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教师刘昊禹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的Correspondence栏目发表了一篇通讯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近日,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教师刘昊禹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的Correspondence栏目发表了一篇通讯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3月18日,刘昊禹博士发表了题为《全球合作对DeepSeek及更广泛AI研究至关重要》的文章。海南师范大学于3月24日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布消息,称刘昊禹是体育学科引进的杰出青年学者,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正刊上实现了该校体育学科的首次突破,还提到该文为体育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提供了新的视角。
然而,在Nature官网查询该文章时发现,这篇编号为(Nature 638, 13–14; 2025)的文章仅包含不到200字,且内容并未涉及体育学科,而是关于AI领域的见解,与其他三篇文章一起被列在“读者来信”部分。
因此,有网民质疑此成就的真实性,认为不应将其视为在Nature杂志正刊发表的通讯文章。
面对质疑,海南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撤回了3月24日的文章,并于3月26日重新发布了修订版,删除了有关刘昊禹作为“引进的青年高层次人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以及“零的突破”的描述。
这一事件促使公众反思高校教师发表论文及其宣传策略的问题。刘昊禹的研究确实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探讨了全球合作对于DeepSeek和AI研究的重要性,但因作者的专业背景及学校的宣传方式而引发了争议。
刘昊禹拥有教育学博士学位,自2024年9月起任职于海南师范大学足球学院,专注于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
Nature作为创立于1869年的国际顶级科学期刊,持续致力于发布各领域内最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参考来源 · 8
来源: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