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一棵姜”:90后新农人孟晓帆的“深挖”哲学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9 11:53 2

摘要:3月27日,以“短视频直播平台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5数字乡村新农人发展交流会在山东省潍坊寿光市举行。行业专家及寿光本地的“三农”短视频创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分享寿光在智慧农业、新农人培育及农产品数字化营销方

3月27日,以“短视频直播平台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5数字乡村新农人发展交流会在山东省潍坊寿光市举行。行业专家及寿光本地的“三农”短视频创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分享寿光在智慧农业、新农人培育及农产品数字化营销方面的实践经验。

在会议室,记者见到了正在分享生姜种植经验的孟晓帆。这位戴着金丝边眼镜、说话干练的90后女孩,很难让人把她与传统农民形象联系在一起。然而,正是这位毕业于211高校的年轻人,用5年时间打造了一条完整的生姜产业链,创造了年营业额数千万元的农业产业新模式。

逃离北上广:互联网人转身做农民,5年打造千万产业链

2019年,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孟晓帆做出了一个让周围人都惊讶的决定: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寿光创业。“当时在北京工作压力很大,每天加班到深夜是常态。”孟晓帆回忆道,“我渴望一种更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加上家乡寿光有全国最成熟的农业产业链,就决定回来试试。”

经过深入调研,她把目光锁定在了生姜种植上。“生姜和其他蔬菜不同,它具有很强的储存性。”孟晓帆解释道,“一般蔬菜要现摘现卖,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大。而生姜可以储存一年再销售,价格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确定方向后,孟晓帆开始系统性地打造生姜产业链。她从最基础的农资供应做起,逐步扩展到种植技术指导、质量检测、收购销售等环节。

2021年,孟晓帆以“小益学农”的账号开始在快手平台分享农业知识。“最初只是想通过平台认识更多同行,学习种植技术。”她说。

令她没想到的是,这些朴实的种植视频迅速吸引了大量农户关注。“第一天发视频就认识了很多同行,他们给了我很多建议。”随着粉丝增长,孟晓帆开始系统性地分享农技知识,并配套销售农资产品。

这种“技术分享+农资销售”的模式很快显现出优势。粉丝通过学习她的技术种出优质生姜后,又由她统一收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如今,她30%的客户都来自快手平台,目前,她的“百番裕农”已在山东、河北、安徽等地开设5家门店,年营业额超过千万元。

“做深不做广”:孟晓帆的农业长期主义

与其他农业创业者不同,孟晓帆始终坚持“做深不做广”的策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一个品类做透比什么都做但都不精要强得多。”她说。为了打造无农残生姜品牌,孟晓帆连续三年每月投入十几万元进行农残检测。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让她的生姜获得了高端市场的认可。

如今,孟晓帆已经拍摄了5万多张照片,3万多条农业技术视频,帮助数千农户提高了种植技术。团队每年经手的生姜达上千吨。五年间,孟晓帆不吝于将科学种植理念倾囊相授,帮助更多农户生产无农残、耐储存的优质生姜。“农业周期长,新农人应着眼于长期发展,利用平台和粉丝的信任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孟晓帆表示。

短视频平台构建农技传播新生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寿光,像孟晓帆这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用手机代替锄头,用数据优化种植,正在书写着中国农业的新篇章。

当前,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正在重塑农技传播体系,成为传统农技推广的重要补充。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快手三农深度兴趣用户达1.4亿,日均互动量29.4亿次。平台汇聚了4.5万名农技创作者,年发布视频1594.3万个,日均农技直播达2.4万场,实现了农技知识与农业生产者的高效对接。

这种新型传播模式展现出强大的商业转化能力。2024年,快手农资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125%,农资商家规模增长32%。平台日均发出农产品包裹94.8万件,乡村用户年订单总量达28亿单,其中高频复购用户超240万。农技传播与电商销售的深度融合,有效缩短了农资和农产品的流通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寿光这片农业热土上,孟晓帆用互联网思维改写着传统农业的叙事方式,同时她也是千万“新农人”的缩影,他们的故事证明: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这样的“新面孔”——他们懂技术、善经营、有情怀,正在用全新的方式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记者:刘美琪 编辑:柏凌君 校对:汤琪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