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举行“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强协同抓落实促发展”(第六场)新闻发布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9 18:34 3

摘要:3月2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强协同抓落实促发展”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市文旅局副局长陈冰,市文旅局规划与资源开发处处长宋文峰、公共服务处处长张恩铭、产业发展处副处长王新培、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副处长闫雅苹出席,介绍激发文旅活力,赋能城市

3月2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强协同抓落实促发展”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市文旅局副局长陈冰,市文旅局规划与资源开发处处长宋文峰、公共服务处处长张恩铭、产业发展处副处长王新培、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副处长闫雅苹出席,介绍激发文旅活力,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发布会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李艳红主持。

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李艳红: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强协同抓落实促发展”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非常高兴邀请到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冰先生,为大家介绍激发文旅活力,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市文旅局规划与资源开发处处长宋文峰先生、公共服务处处长张恩铭先生、产业发展处副处长王新培先生、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副处长闫雅苹女士。

首先,请陈冰先生作介绍。

市文旅局副局长陈冰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陈冰:

过去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文旅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学深用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聚力“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全力实施“十项行动”,天津文旅显示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下良好基础。2024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61亿人次,同比增长10.9%;国内游客旅游花费2931亿元,同比增长32.3%;接待入境游客36.99万人次,同比增长32.4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近5亿美元,同比增长34.15%;天津邮轮母港共接待国际邮轮105航次,接待出入境游客35.74万人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在天津举办,将为天津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大大提升天津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全市文旅系统将全力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抓住有利契机,用足用好国家一揽子政策,围绕“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坚持“七个聚焦”,加快建设“都市型、体验式、年轻态、人文韵”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赋能天津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上合契机,彰显文旅担当

全市文旅系统要把服务上合组织峰会作为检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努力将峰会筹备与文旅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我们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精心组织策划高水平文博展览、文艺演出等,讲好上合故事、中国故事、天津故事。优化文旅服务,打造特色线路,从城市风貌到文化内涵,从特色美食到民俗风情,全方位展示天津的魅力,为嘉宾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以品质服务彰显天津温度,让上合组织峰会嘉宾“沉浸式”感受津派文化、体验“河海津韵”。同时,充分借力、发挥好上合组织峰会在津举办带来的巨大社会效应,提升文旅宣传推介质效,进一步拉动假日文旅消费,推动天津市文旅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焦协同融合,推动全域发展

全面构建文旅深度融合、内外市场繁荣、多业良性联动、城乡全域发展的大文旅格局,实现“近悦远来、四面八方”的综合效果。推动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主动谋划,在文化、旅游、文物、广电四大业务板块上做文章,策划推出更多主场活动,打造品牌亮点,提升天津文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创造性和贡献度。推动全市各区坚持扬优势、强品牌,突出各区特色、基础和资源禀赋,相互协同、相互助力,协调联动、持续发力,打造更多区域协同品牌。推动文商旅体农融合发展,在多业态跨界融合上下功夫,开辟新赛道,营造新场景,持续扩大宣传、提升影响力,全力打造更多具有代表性的精品项目和品牌项目。

三是聚焦海河禀赋,擦亮城市名片

打造“海河之夜”核心IP,擦亮“河海津韵”城市名片。拓展提升海河文化旅游带。统筹规划提升海河文化旅游观光带品质,塑造世界级的滨水公共客厅。优化提升海河游船产品供给能力,撬动海河沿线文旅产业扩容升级。打造水岸高空观览项目。探索利用海河沿岸超高层建筑培育高空观览项目,形成高低错落、立体化的海河文化旅游景观。深度打造“‘桥’见海河,邂逅浪漫”品牌。推出海河之夜——桥边音乐汇、桥边舞蹈秀、桥边非遗展等系列活动。从4月中旬持续到10月底,围绕国际劳动节、端午节、建军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点和周末,在海河沿线特色桥梁周边的亲水平台、文化广场开展交响乐、民乐、流行乐、京剧、舞蹈等艺术展演、非遗展示等百场活动,让市民游客深度感受天津高雅艺术气息和深厚文化底蕴。

四是聚焦提振消费,丰富文旅供给

不断加强市区联动,强化文旅部门、文旅企业协作,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文旅消费提质升级。打造八种文化形态特色场景。深入挖掘和阐释天津“八种文化形态”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在四季主题和“桥见”“街角”“邂逅”等品牌文旅活动中融入“八种文化形态”,赋予可知、可视、可感的文化意象,开发以“八种文化形态”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让津派文化耳熟能详、深入人心。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盘活利用历史文化资源,重点推动李吉甫旧宅、河北区东西里、原新华信托银行大楼等文物建筑盘活开放。持续推进鼓楼—古文化街、文化中心等重点片区提升。跟进推动携程度假农庄、武清区运河不夜城、津湾广场文化承载力产品打造和商业配套、市内免税店和阿星人乐园等项目落地。

五是聚焦文明创建,推进文化惠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津派文艺精品创作计划。创作更多把握时代主题、展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创排京剧《潞安忠魂》、交响乐《战旗》、舞蹈剧场《青·润》等作品,复排京剧《华子良》(传承版)。举办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活动。组织国家级重点艺术院团和市级专业艺术院团知名艺术家参演的新创或保留经典剧(节)目展演,预计演出超过200场。举办第十届市民文化艺术节。突出群众主体性,推出近40项重点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开展“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活动。发挥天津市文博资源优势,突出津派文化特色,在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国庆等节日开展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精心设计展览展示、社会教育等文化活动,适时开展延时开放服务,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浓烈多彩的节日氛围。

六是聚焦主客共享,提升服务环境

大力提升全市文旅市场环境和服务质量,实现“内外兼修、近悦远来”。优化提升全市旅游景区及周边综合环境。开展景区周边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切实解决景区配套游客体验度不高,景区景点管理服务差等问题。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第六批文化馆评估定级,深化全民阅读,打造“天图夜读”“清悦之声”等品牌。推进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全面提升文旅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旅游服务质量认证和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培育建设一批旅游服务质量品牌示范单位和示范区,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提升服务质量。持续维护好市场环境秩序。深入开展“强监管、提质效、促发展”专项行动,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督促旅游企业建立完善游客投诉处理机制,高效稳妥处置好游客投诉,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前端。

七是聚焦宣传推广,推动引客入津

宣传推广是提升天津城市热度和文旅显示度的重要举措。完善宣传矩阵。坚持系统谋划,整合政府部门、媒体、企业等各方宣传力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掘潜力资源,形成宣传合力。扩大宣传声势。围绕重大文旅活动、特色文旅项目、重点文化产品,不断推出新的宣传亮点和热点话题进行引领式宣传,注重利用新媒体平台和大V资源,持续扩大天津文旅声量。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深耕海外社交平台账号内容,加大对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宣传力度。结合海外大促热点,与海外文化机构、海外KOL等联动营销,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津旅游。持续推进天津入境旅游T计划,积极参与国家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和境外旅游促销活动,与白俄罗斯明斯克中国文化中心结成对口合作关系,举办“茶和天下雅集”文化旅游交流推广活动。积极参与日本大阪世博会,全方位展示天津的文化魅力和旅游吸引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创造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场景,深入推进天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生活需求,为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李艳红:

谢谢陈冰先生。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提问开始。

天津日报:

聚焦“都市型、体验式、年轻态、人文韵”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请问,文旅局将通过怎样的具体举措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陈冰:

2025年,我们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紧扣都市型特点,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出因时而异、四季咸宜的旅游产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把握体验式需求,增加高水平、高品质供给,提升沉浸式、融入式体验,加强精细化、文明化服务,优化旅游市场秩序,增强旅游安全保障能力。顺应年轻态趋势,瞄准年轻群体需求,推出个性化、互动性强的产品,创新文旅消费新场景,引领消费新风尚。厚植人文韵优势,深入挖掘和提炼天津“八种文化形态”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创新文化发展形态,倡扬具有津派特点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印记,叫响“河海津韵”城市名片。

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文旅深度融合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采取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销账式”落实。2025年将重点把握“五个抓手”:一是把握品牌活动、专项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这一抓手,与中央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全面对标对表。二是把握重点片区打造提升这一抓手,围绕重点片区,形成串珠成链的基础保障。三是把握重大节点全市调度这一抓手,发挥好重大节点市局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京津冀联席会议和节假日联合调度等机制。四是把握服务行业和联系点这一抓手,沉下心、俯下身,主动上手,切实服务解决各区、市场主体文旅发展中的难题。五是把握引育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这一抓手,在项目上持续发力,抓大项目、好项目、标志性项目,全程跟踪、一以贯之,抓好招商、投资、落地、运营等环节,为企业提供更优服务。

中国新闻社:

请问天津将如何发挥自身文旅资源禀赋,推动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 ?

市文旅局规划与资源开发处处长宋文峰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宋文峰:

2025年,我们将进一步巩固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10年来的工作成果,为将京津冀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贡献天津文旅之为。

一是共同完善文旅协同工作机制。扩大京津冀文旅协同专题工作组成员单位的范围,设立毗邻地区工作组,召开专题工作组会议,推动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二是共同扩大文旅产品供给。发挥天津文艺创作的优势,组织天津交响乐团精品剧目《长城》京津冀巡演,推动京津冀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加大高水平演唱会、音乐节的供给,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品牌。发挥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辐射京津冀的区位优势,三地共同打造邮轮旅游产品。共同推出京津冀携手粤港澳银发旅游列车,拓展京津冀文旅发展的空间。此外,还将共同举办以“瓣瓣同心京津冀 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的京津冀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动。

三是共同开展文旅宣传推广。丰富京津冀“当日往返游”“周末串门儿游”和“长假深度游”三大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打造“天津始‘钟’响你”文旅活动品牌,常态化开展三地旅游宣传推介。持续开展“引客入津”行动,充分展示天津河海相映、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开放包容的大都市形象。

四是共同提升文旅市场监管水平。落实《京津冀地区加强旅游领域执法协作工作措施》,召开第三届京津冀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协作联席会议,完善执法协作机制。此外,健全京津冀文旅市场信用监管体系,提升三地旅游市场监管和服务效能,让广大游客朋友在天津更加安心、舒心、开心。

光明日报:

面对2025年文旅产业扩容强链目标,天津在推动文旅与科技、金融、商贸、体育等领域深度融合过程中,哪些细分赛道将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培育方向?

产业发展处副处长王新培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王新培:

2025年,天津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金融、商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龄覆盖、全时体验”的文旅消费生态,助力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一是加强文旅与数字技术的融合。2025年我们将持续孵化“鼓楼津声”“天津市海棠花节”“运河桃花节”等标杆IP,丰富文化旅游呈现形式,增加文化旅游新场景、新业态的体验感和互动性,推动文旅产业向体验化、年轻化、品质化全面升级。

二是加强国潮IP与地标场景融合。精准锚定互联网时代消费需求,构建年轻化文旅生态。比如河西区新推出“海棠花下闹哪吒”主题夜游;滨海新区泰达航母公园以赛博电音派对、机甲巡游重塑军事文旅IP;天津欢乐谷国潮文化节、方特哏儿潮电音节以创意活动引爆社交传播。通过场景创新与数字营销联动,以“流量”撬动“留量”,为文旅产业升级注入可持续动能。

三是加强文旅产品与消费的融合。举办天津文旅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活动,持续在重点客源市场举办天津旅游系列推介会和消费嘉年华路演。对接互联网头部企业,政企联合重点做好入境宣传推介,畅通境外游客入津通道。借助猫途鹰平台,提升天津文旅的国际影响力。

四是加强文旅品牌与活动的融合。持续深化“天津始‘钟’响你”总主题,统筹全市文旅资源和活动,围绕四季主题,不断推陈出新,精心策划组织系列文旅活动,持续丰富高品质文旅消费场景,让文化传播、形象展示和提振消费同频共振。聚焦盘活存量,围绕洋楼、文博场馆等,积极引入文旅业态,举办海棠花节、灯光秀等品牌活动,打造沉浸式城市漫步系列体验场景。

人民网:

在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2025年将如何实现文化资源下沉与基层文化获得感提升的双重目标?

公共服务处处长张恩铭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张恩铭:

2025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增强基层群众获得感、满足感。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我们将以标准化、均等化为抓手,全面落实《天津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推进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组织开展第六批文化馆评估定级,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的作用,促进文化馆事业科学发展。推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老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

二是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推出“海津讲坛”“音乐大讲堂”等品牌公益阅读活动,为广大读者搭建交流平台,引领深度阅读。精心组织天津音乐节、戏剧节,积极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增强群众的体验感。继续办好市民文化艺术节,推出第九届“你好,天真”少儿创意美术系列活动、第五届模特秀、第六届舞蹈大赛等多主题多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联合市、区各相关部门推出“‘桥’见海河,邂逅浪漫”——桥边音乐汇、桥边舞蹈秀、桥边非遗展等百场系列活动,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天津浓厚的艺术氛围,打造天津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深入挖掘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潜力,推进公共文化云、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推动古籍经典的保护与传承,持续开展“我在天图读古籍·我在天图修文物”“讲好古籍故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策划“天图夜读”服务品牌,探索公共文化场馆延时开放新模式,适应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新期待。

津云:

请问2025年在文博展览方面,将推出哪些特色展览?

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副处长闫雅苹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闫雅苹: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具体,“博物馆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到博物馆去”成为生活风尚,到博物馆看展览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发展活力不断释放。2024年,全市文博场馆共推出各类展览589个,开展社教活动11038场,接待参观人数1754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6.9%。2025年,广大文博人坚持“四个以文”,围绕“八种文化形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品牌意识,进一步加强对馆藏文物的研究、阐释和展览的组织策划,突出用文物讲文化、讲文明。如,天津博物馆将策划推出展现天津工商文化“实业兴邦——近代天津工商实业展”,展现河海文化的“海河历史文化展”。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为此,我们还将围绕红色文化推出一系列革命主题展览。如,天津博物馆的“九河怒潮——天津人民抗日战争纪念展”;平津战役纪念馆“赤胆战敌寇 热血润津沽——党领导下的天津人民抗日斗争专题展”“凯歌壮山河——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抗美援朝经典战役展”;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将推出“‘革命伴侣 伉俪情深——纪念周恩来邓颖超结婚100周年’展览”;国家海洋博物馆“民族之光——西南联大抗战大后方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等等。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