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意见领袖、网络大V、打假斗士司马南又增加了一个头衔——偷税典型。司马南有此结局并不意外,因为他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分子。
撰稿/刚柔经史
编辑/刚柔经史
如今,意见领袖、网络大V、打假斗士司马南又增加了一个头衔——偷税典型。司马南有此结局并不意外,因为他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分子。
想当年,司马南跪舔重庆警界流星的丑照如今还历历在目,照片中他恰似皮影戏里的小卒挥刀。
司马南从幕后编辑迅速蜕变为争议缠身的网红,这一过程既得益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时代机遇,也与其本人灵活调整立场的策略性选择密切相关。
在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伪科学大行其道之时,司马南遍访名师,将江湖门道摸了个门清,可是等他学成出师后,却迎来了"冷冬",一身的武功刹时没了市场,连那些所谓的气功大师的尾巴都没赶上。
于是他由一名伪科学的迷恋者迅速转身成为一名揭露者,直接背刺伪科学,成为一名专门揭露神功内幕的反伪斗士,一跃成为舆论场上的新贵。
他深谙“黑红也是红”的流量密码,在科学卫道士的面具下,实则将批判对象当作垫脚石,步步为营地搭建起自己的话语权金字塔。
自这之后,司马南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二五仔”,走上了到处碰瓷之路。当年微博盛行,司马南成为了首批大V认证的宠儿,更加有恃无恐,谁有名气就打谁,将手中的一根搅屎棍子挥舞得密不透风。
他的举报材料永远掐在平台规则生效前的临界点,谩骂文章总能精准卡在诽谤罪认定的灰色地带,这种游走于法律刀锋的行为艺术,让他在收割流量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
大棒所到之处,一批网络名人被扫落尘埃,一时风头无两。随着视频平台的兴起,司马南总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阵地,成为一名自媒体博主。
他深谙短视频时代的情绪传播法则,将三十秒的愤怒咆哮剪辑成病毒式传播的爆款,用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刻意压低的烟嗓,将碎片化批判演绎成新型的行为艺术。
他成了MCN手中的一个打手,成为资本操弄舆论的提线木偶。在签约公司的精密策划下,他时而化身忧国忧民的老愤青,时而扮演仗义执言的民间判官,每个转型节点都踩准了监管政策的空隙。
这种毫无底线的腾挪转移,终于在税务稽查的铁证面前现了原形。当税务机关公布其通过离岸公司转移收入的明细时,人们发现这个天天把“家国情怀”挂在嘴边的斗士,早已把妻儿财产转移海外,自己则留在国内继续兜售爱国人设。
更讽刺的是,其偷税手法竟与当年揭发过的“伪大师”们如出一辙——用慈善捐赠的名义洗白黑钱,借文化公司的外壳转移资产,把江湖骗术升级成了资本游戏。
以上为刚柔经史原创作品,将持续输出更多优质文章,期待您的长期关注与支持。
来源:刚柔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