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如此讨厌李嘉诚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7 05:35 2

摘要:今天顺着这个话题,聊一聊我为什么讨厌李嘉诚以及这样的开发商,和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渴望怎样的开发商和企业家。

昨天写了一篇李嘉诚的公司和记黄埔“囤地获利”的文章,分析了这种行为的可恶,然仍觉得有些话没有说完。

见《李嘉诚“囤地”套现400亿:谁为他的暴利买单》。

今天顺着这个话题,聊一聊我为什么讨厌李嘉诚以及这样的开发商,和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渴望怎样的开发商和企业家。

先讲三个小故事。

第一。我高中开始,父母回到县城务工,在一个水泥管道厂干活。那是2010年前后,县城搬迁,大开发。厂子在县城边缘一片农田里。一排砖房,一个堆放管子的坝子。

房子一溜五间,头两间堆放钢筋水泥和器械,中间是卧室,第四间是厨房,但只占了窗前一点,大部分也是堆放电线电器,最后一间是半开放的工棚,我爸在这里挽钢丝笼子。

没有厕所。上厕所要去后面一个砖厂的旱厕,或者邻近农家的茅厕。冬天、雨雪天麻烦可想而知。洗澡只能在厨房,每一次水都流得到处都是。

我妈说房子排水很差,有一次晚上下大雨,地面都是水。

我工作之后,开始和爸妈商量在县城买一套房子。我的想法是,他们不能再住在那样恶劣的地方了。春节期间选定了房,爸爸说这个项目品质他放心,因为卖水泥管来过,和老板熟。之后就是交房、收房、装修,他们顺利地住进了宽敞明亮,有两个卫生间,有空调洗衣机的房子。

这个楼盘的开发商,只是一个四川一个县里面的小老板而已,也可能是几个人合伙干的。他们的修的房子当然不富丽堂皇,但是他们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及时的、有质量地把房子交给了业主,交给了社会,由之提高了许多人的生活品质。

第二。几年前,一个消息不胫而走,华润万象城要来杭州城北了。消息确实。那时候勾庄这一片,啥也没有,稍微好一点儿的商品房是万科的杭宸。

我住在附近,晚上溜达过去,都是野田和油菜花。但万象城一来,变化也就纷至沓来。星创城,绿城海棠三子,滨江听翠轩,万科前宸等,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围绕万象城和玉湖公园展开。

杭州城北万象城和玉湖公园

之后,万象城开业,玉湖公园开园,不过短短数年,昔日的勾庄,也在媒体口中成为“国际勾”。一排排现代化房子,安放了几万户人家的安居理想,也激活了大城北的发展潜力。

第三。万科良渚文化村。这个项目被誉为“中国四大神盘”之一。前几年我没事儿就喜欢骑着车去逛。溪畔公园、美丽洲公园,万科请日本人设计的教堂都很舒服。那些名字很有诗意的小区,比如探梅里、秋荷坊,我也喜欢在街边边走边欣赏。

我也喜欢在他们的村民食堂吃饭。近几年,又开放了玉鸟集商业街区,路过时吃了一顿饭,逛了逛,觉得做得挺用心,很美,很文艺。

玉鸟集

这个项目,最早是南都拿地。后来万科收购了南都,也就归了万科。项目离杭州武林门直线距离十几公里,一开始的时候道路都没有。能在这个地方做出一个“神盘”来,靠的是运营、产品和许多人的热忱和理想。万科用20年时间,把这里变成了杭州的世外桃源、文艺领地。凭此一点,我就由衷的佩服。

好了,故事讲完了。

现在,继续聊为什么我讨厌李嘉诚这样的开发商,应该就更容易了。

假设良渚文化村的地,不是在有理想、有情怀的南都、万科手里,而是在和记黄埔手里,那么20年过去了,杭州市政府和杭州人民会得到什么?

大概率是一个叫做“御XX”的高楼林立、别墅搭配的大盘,但大多数只在图纸上,而现场多的是荒地。

而且建筑风格还是二十年前的。

总结起来,我认为李嘉诚、和记黄埔有“四宗罪”。

第一、囤地不开发,影响城市正常发展。

这一点,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经写得比较清楚了,不管是重庆南坪项目,还是上海真如项目,迟迟无法兑现的建设,让政府的规划落空。一个核心关键项目起不来,一个区域也就起不来。

上海真如板块,后来在李嘉诚项目的对面,修了真如环宇城,算是补救措施。重庆的御峰项目,超大规模又如何?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如何?比起万科良渚文化村、绿城桃李春风、蓝湾小镇又如何?

第二、对中国人居住环境改善无贡献。

李嘉诚的和记黄埔进入内地已经快40年了,项目有几个,真正落地交付的又有几个?他赚走的钱和他对于城市的贡献,成正比吗?

以前写绿城项目,在讲绿城品牌的时候,总会写一句“XX年、XX城、XXX项目、XXX万业主”,现在这个最新的数字应该是“30年,30个省市直辖区,200余座城市,1000余个项目,数百万户业主”。以前觉得这是在展示品牌实力,但深思一下就知道,这是对中国城市化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巨大功劳。

同样的,万科、华润、龙湖、保利,乃至修造我老家县城的那个房子的籍籍无名的小开发商,他们谁不是拿一块地造一个项目,用辛勤的劳动改变城市的面貌,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如果都是李嘉诚这样的开发商,大家现在都还在荒地里睡觉吧!

此外,当龙湖以“天街”,华润以“万象城”,吾悦以“吾悦广场”为城市创造中心,注入活力的时候,李嘉诚却往往以商业投入大,难以运营等原因常常推迟,这往小了说,是不是影响到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了?

第三、产品固化,不思进取,不创新。

中国的房产品迭代非常快。我刚刚入行做文案的时候,流行法式、欧式、Artdeco、新古典。那时候我们的文案就就多讲述西方国家宫廷华贵。

绿城某项目实景图

接着,新中式、现代、古典中式等产品纷纷流行。建发这种把中国古典园林和城市高层结合的房子,非常好看。

绿城的中式小别墅,开一代产品之先河。

万科的安系作品,试图在人居中注入艺术的力量,这是非常好的尝试。

中天·樾青岚项目,出自朱培栋之手,华贵风雅,让人看了就喜欢。

中天·樾青岚

然后你再看看和记黄埔还在玩什么产品。

密集港风高楼。

就连尊贵的别墅也都还是老掉牙的丑样子。

更不用说还有这样奇葩离谱的户型了。你敢相信这是2025年在售的产品?

也由此,和记黄埔对于中国人居,对于“好房子”未曾有任何贡献。在绿城、万科等公司已经培养出了属于中国本土的建筑、园林设计团队的时候,他李嘉诚这个“首富”又做了什么贡献?

我清楚地记得,刚刚入行不久,绿城·杭州兰园项目,所聘请的设计师团队,大半都是外国的。

但现在你再看看,好一点儿的项目,多出自GOA、GAD等绿城系公司之手,这就是绿城这样的公司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对于中国人居的重大贡献。

不仅仅是产品创新,还培养出了属于中国的建筑师团队。这些人才,中国未来城市化,建造更多“好房子”还会持续受益。

同时,这么大体量的团队,也就意味着许多岗位,这对于解决就业,帮助人发展,也是贡献。

而这背后,还有建筑材料、工艺工法的不断创新,是一整个产业链的不断进化。

然后,你再看看李嘉诚在这方面做了什么?

第四、囤地不开发,影响就业

拿下一块地,荒着,或者慢慢干,那就意味着不需要组建大的工作团队,不需要太多建筑工人,不需要太多农民工,不需要太多销售,这意味着工作岗位减少。

比如重庆项目,如果全力开发,能创造多少工作岗位?但慢慢悠悠呢?这中间损失的是什么,谁在承担这个后果?

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为什么我讨厌李嘉诚和他这样的开发商呢?答案很简答,因为恰如他所说,“只是个商人”。精于算计的商人当然能获利,但利从何来?我所讨厌者,恰恰是“纯粹的商人”。我所讨厌者,乃是他这样的不干实事,钻进了钱眼的商人。

商业道义何在?社会责任何在?

如果中国都是这样的精于算计的商人,都不愿意啃硬骨头,开发商不愿意去工地修房子,那么中国有可能建成今天的模样吗?

来源:灵动奇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