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文物生命力,注入活力焕新机|魅“荔”文旅启新篇③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9 12:46 2

摘要:近年来,荔湾着眼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以依法保护为首责,以服务发展为己任,用足“绣花”功夫,努力让文物活起来,促进文物保护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翻开荔湾区10个文物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汇编,囊括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等路径,文物再次焕发了新机。

走在广州荔湾的大街小巷,能发现被历史抹上岁月痕迹的建筑。有些建筑墙壁上悬挂着篆刻有“文物保护单位”字眼的牌匾,其背后承载着具有历史价值的人和事。

近年来,荔湾着眼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以依法保护为首责,以服务发展为己任,用足“绣花”功夫,努力让文物活起来,促进文物保护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翻开荔湾区10个文物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汇编,囊括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等路径,文物再次焕发了新机。

隐藏于街巷历史再现,空间再续文化前缘

曾见证广州城市变迁的西门瓮城遗址再现真容,升级为历史文化空间;经过修整后的陈廉伯旧居成为荔湾博物馆的展区;红色旧址被打造为红色文化传播地;李小龙祖居成为永庆坊旅游片区的文化场所……荔湾在文物保护利用上,延续文物单位的历史价值,将文物空间升级为传播历史文化的新阵地,发挥其公共服务功能。

西城门瓮城遗址曾举办主题展览(受访者供图)

陈廉伯旧居内的螺旋式楼梯被誉为“最美旋转楼梯”

其中,坐落于耀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耀华东街49号的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活动旧址藏在麻石街里。这座三层高的民居建于民国时期,曾是梁广(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开展工作的居住地和活动点。

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活动旧址(受访者供图)

时间回拨到1943年1月,为适应广东抗战形势发展需求,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成立,尹林平、梁广、连贯为委员,尹林平为书记,梁广负责城市工作,连贯负责联系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党组织和统战工作。1943年冬天,梁广进入广州,在广州十三行的华昌京果药材行以经理身份为掩护,与家人在耀华东街49号的二楼居住,并开展革命活动。

梁广作为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敌后城市工作的负责人,除了直接领导原粤南省委系统的地下组织,还先后同其他系统的地下组织领导人取得联系,指导和协调他们的活动。

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活动旧址的二层模拟梁广的生活场景(受访者供图)

2021年期间,耀华东街49号开展修缮,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对墙壁、屋顶、地面地砖等进行修补,在三层加装木梯和扶手等。经过大半年的工程,耀华东街49号在2022年正式对外开放。

经过修缮的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活动旧址现在内部布设了相关的红色文化宣传展板,介绍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的由来和工作开展;二层则摆放了旧式木制的床、书架、桌子、儿童椅,模拟梁广的生活场景;三层则被打造为党员活动空间。

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活动旧址修复后,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空间(受访者供图)

逢源街道源胜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活动旧址修复后,吸引了荔湾区辖内的机团单位、学校等预约前来参观、学习,感受西关街巷里的红色文化。”

老建筑活化升级,引进特色新业态

锦纶会馆延续丝织行业生命力,升级为香云纱文化传播空间;聚龙村建筑群演变为非遗展示、文化创意业态群;民国旧居化身特色粤菜馆……曾经沉寂多年的文物保护空间如今以全新面貌展现在市民游客面前,在新业态激活下,老建筑为荔湾文商旅增添活力。

锦纶会馆曾上演香云纱T台秀

漫步西关片区宝源路101民居,这座建于民国时期的二层高民居,其身世几经转变,曾是华侨,西关名医家族等人士的居住地,也曾被征用为安置房和幼儿园。历经百年岁月,这座民居在2017年迎来焕新升级的节点,由广州壹零壹花苑餐饮有限公司投资人正式接手修缮。

宝源路101民居(受访者供图)

这座坐北朝南、带前院两开间二层砖混结构房屋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历经三年多的修缮,其主体建筑保留了原有结构。“这座民居在2011年12月被列入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在修缮施工过程中,我们是按照文物的相关要求进行修复。”广州壹零壹花苑餐饮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当时花了大半年时间专门走访文物保护建筑,了解如何开展修复、如何发展业态,摸索老物件如何再利用……

经过最大限度地恢复文物原状,大量保留原有构件,宝源路101民居的木楼梯、木门得到修复。“门口处的屏风原本就属于这间民居,我们将旧的玻璃碎片融入屏风中,做成隔栅栏的形式,并将原本横着悬挂在高处的屏风移到门口,然后竖着摆放……”提起民居里的老物件,相关负责人娓娓道来。

经过修复的宝源路101民居大量保留房屋内原有构件(受访者供图)

另外,民居原有的排水管、护栏、药瓶、花盆等得到保护再利用,以老物件再续民居的故事。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修复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间民居还留有许多‘宝贝’,经过清洁、保养后,旧药瓶、水管被用作花瓶,旧花盆被改造为灯座、老式木门板被用作茶几……曾经的老物件化身为现在民居里独一无二的装饰品。”

宝源路101民居的业态升级为粤菜私厨和文化活动空间(受访者供图)

2020年9月,完成修缮后的宝源路101民居曾经化身为西餐馆,但为了更贴合西关片区的饮食文化氛围,宝源路101民居业态升级为粤菜私厨,将传统兼容创新的烹调技艺以粤菜展示。

“宝源路101民居不只是粤菜私厨,还是‘百变’的文化空间。”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吃饭的桌椅撤走,空间能为文化活动腾挪场地。

文|马思泳图|陈秋明(除署名外)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