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6年,中国大地从动乱中苏醒,开始迫切谋求一条适合自身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当时其他国家的发展,为这条出路提供了经验镜鉴。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在答记者问的新闻会上,他就此特地打了个比方——“长得很丑,却要打扮得像美人一样,那是不行的。”记者纷纷为
本文刊载于《作家文摘》2816期01版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之“喻”
文 | 冯怀岳 魏法谱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常常在话语中大量运用比喻手法,帮助人们理解和掌握其关于改革开放理论的多元内涵,立体式呈现改革开放初期所面临的挑战、机遇与抉择。
决心之“喻”
1976年,中国大地从动乱中苏醒,开始迫切谋求一条适合自身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当时其他国家的发展,为这条出路提供了经验镜鉴。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在答记者问的新闻会上,他就此特地打了个比方——“长得很丑,却要打扮得像美人一样,那是不行的。”记者纷纷为这幽默的比喻所逗笑。这一比喻中蕴含的坦率和务实从某种程度上客观承认了中国面临的严峻现状,也展露出中国谋求出路的决心。
1978年10月24日,邓小平参观日产汽车公司的一家工厂
10月24日,邓小平拜会日本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院长,其间诚恳地谈起了这次出访的目的:
第一交换批准书;第二对日本的老朋友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第三寻找长生不老药。
古时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寻找“长生不老药”,机缘巧合之下东渡来到日本,邓小平以“长生不老药”比喻寻找经济发展的出路,以穿透历史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视野,呼应了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历史渊源,又恰如其分地透露出向世界吸取先进经验,谋求现代化的决心。邓小平此次日本之行给日本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东京新闻》评价邓小平“既诙谐,又善于雄辩,有时还岔开话题,很有谈话技巧——这位‘矮个子巨人’真是名不虚传。”
改革开放初期,遭遇的阻力很大。为此,讲清楚改革开放尤其是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廓清当时人民头脑中对于改革开放的认识,成为改革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1985年3月28日,邓小平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用坚定的态度以隐喻的形式将改革与“第二次革命”画上了等号,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渲染出改革的极端重要性。
邓小平用多个隐喻精辟概括改革开放的性质。他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还说:“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诸如此类的比喻掷地有声,不断消弭着影响改革推进的阻力。
1978年10月28日,邓小平参观松下电器产业公司茨木工厂时,在工厂纪念册上题词:“中日友好,前程似锦”
邓小平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改革开放并非单枪匹马就能实现的,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因此他的比喻中常带有军人特有的威严和气概。1979年4月,邓小平在和广东省委领导人谈起办特区的设想时,说了一席惊天地的话:
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这是一个经典的借喻,直接用“血路”这一喻体代替“创办特区”这一本体,让本体和喻体双重语义得到叠加,为“创办特区”这一决定注入千军万马的兵戈之气。
原则之“喻”
在改革开放巨轮启动之初,邓小平在1979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正式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他认为,四项基本原则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质的规定性,集中体现了我国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基本适应的方面,“离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根,没有方向”。邓小平将四项基本原则比作“根”,将四项基本原则上升到根本原则的地位,为改革开放定下了根本性指向。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
有别于苏联东欧的“激进式”改革,“渐进式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鲜明特征,也是有益经验。早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改革要让多数人受益。因此,改革不仅要有“闯劲”,更要有所“持重”,为此邓小平特地作出了“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比喻。1985年,邓小平会见二阶堂进时首次提出了这一基本原则。他说:
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同年,在会见坦桑尼亚共和国副总统姆维尼时邓小平对这一基本原则作了具体说明,他强调“所谓胆子要大,就是坚定不移地搞下去;步子要稳,就是发现问题赶快改。”
1992年邓小平在南京火车站
1992年邓小平准备前往蛇口工业园视察,在车上听完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关于改革开放举措的汇报后说,“我都赞成,大胆地干”,继而强调“第一条是不要怕犯错误,第二条是发现错误赶快纠正。”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这八个字的借喻言简意赅,意蕴深远。“胆子要大”强调了改革一以贯之的决心;“步子要稳”则是为具体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现实保障。
方法之“喻”
“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个比喻句最开始作为群众的俗语而广为流传,后来在革命战争年代,刘伯承元帅常用“猫论”来比喻如何选择战略战术的问题,邓小平对刘帅的这句四川俗语十分认同。1962年7月2日,在讨论农业问题的时候,邓小平指出:
现在所有的形式中,农业是单干搞得好。不管是黄猫、黑猫,在过渡时期,哪一种方法有利于恢复,就用哪一种方法。
在珠海视察时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张宝忠摄)
这里以“猫论”作比喻,还并未与改革开放实践相挂钩,随着邓小平的不断引述,“猫论”逐步被注入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深层聚焦的是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认知论观点,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底色,不敢创新,就谈不上改革开放。邓小平曾说:“我们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党,我们自己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按照实践的发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我们的工作还能够做得好吗?”为回应这一“时代之问”,邓小平曾有过一个绝佳比喻,他说: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南巡时看着地图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情况
邓小平这一比喻,体现的是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真正回应了“中国何处去”的时代之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乘上了快速发展的顺风车,但与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相比,中国仍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而在思想领域,1991年皇甫平的“羊年四论”一经发出就引起广泛讨论,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呼声逐渐高涨;与此同时,民众因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问题的暴露对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如何在为经济注入动力的同时打消人民思想中的顾虑?
为了回答这一“人民之问”,邓小平开始了南下视察。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来到深圳国贸大厦53层的旋转餐厅,他看向窗外林立的高楼,对与会的深圳市领导意味深长地说:
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特区搞建设,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有这个样子,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
1992年1月20日上午,邓小平走进深圳国贸大厦受到热烈欢迎
他将理念上的改革开放比作实景上的高楼,揭示了当时改革开放面临的严峻挑战,继而又说,“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邓小平在许多场合都讲过这样的话:“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这一系列“两手论”比喻的核心就是把握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只有用两手抓,才能既解决“抓不抓得多”的容量问题,又解决“抓不抓得住”的质量问题。这一系列比喻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系统辩证的思维方法。
来源:作家文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