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在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中担当重任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9 10:50 2

摘要:春日的呼伦贝尔,冰雪初融的额尔古纳河蜿蜒流淌,草原深处新芽破土,牧群踏响复苏的鼓点。在这片生机勃发的北疆热土上,一场以“春染北疆 实干开局”为号角的发展实践正蓬勃展开。2025年,自治区党委以“六个行动”为抓手,锚定“五大任务”目标,在春光中播撒奋斗实干的种子

春日的呼伦贝尔,冰雪初融的额尔古纳河蜿蜒流淌,草原深处新芽破土,牧群踏响复苏的鼓点。在这片生机勃发的北疆热土上,一场以“春染北疆 实干开局”为号角的发展实践正蓬勃展开。2025年,自治区党委以“六个行动”为抓手,锚定“五大任务”目标,在春光中播撒奋斗实干的种子。呼伦贝尔市以此为指引,紧扣重心,周密部署,从重大项目谋划到助企惠企政策精准滴灌,从就业春风暖民心到节水行动纵深推进,从深化区域合作到北疆文化品牌璀璨绽放,每一个行动都凝聚着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想干、能干、敢干、快干”的精气神,誓将“六个行动”的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图。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春染北疆 实干开局》聚焦“六个行动”探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大型主题报道正式启动,邀请您一起从春天出发,走进草原深处、林海腹地、城镇街巷,用镜头捕捉春潮下的生态修复故事、非遗活化实践、文旅融合新景,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北疆答卷。全景视角记录呼伦贝尔市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赋能,在“六个行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领域以实干执笔、用创新泼墨的奋斗画卷。

呼伦贝尔位于中国版图的“雄鸡之冠”,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辽阔的边境线上,更在于它作为连接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国的重要门户。拥有1733.32公里的边境线,以及满洲里、阿日哈沙特等8个国家级口岸,呼伦贝尔无疑在促进国际贸易、区域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呼伦贝尔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与东北三省、广袤内陆、蒙古国和俄罗斯相连,这种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为呼伦贝尔提供了开展多元化合作的广阔空间,促进了中俄蒙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这些繁忙景象,正是呼伦贝尔在区域合作中发挥战略作用的生动写照。

呼伦贝尔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得益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呼伦贝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呼伦贝尔正积极融入其中,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开放中寻求进步,合作中实现共赢。呼伦贝尔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始终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充分发挥自身地理优势,在深化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与巴西、乌拉圭开展农业合作,让呼伦贝尔的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到本土企业凭借地理之便打开国际市场,再到积极参与东北全面振兴、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呼伦贝尔正以实际行动彰显着区域合作的无限潜力与魅力。这种积极进取的姿态,不仅是对自身发展机遇的敏锐捕捉,更是为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力量的生动实践。

“地缘链”

解锁呼伦贝尔合作新价值

从山川相连的地缘情谊,到携手共进的发展担当;

从资源互补的天然优势,到互利共赢的合作硕果;

从历史传承的文化共鸣,到开拓创新的时代奋进,呼伦贝尔市与兴安盟,在内蒙古森工集团的紧密协作下,开启了区域合作的崭新篇章。

2024年10月,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内蒙古森工集团联动对接活动在兴安盟举办,围绕“旅游共兴、设施共联、生态共护”目标探索合作路径,《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兴安盟行政公署·内蒙古森工集团合作备忘录》,精心谋划20项发展举措。2025年2月,三方深化区域合作座谈会在呼伦贝尔市召开,为合作注入新活力。

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内蒙古森工集团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多年来在多领域务实合作。在生态保护方面,三方通力合作,完善联动机制,推进生态安全屏障 “一张图”“一张网” 建设。依托国网呼伦贝尔供电公司建成的东北区域首家国网蒙东大兴安岭防山火预警中心及山火卫星监测平台,实现多源实时数据共享。牙克石市与内蒙古森工集团所属内蒙古大兴安岭碳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培育林草碳汇交易产业;图里河森工公司与呼伦贝尔水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4.88万亩土地开展首次合作期限10年的林下经济合作。大兴安岭旅游联盟大会发布了大兴安岭旅游十大景区和十大玩法,推出“相约呼伦贝尔·春赏兴安杜鹃”“嬉冰驭雪·穿越兴安”等大兴安岭精品旅游线路20余条,完成阿尔山至海拉尔开行动车线路项目预可研编制及规划线位实地踏查。谋划呼伦贝尔——兴安——北京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将呼伦贝尔市与兴安盟“绿电进京”项目列为重点谋划输电通道项目······等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三方持续深化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的努力,也是呼伦贝尔市在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中担当作为的生动体现。

跨越山海

区域合作“链”接新机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呼伦贝尔积极投身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以开放之姿、进取之心,全方位拓展合作领域,精准发力,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蓬勃脉动,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浪潮;从“一带一路”沿线的携手同行,到京蒙协作的深情厚谊,合作的纽带跨越山川湖海,连接起不同的区域,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区域合作,是经济共赢的携手奋进。呼伦贝尔主动“走出去”,与京津冀、长三角和东三省等地合作,与“呼包鄂”等地密切交流,向非洲、东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延伸开放触角,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助力对接客户、争取订单。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呼伦贝尔肉业集团与巴西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意向总额约13亿元人民币,便是区域合作结出的硕果。京蒙协作助力本土产业拓展,像内蒙古京伦紫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其紫苏产业链产品丰富,不仅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还成功出口韩国,与哈尔滨达成合作订单。还与科研机构成立紫苏联盟,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品牌引领发展。

区域合作,是人文交流的温暖相拥。呼伦贝尔市在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赤塔市的交流中,举办“中国电影国外行”活动,并组织体育代表队参赛,增进中俄人民友谊。京蒙协作中,教育、医疗、文旅等合作不断深入。海拉尔区南开路小学与北京石景山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开展线上结对帮扶教研活动,彰显教育领域合作成果。

“链”动世界

口岸开启“通道经济”路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合作是携手共进的坚实桥梁;

共赢是时代前行的明亮灯塔。

呼伦贝尔市以“边”为基,以“通”为要,以“合”为势,在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中,充分发挥口岸优势,凭借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与开放姿态,写着从“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的华丽篇章。

呼伦贝尔市共有8个对外开放的口岸,这些口岸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2025年1—2月,呼伦贝尔市口岸货运量质稳量升,累计完成436.71万吨,同比增长9.28%。其中,对俄进出口货运量425.14万吨,同比增长8.94%;对蒙进出口货运量11.57万吨,同比增长23.4%。口岸客运量也达到了13.18万人次,同比增长14.6% 。这一组组数据,是呼伦贝尔口岸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满洲里口岸,作为中国最大陆路口岸,承担着中俄贸易65%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中欧班列在此交织成网,满载“中国制造”奔赴欧洲,又带回全球好物。近年来,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围绕“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拓展对俄蒙跨境电商业务,其跨境电商O2O体验中心正有序运营。TIR运输模式的应用、公路口岸试行24小时通关模式,以及海关大力建设智慧口岸,都极大提高了货物的流通效率,使满洲里成为“新三样”产品出口的关键通道。2024年,满洲里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贸易值达140.41亿元,创下2016年封关运行以来的新高,在内蒙古3家综保区中稳居首位,跨境电商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在二手车出口方面,呼伦贝尔市依托满洲里、海拉尔二手车出口基地,大力推动对俄二手车出口。截至目前,满洲里在2025年累计出口1313台,贸易额超1.75亿元。海拉尔区于2024年实现二手车出口“零”突破,2025年1月更是迎来开门红,让“中国制造”的汽车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

除了满洲里外,其他口岸也各显神通。额布都格口岸8座以下小型车辆通关数量剧增,为区域经济与旅游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海拉尔航空口岸积极拓展航线,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联系。阿日哈沙特口岸、黑山头口岸、室韦口岸等也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通关能力,促进与俄蒙的贸易往来。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从口岸经济的蝶变新生到区域协作的聚势赋能,从北疆屏障的绿色守望到开放枢纽的格局跃升,呼伦贝尔市正全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大格局,彰显“国之大者”的担当。

通关数据的每一次上扬,都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生动诠释;跨境协议的每份签署,都在书写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精彩篇章。呼伦贝尔这座草原之城正以系统思维整合资源禀赋,在筑牢生态安全防线中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各领域合作深化,以合作共赢之姿,驶向高质量发展彼岸,向着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迈进。

《春染北疆 实干开局》系列报道

总策划:张红杰

总监制:苏风宁 张晓琦

监审:毛璐璐

文字:马秋岩

海报制作:何凯

来源:呼伦贝尔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