺。而植物种植与粮食生产在水资源上呈现出竞争样态,厄瓜多尔就因为大量用水种植植物而导致粮食生产问题与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即使在2008年宪法和2014年水法将粮食生产优先于厄瓜多尔花卉生产之后也未得到足够好的改善。

据志愿者反映,从2018年开始,肉锥属植物在中国多肉市场上被一些利益者吹捧、迅速流行,有些不法商人想通过挖掘野生肉锥迅速获利。2019年,先后有两波国内知名度很高的肉锥卖家在南非因非法挖掘肉锥被拘留、罚款。为助力我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履约和执法部门打击网络带来的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发会、绿会)植物园工作委员会于2023年3月9日发起了“肉锥清网行动”(Clean Internet for Conophytum),呼吁关注肉锥花属植物的非法贸易问题、及其引发的物种危机问题,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03

Hitchhikers

生物安全风险:全球贸易的“搭便车者


害虫传播与生物安全:

长期以来,观赏植物的国际贸易一直与生物安全贸易风险途径有关,调查显示,从特定欧洲国家进口的观赏植物数量稳步增加,相关污染物的数量不断增加,通常是昆虫,但还有其他分类群,通过其根系、堆肥材料和植物本身与交易植物一起进口。

根据荷兰海关生物安全官员提供的数据,荷兰(2017-2018年)与英国(2021-2023年)拦截8000余例污染物,包括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银叶粉虱(Bemisia tabaci)等。

这是由于行政区域之间的立法不同与实际的植物特性,观赏植物常常有携带运输各种爬行动物及其卵、昆虫、蜘蛛等风险,带来了对当地生物环境破坏的风险,也对可持续的共同贸易与物流运输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由于植物在分类上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观赏植物的合法贸易中存在一定空子,可能因此成为洗钱的渠道,而非法贸易的数据的难以获取也意味着真正的贸易数量与病原体和害虫的生物安全风险存在被低估的可能。

与HS海关数据中报告的2017年荷兰所有进口的害虫拦截比例相比,2017年从不同出口商进口到荷兰的观赏植物中,以及(b)2021年至2022年对英国的受监管害虫拦截,显示只有出口商在所有害虫拦截或进口中超过1%。图源:牛津学术

04

政策与治理挑战


执法漏洞与数据缺失

全球观赏植物非法贸易因执法优先级低、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大量案件未被记录或追查。2013-2022年,公开的非法贸易案件仅104起,涉及仙人掌科(27起)、兰科(14起)等濒危物种,但实际规模远超统计。荷兰与英国的污染物拦截数据显示,30%的害虫鉴定仅达纲目级别(如“昆虫纲”),且部分关键数据未公开(如非管制类害虫记录),严重阻碍风险评估。此外,野生植物种群动态数据缺失,导致无法制定科学的可持续采伐阈值。

国际标准不一:


在农药标准,海关审查等方面都显示了国家标准不一背后的隐患。欧盟对非食用观赏植物的农药残留限制宽松,允许进口含93种禁用化学品(如DDT、艾氏剂)的花卉,直接威胁进口国生态与消费者健康。发展中国家(如肯尼亚、厄瓜多尔)因技术能力不足,难以执行国际植物检疫标准(ISPM 40),而荷兰作为再出口枢纽,进一步放大跨区域生物入侵风险。此外,仅15%的花卉农场通过GlobalGAP认证,多数产区依赖自律性低效管理。

05

展望未来:平衡利益与可持续


技术创新与标准统一

作者提出开发DNA条形码与AI图像识别技术,可快速鉴别濒危物种(如Paphiopedilum兰花)及入侵生物(如温室白粉虱),填补传统检疫效率漏洞。强制推广无土栽培与可再生基质(如椰糠替代泥炭),结合FloriPEFCR生命周期认证,可减少泥炭开采对湿地生态的破坏。此外,基于GHS标准统一全球农药残留限值,阻断高风险化学品流通。

政策协同与权益保障

现有政策可以进一步优化,如多肉植物、稀有兰花等新兴贸易物种纳入CITES附录Ⅰ,并通过跨国联合执法打击“洗白”贸易;强制GlobalGAP认证要求产区提供劳工最低工资、安全培训与性别平等保障;落实《名古屋议定书》,确保原住民社区从本地遗传资源商业化中获取公平收益。

供应链优化

在供应链上,推动区域化生产(如欧洲温室花卉)可缩短运输距离,减少32.3 kg CO₂/束的碳足迹。建立全球数据共享平台,整合非法贸易记录、污染物拦截与生态影响数据,提升风险预警能力。强制花卉废弃物流向堆肥或生物能源生产,减少微塑料污染。

贸易虽好,危害得防

全球观赏植物贸易规模庞大,为世界经济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潜藏着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风险。研究显示,随着供应链的快速扩张,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枯竭、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同时,非法贸易和植物污染物拦截数据表明,生物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尽管各国已采取措施,但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有效管理这一贸易,实现“鲜花经济”的绿色转型,避免以生态破坏和社会不公为代价的短期繁荣,还有待努力。

感兴趣的“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读者可以参看全文:


Amy Hinsley, Alice C Hughes, Johan van Valkenburg, Tariq Stark, Jeroen van Delft, William Sutherland, Silviu O Petrovan, Understanding th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risk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ornamental plants, BioScience, 2025;, biae124,

(注:1.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2.申明:通常物种的拉丁学名一般以斜体显示;但是因本平台的文章被拷贝到外部平台时经常出现斜体内容自动丢失的情况,故而未作斜体设置。特此说明。)

资讯源 | 牛津学术作者 | 潘姝河

审核 | Samantha

排版 | 潘姝河

关于译者

潘姝河,中央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在读学生,关注全球发展与环境保护,国际政策变化。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际部、"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志愿者。

潘姝河. 全球观赏植物贸易:经济繁荣背后的生态与社会隐忧. 海洋与湿地. 2025-03-28
https://mp.weixin.qq.com/s/pQGGh16X74PB9nZWdmTrSA

海湿资讯·欢迎评论

OceanWetlands

【参考资料】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2025年联合国海洋大会将于2025年6月在法国尼斯举行,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加速行动,动员各方力量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旨在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4,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会议将汇集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及私营部门等利益攸关方,共同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渔业、海洋污染治理、蓝色经济等关键议题。作为大会的特别认证机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海洋与湿地”工作组将组建代表团赴法国参会。(封面图:海草床©摄影:王敏幹)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