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在贵州为官七年,官声与政绩极佳,为何迟迟得不到升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9 11:26 2

摘要:好满足读友们对其一生功业与为人为事的好奇之心与兴趣,今天我就谈一谈他在贵州省的七年为政为军岁月。

文/青峰

图:胡林翼中年时期的画像

文章引言:

关于晚清名臣、军事家、湘军统帅胡林翼的文章,笔者此前已经写了不少。

读友们留言建议我多写一写他,讲一讲他的军事生涯。

好满足读友们对其一生功业与为人为事的好奇之心与兴趣,今天我就谈一谈他在贵州省的七年为政为军岁月。

1847年,即道光二十七年,在湖南益阳老家蹉跎岁月整整五年之久的的胡林翼,在林则徐的一再敦促与责备之下,终于重新出山。

这年的6月,胡林翼抵达贵州省城贵阳候补,11月才由朝廷实授安顺知府。

自此,胡林翼开始了一生的创业之路。

这一年,胡林翼35岁。

少年得志,出身名门,青年浪荡,风波不断的胡林翼,此时只觉得这一天来得太迟了。

此时的胡林翼,已经从内心彻底告别了过去的那个胡林翼,一生真正的功业从此开始。

安顺位于贵州省的中西部,自古为苗、汉、彝等民族的混居之地,自古民风刁悍,凶狠善斗,江湖义气特别浓厚。

由于晚清吏治腐败,官邪民怨,惰政成风,导致一些边远省份民乱蔚起,动荡不安,贵州一省更是此一情形的重灾区。

贵州一省又以安顺、镇远、黎平、思南几地尤甚。

当地百姓视官衙为溟海,官民关系形如仇雠。以至大清朝廷外放官员视贵州一省为仕途畏路,谁也不想去这个是非之地,去了之后,则时时期盼早日离开这个地方,以免触雷,仕途从此毁于一旦。

然而,世上的一切事物皆有其两面性,危险与机遇是一个人事业的两面。用得好,危险就是机遇;用不好,机遇也是危险。

胡林翼就是前者,他是晚清历史上的牛人,一切难事险事,到了他手上都能如庖丁解牛,恢恢乎兮,刀至处,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胡林翼一到任,便开始实打实干几件事:

一、清理历年积案,理顺民心民气;

胡林翼上任受印视事后,才发现过去一些年积累的民间案件竟有300多起,这着实让他大吃了一惊。

一个小小的安顺府,库存案件就有300多起,当时贵州有12个府,这么一算,整个贵州一省的积案恐怕在4000多起,只多不少。

胡林翼到达安顺时,林则徐已于一月之前来到了云南,出任云贵总督之职。

林则徐在1845年11月,结束流放新疆后,先是以正三品暑理陕甘总督,不久便实授陕西巡抚。

但是,林则徐在陕西巡抚任上干了不到一年,朝廷便急急忙忙地将他调住云南,出任了云贵总督,希望以林则徐的民间声望稳定好云贵的乱局。

由此可见,当时云南、贵州二省之乱局到了何种程度。

林则徐在新疆伊犁三年零四个月,行程万里,勘地界,开荒地,身体早已累垮了,加之云贵之乱,案乱频生,所以干了不到两年半,便人不行了,几乎不能视事,只得辞官回家养病。

到1850年年11月,云南又暴发了彝民起事,朝廷命其复出,等他他还没赶到昆明云贵总督府,在广东普宁县便病逝于途中了。

可以说,林则徐是累死的,晚年的他没享过一天安宁舒适的日子。

其实,林则徐在云贵总督任上的近三年中,如果没有胡林翼、张亮基二人的顶力襄助配合,估计林则徐早就在云贵总督任上病逝了。

仅贵州一省近4000多起的库存案件,就可以把林则徐累死,还不说云南省类似案件也不少。

胡林翼来贵时,好在正值年富力强。

安顺地处贵州中西部,多山少地,一个山沟沟的小城,哪来这么多的案件心呢?

其原因有二:一是安顺历任知府的懒政怠政,得过且过,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事,整天祈祷早日调走,脱离此苦海。

历任知府中稍好一点的,即使免为其难做做样子,也是把案件打包整体包给手下的胥吏衙役中的小头目,让他们去处理。衙役头目们往往是看钱办事,得不到好处,诉讼人的案件基本上只能束之高搁。

二是当地民风习气所致。安顺的老百姓虽多淳朴,但是爱打官员,即使一点邻里纠纷小事,为了争一时之气,也要去官府打官司,争个你死我活,也要争回个面子。

胡林翼在给家人的信中提到当地民风时讲道:

“此间人士虽甚朴愿,而性好讼。鼠牙雀角,所争甚微。然激于意气之私,宁挥霍其辛苦得来之钱,以求最后之一胜。因之破家者则比比矣。”

为了理顺民心,胡林翼裁汰掉那些劣吏,重新招聘一些清廉耐苦之士充实队伍,砍掉过去诉讼中不合理的环节,同时颁布新的诉讼流程,取消一切不合理费用,确保从制度源头的公平公正。

他每日亲自坐堂审案,公开透明,即审即结,张榜公布。

其办事雷厉风行,效率十分惊人。审案期间,他常常连家也不回,就住在知府衙内,不到三个多月,积案300多起全部审理结清,并将案件结果张榜于道,公之于众。

安顺一府,一时实现了门无私谒,案无宿牍,人自以为不冤。

二、着手解决当地“插花地”的问题,把民间纠纷从源头根绝;

贵州省内多山少地,素有“人无三分地,天无三日晴”之谓,自古农田耕种之地很少,尤其是好质量的良田更是稀少。

为此,当地百姓便在荒开上开垦了一些田地。

但是,这些地往往是东一块、西一块,根本无法连片,因此乡与乡之间、县与县之间,甚至州府与州府之间,所治所辖田地都十分混乱。大量出现人在本境,地在他县,或者田在本境,人属他县。

这样一来,为了争地耕种,民间的纠纷就多了,尤如七八个胡芦,按下了这个,漂起了那个。

为了解决这种“飞地”现象,胡林翼将辖内各县官员召集在一起,带团实地考察,拿绳尺亲自测量,然后综合地段好坏,土壤贫瘠,粮赋多寡等因素,重新截长补短,移易给合,重新规划。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安顺府内所辖耕种田地、林地,凡所原有“飞地”均得以重新绘图规划,一举改决了安顺境内长达几百年之久的“播花地”顽疾,弊基为之一清。

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见此法甚好,云贵两省全面推广实施。

自此,云贵两省各州府县“飞地”之事基本解除,当地百姓无不称颂,视林则徐、胡林翼、张亮基等人为“衣食父母之官”。

推行文教,广兴书院,有教无类;

胡林翼在解决好上面两件事后,又开始干第三件事——兴教办学,从正人心。

早在青年时代,胡林翼就认为“天下之患不在盗贼,而在风化;天下之宁不在苛律,而在向善”。

在胡林翼深入各县乡走访调研后,他也发现,凡有读书人之村寨则易治,凡无读书人之村寨则难治。同时,教育不平等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富贵人家藏书万卷而束之高阁,贫寒人家子弟,有志为学却无书可读。

于是胡林翼在当地各县乡大兴义学。

他号召各地乡绅捐资,官府筹款,组建了许多的乡塾,以供穷苦人家子弟免费读书。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凡有志于识字学习者,皆可免费听课。

为了树立好人好事的榜样,他又安排一批地方秀才组成“一线新闻记者”,到各地实地采访,对好人好事大加宣扬,对典型人物予以表彰。

一年下来,当地民风大为改观,社会风气明显改善。

到胡林翼离开安顺调任贵州镇远知府时,安顺境内已有义学几十处之多。

四、安顺剿匪——胡林翼军事生涯的起点;

贵州自大清中晚期始,各地匪患就一直没消停过,成为当地治安的一大毒瘤,地方百姓深受其害。

胡林翼上任伊始,便将此项工作置于重中之重。

为了肃清境内盗匪,他多管齐下。在发动群众上,他以奖励为主,百姓每捕一盗,即以银两兑现奖励,捕首盗一名赏银五十两,次盗一名赏银三十两,伙盗一名赏银十两;在分化瓦解盗匪上,采用“使盗自相怀疑捕斩”的策略,让他们内部生疑,相互争功,而后逐个击破;在情报战上,他添卡哨、布眼线,又绘制地图。

同时,他自己也经常实地走访,亲访当地士绅百姓,凡有线索,一一记录在册。

他常常带上几个侍卫,短衣芒鞋,乔装成当地老农,穿梭于各地山寨之间,深入调查,了解实情。

当时安顺府的地方盗匪,成份非常复杂,不少盗匪处于亦匪亦农间。他们为了躲避官府追捕,时为农民,时为盗匪。

官府查捕时,他们一本正经在农田忙活,官府缉拿兵勇一走,他们便脱下农服,摇身一变又成了土匪,到处打家劫舍,杀人越货。

为此,安顺前面几任知府吃尽了苦头,均无功而返。他们不是被上级追责问职,就是忙于托人找关系调离,以便尽快脱离这个是非之地。

只可惜的是,他们这次遇上的是晚清著名军事家胡林翼,远非一名普通的知府官员。

胡林翼上任不久,便要求各县乡重造男丁花名册,然后不时放消息说何时准备组织缉匪。但到了时辰,胡林翼总不去缉匪,而是令各县特别行动队一一上门查验“失踪”了的男子左向。

几次下来,虚虚实实之间,便将那些藏匪于民的真正盗匪捉拿归案,然后顺藤摸瓜,设计直捣土匪巢空。

如此半年,安顺境内的匪患便肃清一空。

治理安顺的成功,让胡林翼在贵州声名鹊起,连道光帝的也知道了,对他关注了起来。

自古以来,当一位君主开始关注某一位臣子时,这都是此人仕途要升迁的前奏了,将会获得更大的政治舞台空间。

可是奇怪的是,胡林翼在贵州一呆又是5年,迟迟没有得到升迁。

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贵州省境内安顺匪患解除了,其他地方依然盗匪纵横,贵州巡抚乔用迁根本离不开他。

道光二十九年(即1849年)四月初,胡林翼调任镇远府。

胡林翼在镇远只干了4个月,便以雷霆手段,捕获盗匪几百名,很快就扼制住了镇远盗匪的猖獗。其平匪之速,效率之高,令人叹服。

此时的胡林翼,成了贵州有名的剿匪专家。

到了1849年底,来贵州不过两年半的胡林翼,便以政声卓著,在朝野赢得一片赞扬之声,其名声之大,甚至超过了时任贵州巡抚乔用迁。

这年秋,林则徐以病乞归,辞官回籍养病。林则徐的离去,让胡林翼有一种莫名的伤感与孤独。

林则徐离任后,朝廷升后云南巡抚为云贵总督,接替林则徐的工作。

林则徐临行前,一再叮嘱自己这位同年进士,建议其大力任用胡林翼、张亮基二人。

不久朝廷升任张亮基为云南巡抚,胡林翼则被平调往了贵州黎平,继续他的剿匪缉盗工作。

此时的胡林翼无论是官望与政绩,早已经传遍西南诸省及朝廷,道光帝也开始有心不停询问有关胡林翼的情况。

这一年,湖北布政使劳崇光、贵州按察使武棠、陕西布政使常大淳等人进京面圣时,道光帝都曾向他们打听:

“胡林翼官声何以如此之好?”

次年正月十四,即公元1850年2月25日,道光帝病逝于圆明园,享年69岁。

随即奕詝继位,即咸丰皇帝。咸丰帝上位不到半月,便下诏求贤,令各省督抚在下属官员中保荐可堪大任者。

在这一轮督抚的保荐名单中,胡林翼的名字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了新任云贵总督吴文镕与贵州巡抚乔用迁的名单之中。

督抚二人同时举荐同一人,这自然引起了咸丰帝的高度重视。

于是,咸丰帝下旨:“着胡林翼迅速来京,吏部引见前来见朕。”

然而,当贵州巡抚乔用迁接到朝廷谕旨后,他又不干了,执意留着胡林翼不放,并向咸丰帝表明,贵州的匪患暂时不离不胡林翼,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如果胡林翼一走,贵州境内其他地方的匪患仍然无人可以平熄。

咸丰帝只得同意,暂缓胡林翼来京。

就这样,胡林翼又一次错过了升迁重用的机会。

1851年1月,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

1851年7月,胡林翼再次被调往贵州的黎平剿匪。而与之同时的是,广西各县农民起事风起云涌,直逼贵州黎平境内。

不久,太平军在广西广东两省交界之地受挫,调转兵锋向湖南境内杀去。

正是这一突发的大规模农民运动,彻底改变了大清的历史,也改度了胡林翼的人生轨迹。

三、京城去不成了,胡林翼被调往湖南,不到半年,连越四级,直升湖北巡抚;

咸丰二年(即1852年)十月,胡林翼卸任黎平知府。

从胡林翼赴贵州安顺府任职到离贵赴湘,这一晃就是七年过去了。

七年中,胡林翼辗转安顺、镇远、思南、黎平四府,除安顺与黎平两地任职时间较长外,镇远、思南则不到半年。

尽管如此,他的这宦黔生涯是极其成功的,在每一地都留下了深深的足印,以至胡林翼在离开贵州三十多年后的光绪年间,安顺、黎平等地还在沿用他留下的许多措施。

《黎平府志》记载:“胡文忠公在黔为官数年,劳绩更不胜书。其为国为民之心,昭然若揭。”

对于自己七年来,仕途未得升迁,胡林翼似乎并不在意,他更看重官声与地方百姓的口碑。

对此,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

“行旅妇孺莫不知感,每于巡查之便,小驻村落,则左右前后,必有数千百人跪伏环侍,声称感恩不小。”

可以说,七年黔官,胡林翼是极其成功的,尽管一直是个从四品的知府。

还有一点,胡林翼自己没有讲,那就是当胡林翼离开贵州时,他已经由一位大清普通的文职官员实现了华丽的蜕变,成为了一位成熟的军事家。其军事理论著作《胡氏兵法》便是在贵州七年中完成的,为晚清至民国时代著名品军事著作,影响深远。

当咸丰帝再一次准备调胡林翼入湘对付太平军时,贵州新任巡抚蒋霨远、布政使吕佺孙、按察使孙庆鍸三人联名上奏朝廷,坚决挽留,表示贵州离不开胡林翼,若胡林翼调离贵州,不仅“士民失望”,而且“关系匪之轻重,事关全省下局”。

无奈咸丰帝只得再次让胡林翼继续留在贵州负责军事,并升任他为贵东兵备道。

1853年10月下旬,太平军攻陷汉阳,武昌二次被围,湖北的形势再度告急。刚调任湖广总督的吴文镕,急奏朝廷令其赴鄂,以解湖北之危局。

此时的朝廷再已顾不上贵州省对胡林翼的挽留了,下旨令胡林翼带一部分兵力火速赶赴湖北武昌。

于是胡林翼亲率精选的六百多黔兵,日夜兼程前往武昌。

六百多兵力的确太少,但是自古用兵,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曾国藩、吴文镕看来,他胡林翼可抵千军万马,此一人来,足矣。

曾国藩在上奏朝廷的奏折中更是不吝赞美,说:

“胡林翼之才,胜臣十倍,此次北上,于大局必能有济。”

由此可见,此时胡林翼的军事才华已经是天下所共知,凡太平军所攻之地,该省督抚无不盼其至,犹如甘露雨霖。

胡林翼率六百人一至湖南,便被曾国藩、骆秉章、左宗棠等人留下,上奏朝廷,驻防岳州。

至此,日后名震天下的湘军三统帅曾、胡、左三人汇聚一堂,湘军三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开始了传奇的军事生涯。

同年八月,朝廷下旨调补胡林翼任湖北按察使,移军鄂南。

仅仅不到五个月,即1855年正月,咸丰帝擢升胡林翼为湖北布政使。两个月后,着其署湖北巡抚,又久又实授湖北巡抚。

至此,胡林翼从四品道员,只用了不到一年半,连升四级,成了了一省封疆大吏,官至正二品。

由此,胡林翼亦成为了湘军三统帅中最早在仕途上走到封疆大吏的第一人。

这一年,胡林翼年仅43岁。

自此,胡林翼开始了他一生后半场最为精彩的军事生涯。(全文终)

——青峰,2025年3月28日写毕于鄂西夷陵古城

来源:青峰人物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