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冰雪皑皑的哈尔滨飞往温暖如春的珠海,飞机能否关闭防冰系统?国产大飞机C909如何实现安全与经济的平衡?未来国产大飞机制造有哪些“新可能”?3月29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第一期航空科技大讲堂开讲。中国商飞公司工程总师、C909飞机系列总师陈勇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卢
从冰雪皑皑的哈尔滨飞往温暖如春的珠海,飞机能否关闭防冰系统?国产大飞机C909如何实现安全与经济的平衡?未来国产大飞机制造有哪些“新可能”?3月29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第一期航空科技大讲堂开讲。中国商飞公司工程总师、C909飞机系列总师陈勇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分别就“国产大飞机安全与运行”和“大飞机的增材制造”等关键主题展开演讲,围绕国产大飞机的安全性、运行效率和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讲座现场
国产飞机的突破
作为C909飞机系列总设计师,陈勇带领团队完成了中国首款喷气支线客机的开创性突破。他们攻克了大迎角气动计算、风洞试验技术、失速警告系统设计及适航验证体系等关键技术难题,显著提升了国产大飞机的安全性,推动我国民机适航技术迈入国际先进行列。在讲座中,陈勇指出,C909通过提升适航标准和优化设计,引入多电技术、混合电推进等新能源技术,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升经济性。他提及,未来国产大飞机的发展将聚焦于新构型设计、新能源应用及超音速研发,持续引领航空技术发展。
陈勇进行主题分享
“对C909而言,在珠海举办的航展就是我们展示风采的舞台。”谈及珠海,陈勇笑容满面。珠海作为中国重要的通用飞机发展基地,毗邻港澳,具备独特的地域优势。陈勇认为,珠海完全可以通过发展新能源、新构型等技术找到自身定位,同时利用其国际交流和产业链汇集的优势,成为国产民机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如今,珠海正以低空经济为翼,编织未来空域的立体经纬。陈勇认为,低空经济与民航产业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交织的共生体——民航数十年的技术沉淀与供应链韧性,可为低空飞行器突破瓶颈提供硬核支撑。例如,C909项目中沉淀的适航经验与供应链管理“安全基因”,已深度融入低空制造的“骨髓”。他指出,制定标准是低空经济腾飞的关键,也是产业发展的导航仪。他建议珠海在低空经济标准制定中占据先机,为低空经济筑牢安全防线,推动地方经济跃升至新高度。
当安全适航的“密码”逐渐破解,智能制造的“浪潮”已然奔涌。在陈勇描绘的航空安全蓝图背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团队正用先进技术重新定义飞机制造的边界。在现场,卢秉恒聚焦“大飞机的增材制造”前沿领域,分享先进的技术理念与实践成果。据悉,作为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及中国增材制造标准委员会主任,卢秉恒长期致力于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首倡增材制造用于在轨及月基制造,带领团队在大飞机部件增材制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将3D打印用于J-10风洞模型定型机,推动C919项目中3D打印与VR融合,助力敏捷、柔性生产,攻克了制造工艺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技术难题,对大型科技生产制造起到了重大作用。
卢秉恒进行主题分享
人才培养的创新
在航空制造技术创新突破的同时,人才培养装备的升级同样至关重要。作为飞行员训练的核心装备,模拟机堪称飞行员的“虚拟蓝天”。然而,随着国产大飞机的快速崛起,高等级全动飞行模拟机的自主研发能力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短板。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南航科技公司正致力于开发满足民航飞行员全生命周期技能管理需求的先进飞行训练设备。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公司构建了飞行训练的九大特色功能,推动训练设备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为飞行安全筑牢根基。
南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磊表示,公司2024年落户横琴后,充分利用横琴的政策红利和国际化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逐步完善产业链布局。据介绍,南航与多个飞机厂商,航空院校已经建立合作,将在横琴设立飞行训练设备研发与飞行安全研究的总部基地和实验室,进行包括国产大飞机、空客、波音等多个机型飞行模拟机的研制,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我们希望通过航空大讲堂的平台,吸引更多航空领域的人才和资源,同时为公众提供科普教育,推动航空文化的普及。”
文|记者 钱瑜 通讯员 刘玉婉 廖冰洁图|受访者供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