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端午粽》课堂详细笔记+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9 14:18 2

摘要:所以,这篇课文也是非常适宜的,家长们也要给孩子做一些端午相关的科普,让孩子更多地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

你好呀,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果妈~

学到《端午粽》这篇课文,也就意味着,端午节即将来临。

所以,这篇课文也是非常适宜的,家长们也要给孩子做一些端午相关的科普,让孩子更多地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

课文梳理

《端午节》这篇课文,用有4个自然段落。

粽子:外面是箬竹叶,里面是糯米,中间还有一颗红枣。

味道:闻起来清香,吃起来又黏又甜。

花样多:有红枣粽,还有红豆粽、鲜肉粽。

粽子的意义:纪念屈原。

本篇课文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的由来,表达了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这篇课文也讲述了外婆的请来,以及对“我们”浓浓的爱。

词语积累

又甜又黏:“又~又~”式词语

“又~又~”一般说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特点,但这两个特点的意思不能相反。

拓展:又香又甜 又细又长 又大又圆 ……

美滋滋:ABB式词语

在文中,是“美滋滋地吃”,这里形容的是“我们”的心情。

形容心情的ABB式词语拓展:乐呵呵 气冲冲 笑嘻嘻 恶狠狠 ……

句式表达

介绍事物,如何更有条理?

看课文原内容:

粽子是用

青青的箬竹叶包的,(外面)

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里面)

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中间)

这个介绍粽子的写法,是由外到内,按照顺序进行了介绍,很有条理。

在介绍事物的时候,还可以按照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内到外等顺序。

可以让孩子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食物。

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屈原主张联合七国抗击秦国,但是他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还被宠臣陷害。被误解的屈原两次被流放,在楚国国都被秦国攻破后,爱国的屈原跳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这一天,便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端午节。

楚国的老百姓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尸身,他们便在江中投放了糯米、艾叶等鱼虾的食物,这些东西慢慢结合在一起,也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粽子。

自此,每逢端午,人们就划龙舟、插艾草、吃粽子等,以此纪念屈原。

(版本众多,文化核心一致即可)

最后,果妈将《端午粽》的笔记附在文末,有需要的家长可以长按保存自取!

来源:开心果妈妈育儿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