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值回来了”!在南开,追最酷的“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9 13:09 3

摘要:3月24日下午,南开史学“雷海宗讲座”在津南校区首讲,邀请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作系列演讲。该讲座旨在继承和发展学界前辈学术传统,提升南开史学竞争力和影响力。

春花缀满马蹄湖岸

东风伴随一池书声

南开园正被蓬勃的绿意唤醒

也被世界级大师的智慧火花点亮

近两周

一系列“大师级讲座”

与南开的春天携手而至

汇聚全球顶尖学者

南开以“允公允能”的胸怀

让“上午跟随诺贝尔奖得主感受科学广度

下午与菲尔兹奖得主对话数学之美”

成为校园师生的日常

今天,让我们一起

与大师共赴这场“云”对话

感受学术的快乐

激荡思想的火花

(以下综合3月17日以来的重磅学术讲座,以举办时间为序)

首届“雷海宗讲座”:

钱乘旦南开纵论“‘世界史’‘全球史’和其他”

3月24日下午,南开史学“雷海宗讲座”在津南校区首讲,邀请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作系列演讲。该讲座旨在继承和发展学界前辈学术传统,提升南开史学竞争力和影响力。

钱乘旦教授作为首届“雷海宗讲座”主讲人,将在南开大学举办3场系列演讲,分别为“‘世界史’‘全球史’和其他”“结盟还是孤立?解析英国外交谋略”“文明的生成、发展及运行机制”。当天,钱乘旦教授为师生带来首场演讲。他从三个问题展开论述,即“什么是‘世界史’”“如何做‘世界史’”“怎样看待‘世界史’”。通过这三个问题,钱乘旦教授阐释了世界史的发展及其与全球史的关系。

钱乘旦教授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曾担任北京大学世界历史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创世院长,兼任第四届至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召集人、中国英国史学会会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研究领域包括世界现代化研究、欧洲史研究、大国历史研究。钱乘旦教授曾担任中央电视台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策划者和学术指导。

张继平院士

做客南开大学“陈省身讲座”

3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座教授、中俄数学中心主任张继平做客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最高级别的讲座“陈省身讲座”,作题为“群表示论的新进展”的学术报告。该讲座也是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建所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张继平院士在讲座中介绍了群表示论的最新进展,强调了数学各学科的统一性和联系,预测了范畴理论在第四次物理学革命中发挥的作用,并讨论了人工智能对数学研究的影响。他勉励南开学子要培养创造性和独立性,为数学学科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张继平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领域是代数学,在有限群表示论研究中取得杰出成就。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奖、陈省身数学奖等。曾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数学家联盟发展与交流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为数学学科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特别是他主持制定和领导实施的创新人才计划培养出包括数学黄金一代在内的世界一流人才。

孙昌璞院士

应学生之邀做客“南开公能讲坛”

3月2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首批南开大学杰出校友孙昌璞应学生邀请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作了题为“从创造性学习到科学研究”的专题报告。

孙昌璞院士强调了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分享了创造性学习经验,深入剖析了“知识创新与学术灰色地带”的议题。他指出,科技创新可能因理论与实验的双盲原则困境,以及实验数据选取的主观性,导致学术灰色地带的产生,甚至滑向学术不端。对此,他强调,可以通过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勇于自我反思、敢于质疑权威以及恪守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有效抵御学术灰色化

此次讲座为物理科学学院“今日物理”系列讲座之一。“今日物理”系列讲座已历经20多年500余期,涵盖凝聚态物理、量子信息、天体物理等多个领域,致力于为师生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国际知名统计学家

南开共话AI时代统计学科发展新路径

3月23日下午,哈佛大学统计系终身教授刘军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统计系教授姚琦伟做客“南开公能讲坛”,以“AI浪潮下的统计思考”为题,与南开师生展开深度学术对话。

刘军教授以“蒙特卡洛方法: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并主要介绍了蒙特卡罗方法的原理,着重介绍了抽样积分、模型优化等关键方法,以及蒙特卡罗方法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

姚琦伟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统计:机遇与挑战”为题,系统梳理了统计学的发展历程,深入剖析了数据规模的动态变化。他围绕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展开探讨,分析了AI在复杂场景下存在局限性,需要统计学的方法论为突破这类技术瓶颈提供关键支撑。他结合实际案例,提及了AI工具应用、金融产品定价等热点话题,为师生们带来了极具前瞻性的洞察与思考。

刘军教授现任哈佛大学统计系主任,是蒙特卡洛方法与贝叶斯统计领域的国际权威,2002年即荣获统计学界最高荣誉COPSS会长奖,其研究成果被《自然》《科学》等顶级期刊广泛引用。姚琦伟教授作为时间序列分析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现任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统计系系主任,其著作《金融时间序列分析》被全球50余所高校列为研究生指定教材。

诺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畅谈“全球产业政策复兴”

3月22日,南开大学聘请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为名誉教授,并在八里台校区举办讲座。斯蒂格利茨教授分享了关于“全球产业政策复兴”的见解,高度评价中国发展成就,强调政府产业政策在知识扩散中的关键作用,并与现场300余名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任美国国际经济学会主席、世界银行资深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所倡导的一些前沿理论,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已成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标准工具。作为全球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他所著的教材是世界范围内最流行的教材之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南开师生对话

菲尔兹奖得主埃菲·杰曼诺夫教授

今年是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建所40周年。3月22日,菲尔兹奖得主埃菲·杰曼诺夫教授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与百余名师生畅谈数学人生,分享科研心得。杰曼诺夫教授就AI对数学的冲击、数学与物理的联结等问题给出建议,并分享了自己攻克伯恩赛德猜想的经历。他表示,“没有普遍适用的答案,只有坚持不懈,才有成功的可能。”

杰曼诺夫教授是当代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在群论、代数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因其解决限制伯恩赛德问题及推动群论与非结合代数发展的成就,于1994年荣获菲尔兹奖。

康乐院士做客南开

讲述“蝗虫群聚和成灾的奥秘”

3月19日,国际著名生态基因组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受邀做客南开大学“名师引领课”——“生物科学现状与未来”的课堂,以“蝗虫群聚和成灾的奥秘”为题,系统阐释了其团队在蝗灾机制与生态防控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基于理论突破,康乐院士提出了蝗灾治理新图景:如利用人工合成4VA构建“信息素诱捕带”,实现虫群定向聚集后靶向施用生物制剂,农药使用量降低;开发4VA拮抗剂阻断蝗虫嗅觉识别,从源头抑制集群行为等方法。康乐院士特别提到,我们要重视蝗虫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单纯通过简单消灭来治理蝗灾。

首届“郑天挺讲座”:

王汎森南开纵论“史家的技艺”

3月18日下午,南开大学首届“郑天挺讲座”在津南校区综合业务西楼报告厅重磅开讲。著名历史学家、台湾“中研院”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汎森教授应邀作首届讲座“史家的技艺”

当天,王汎森教授为师生带来首场演讲。“20世纪20年代初,梁任公受张伯苓校长邀请,在南开大学开坛主讲史学研究,形成著名的《中国历史研究法》……”王汎森教授以梁启超在南开大学任教讲学为引,从语言风格、比喻、修辞、词汇等方面,分析了梁启超在不同时期“史学措词”的变化。他指出,梁启超的史学措词,以欧游倦归为界,前后完全不同,前期(1901、1902年之后)史学措词以理性、科学为特征,后期(1920年代之后)史学措词以批判、反省早期史学概念为特征,佛教语汇、新康德学派语汇渗入史学。

王汎森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历史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到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和史学史。近年来,他将研究触角延伸到宋代以下理学思想的政治意涵等问题。王汎森教授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执拗的低音》《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等书。

春意正浓,学术长青

春日的南开园内

顶尖学者领航

智慧灼灼绽放

跨越学科对话

织就学术图谱

更有创新思维碰撞

灵感新芽破土

在南开学习的幸福

源于与大师并肩思考的激情

更源于在百年学术积淀中

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这个春天

让我们以学术为种

共耕这片思想的沃野

共赴无限可能的明天

NANKAI UNIVERSITY

来源:南开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