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有一段沉重且令人费解的篇章,那便是犹太人在欧洲长达两千年的被迫害经历。这段历史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远非简单的只言片语所能概括,也绝非某些片面观点就能阐释清楚,例如有人认为是他们自古割包皮的习俗,还有人觉得是出卖耶稣或者放高利贷所致,这些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有一段沉重且令人费解的篇章,那便是犹太人在欧洲长达两千年的被迫害经历。这段历史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远非简单的只言片语所能概括,也绝非某些片面观点就能阐释清楚,例如有人认为是他们自古割包皮的习俗,还有人觉得是出卖耶稣或者放高利贷所致,这些不过是浮于表面的说法。今天,就让我们以史为鉴,从反犹的源头开始梳理,直至二战期间反犹情绪达到顶峰的“反犹4.0时代”,逐步揭开犹太人被追杀的神秘面纱。
现存最早提及相关内容的法语文献来自《旧约》中的《以斯帖记》。公元前475年,波斯大臣哈曼嫉妒另一位大臣的才能,当得知对方是犹太人后,便对整个犹太民族产生了敌意,还向国王建议杀光犹太人。这位犹太大臣叫末底改,单是这个名字就够让人琢磨一阵。从这里可以看出,那时耶稣尚未诞生,犹太人也还没涉足高利贷行业,但他们已然不被部分人接纳。所以,最初犹太人遭人厌恶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宗教差异和独特到近乎奇葩的生活习惯上。
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就得探究犹太人的起源。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最初生活在以色列一带。公元前14世纪,埃及法老对外扩张,将犹太人掳掠至埃及。起初,犹太人与埃及人相处还算融洽,偶尔还能一起娱乐。可后来埃及遭遇大规模自然灾害,自身难保,自然无法容忍外族的存在,犹太人便陆续离开埃及。据《旧约》记载,他们历经四十年才抵达“应许之地”,并建立起自己的犹太王国。然而,历史对犹太人并不仁慈,他们先后被亚述帝国、巴比伦王国击败,再次沦为奴隶,这便是著名的“巴比伦之囚”。直到公元前539年,犹太人迎来转机,波斯的居鲁士大帝灭掉巴比伦,帮助他们重返家园,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犹太教开始萌芽。
但好景不长,公元前63年,犹太人被罗马帝国征服,从此双方冲突不断。矛盾主要源于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罗马人信奉多神教,热衷于为宙斯、雅典娜等神祇举办庆典;而犹太人秉持一神教,坚持上帝是唯一的神,这让罗马人十分反感。生活习惯上,犹太教规定安息日必须休息,每周有一天假期,而当时内卷严重的罗马人只有在宗教节日才休息,看着犹太人每周单休,罗马人心里难免不平衡。再者,犹太人对猪肉避之不及,与热衷于烤乳猪的罗马人格格不入,再加上割礼的传统,更是让罗马人难以接受。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皇帝忍无可忍,大肆驱赶、屠杀犹太人,踏平耶路撒冷,犹太人第二次被迫离开家园,开始流散到欧洲各地。
在“反犹1.0时代”,罗马人的手段相对还算温和。但当基督教成为欧洲主流宗教后,犹太人的处境急转直下。公元380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且是唯一正统宗教。在这样的环境下,犹太人被禁止从事农业,也没有机会进入仕途,只能投身商业等边缘领域,没想到这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商业天赋,不少犹太人借此致富。但这也带来了新问题,他们开始涉足高利贷行业,因为这是快速积累财富的途径,且市场需求旺盛。当时人们若想借钱,几乎只能找犹太人。于是,诡异的场景出现了:借钱时对犹太人可能心存感激,可到了还债被逼迫时,就会心生怨恨,觉得犹太人通过高利贷侵吞基督徒财产,仇恨的种子就此种下。同时,犹太人的财富也引来了统治者的觊觎,统治者要么高额征税,要么直接没收财产,这又促使犹太人提高放贷利息,形成恶性循环,财富成为犹太人被排挤的又一重要原因。从此,不正当财富与犹太人划上了等号,这种为富不仁的刻板印象在欧洲代代相传。
公元5世纪,欧洲进入中古时代,崛起的日耳曼部落逐渐接受基督教信仰,社会上开始流传犹太人出卖耶稣的故事,这为反犹提供了看似正当的理由。而犹太人秉持本民族教义,认定自己是上帝唯一子民,拒绝与外族通婚,还喜欢聚居在专属区域,进一步加深了与外界的隔阂。在欧洲,神权与王权分离,王权常受神权制约,欧洲君主为讨好教会,每逢天灾人祸,便拿犹太人当替罪羊转移社会矛盾。11 - 14世纪,欧洲盛传犹太人会吃掉基督小孩,所以一旦有小孩失踪,犹太人就会遭殃。14世纪,黑死病爆发,无数人丧生,竟有人将原因归结为犹太人在井里下毒。经过长期的舆论传播,反犹情绪在欧洲愈发浓烈。1096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原本征讨对象是穆斯林,结果十字军在归途中顺手屠杀了一万名犹太人。
到了16世纪,基督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是个极端反犹主义者。他发起宗教改革,主张人们凭借圣经就能与上帝沟通获得救赎,可犹太人坚持只有《旧约》是上帝真理且只有他们能解释《旧约》,这引发了马丁·路德的强烈不满。1543年,他出版《论犹太人和他们的谎言》,将犹太人视为害虫和土耳其间谍,把犹太教堂描绘成魔鬼巢穴,呼吁基督徒用极端手段对付犹太人,包括焚烧他们的学校、房屋,驱逐并抢夺其财富。后来希特勒推行反犹政策,某种程度上也受了马丁·路德的影响。不过当时欧洲很快进入三十年战争时期,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君主为维持战争,不得不向犹太人借钱,甚至下令保护他们,这让底层民众更加难以理解,对犹太人的仇恨也与日俱增。类似的情况在一战期间也有体现,英法一边反犹,一边又向犹太人借钱。总之,反犹在当时成为欧洲的一种社会潮流,由于西南欧不断驱赶犹太人,他们大量迁徙到波兰、俄罗斯境内,这也解释了为何二战前波兰犹太人数量众多。但即便如此,犹太人的厄运仍未结束,波兰和俄罗斯也时常对他们下手。
终于,二战期间迎来了“反犹4.0时代”,希特勒上台,反犹情绪达到顶点,最终导致600万犹太人惨遭屠杀。二战结束后,在列强支持下,犹太人重回以色列,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苦难漂泊。但时至今日,反犹情绪真的彻底消失了吗?
简单来说,犹太人的悲剧命运源于多种因素交织。想象一下,某天一群长相、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都与你不同的陌生人突然搬到你隔壁。一开始,可能只是彼此看不顺眼,产生一些小摩擦。后来发现他们周末休息、小孩不上补习班,还特别擅长做生意,甚至偶尔举行神秘仪式,而你自己钱包瘪瘪,就会怀疑他们从事非法勾当,比如放高利贷,还抢走了你的生意,厌恶逐渐升级为仇视。
当双方发生肢体冲突甚至流血事件后,仇恨就会演变成深仇大恨,你会认定所有坏事都是他们干的。随着时间推移,你将这种观念传给后代,仇恨代代延续。当社会面临危机时,有人煽动说所有悲剧都是这群陌生人造成的,号召大家消灭他们,于是更多人被卷入这场仇恨的漩涡。总结起来就是:独特的民族基因 + 富裕的群体形象 + 特殊的宗教信仰 + 迥异的生活习惯 = 千年背锅侠。
来源:读历史正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