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白庙街道网格工作法系列篇二—杨湾路社区“135”工作法 就业服务实现“私人订制”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9 10:23 1

摘要:杨湾路社区居委会成立于1996年5月,位于杨湾路6号,辖区国土面积2平方公里,共有居民2015户4365人,东邻江山村,西至白庙立交桥,南抵阳光大道,北接热电厂,毗邻荆门化工产业园区,亨迪药业、晶昱玻璃、中石化、盈德气体、玲珑轮胎等50余家知名企业汇聚周边,形

杨湾路社区居委会成立于1996年5月,位于杨湾路6号,辖区国土面积2平方公里,共有居民2015户4365人,东邻江山村,西至白庙立交桥,南抵阳光大道,北接热电厂,毗邻荆门化工产业园区,亨迪药业、晶昱玻璃、中石化、盈德气体、玲珑轮胎等50余家知名企业汇聚周边,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近年来,社区一直致力于为居民和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结合各项资源优势,社区探索出一条个性化“135”就业工作法,其核心目标是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每一位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一对一”的专属就业套餐,切实有效解决特殊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积极吸引并留住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人员等群体,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实现就业梦想,进一步擦亮“杨帆创业路 同心筑港湾”的暖心品牌。

一、“1”站融合助就业,激活就业“新引擎”

一是搭建综合就业发布平台。社区主动对接人社局,融合各类就业服务资源,精心规划服务站的功能布局与服务内容,同步运行劳动力信息、人才服务、就业困难群体监测3大系统,在社区大厅设置3块电子显示屏,实时滚动播放招聘信息800余条,为求职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实现一键选岗、线上答疑、远程面试的全流程无纸化就业服务操作,打造一站式对接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求职效率,让就业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社区“就享家”就业服务站全景

二是搭建群众差异需求平台。深入调研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就业需求,社区累计收集居民就业信息多达4125条,并将未就业人员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一人一档,每月定期组织开展政策宣传、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创业指导、招聘送岗等多元活动,将丰富且优质的就业服务直接送到居民家门口。

入户宣传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摸排建档

三是搭建企业群众互动平台。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居民在家门口实时了解最新就业政策、获取海量岗位信息,企业也能高效招到合适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化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居民的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这两大难题。

二、“3”方联动促就业,打好服务“组合拳”

社区、企业、居民三方紧密携手,构建起“双向选择”的就业服务模式,发挥各方优势,通过上门送岗位、就业培训进社区等方式,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米”。截至目前,已成功帮助辖区687名居民就业,既为居民提供稳定收入来源,又为企业输送大量优质劳动力,实现社区、企业、居民三方共赢,营造良好的就业生态和社区发展环境。

1.社区高效对接,畅通渠道。一是组建“红马甲”志愿者队伍,推动“人找政策服务”向“政策服务找人”、工作人员由“盲目找”向“精准做”转变。二是主动谋划布局,凭借毗邻园区的地理优势和“就享家”资源优势,精准对接不同群体就业需求,与园区企业建立稳固且长期的合作关系。三是积极为企业和求职居民组织各类招聘会7场、就业洽谈会2次,让企业与居民有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将就业服务延伸至居民家门口。

助力开展“金秋送岗 职等你来”招聘活动

2.企业强化保障,稳岗就业。一是依据辖区化工、医药及新材料等企业类型,提供丰富多元的岗位。化工企业主要招聘化工工艺、安全管理等岗位;医药企业主要涉及药品研发、质量检测等岗位;新材料企业主要提供材料研发、生产操作等岗位,从而满足不同专业和技能层次居民的就业需求。二是优化员工福利保障,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配套完善的五险一金、带薪年假、节日福利等,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确保岗位的稳定性,减少人员流动,让居民安心就业。

3.居民积极参与,提升自我。一是主动关注社区发布的就业信息,积极报名参加各类招聘会、就业洽谈会。二是主动与企业沟通交流,展示自身优势与特长,争取心仪的工作岗位。三是踊跃参与社区组织的就业培训,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培训课程,如电工、叉车、护理、家政服务等,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5”色联帮保就业,创新私人“定制单”

按照不同群体特征,社区实施分类施策,为3000余人次提供了就业服务,为158人提供了定制式的就业服务,“一键匹配”成功助力19位居民走上心仪的工作岗位,让就业服务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红马甲”点对点开展送政策进家门、

送技能进家门、送岗位进家门专项行动

引才为绿: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园区企业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让他们深入了解企业运作和岗位需求,以便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同时为他们宣讲就业创业惠民政策,能够享受到创业担保贷款和一次性创业补贴,让有潜力的创业项目享受资金支持和场地优惠政策,让他们想回家、享就业、就好业。如荆楚理工学院化学专业张东良同学,毕业后想留在荆门发展,社区工作人员在摸排信息后向他介绍了化工园区相关公司的情况,助力他成功入职了园区中的一家化工企业,并帮助他解决了住房问题。

组织大学生到化工园区企业参观

拥军为蓝:根据退役军人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积极与有安保、消防、物业管理等需求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他们推荐安保、消防、物业管理等岗位。针对有转岗需求的退役军人,组织烹饪、中西面点、家政等技能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掌握新技能,推荐合适岗位,顺利实现二次就业。

返乡为粉:巧抓“春风行动”和“接您回家”活动等重要契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利用微信公众号、网格居民群发布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同时组织30余名返乡人员积极参加市、区人社局在星球广场、高铁西站开展的2025荆门市春风行动“接您回家返乡季”大型招聘会,了解就业政策和岗位信息,参与企业现场招聘,为他们提供面对面交流和求职的机会。

解难为黄:针对4050人员的特点和市场需求,社区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家政服务、养老护理、育婴师、收纳师、茶艺师、手工编织、美容师等再就业技能提升课程。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课堂上学到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提升操作技能。培训结束后,为他们匹配心仪岗位,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居民邢师傅曾经面临就业困境,在了解到社区再就业技能提升课程后,报名参加了叉车培训,如今邢师傅凭借叉车技能,不再局限于以往简单的体力劳动岗位,就业渠道大幅拓宽。

开展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宣讲活动

助困为红:为就业困难群众提供一对一的就业帮扶,“红马甲”志愿者上门了解他们的就业意向、技能水平和实际困难,建立个性化的就业帮扶档案,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推荐一些工作强度较低、工作时间灵活的岗位。辖区内的李姐是一位宝妈,通过社区的牵线搭桥,帮助她找到了一份就近既能上班挣工资又能兼顾带娃的工作,真正做到了让就业服务有温度、有力度。同时为他们提供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克服因长期失业产生的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增强就业信心。就业后,定期跟踪回访,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就业的稳定性。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