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湖北森林防灭火第一线:“千里眼”智护山林,“火窝子”被降服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9 19:29 2

摘要:“不准携带火种进山”“不准在林区上坟烧纸”……清晨7时不到,山间雾气未散,湖北省通山县厦铺镇桥口村护林员陈丛龙就守在了上山的唯一路口,手里的大喇叭循环播放着防火提示。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通讯员 李伟 袁兵 付凡格

“不准携带火种进山”“不准在林区上坟烧纸”……清晨7时不到,山间雾气未散,湖北省通山县厦铺镇桥口村护林员陈丛龙就守在了上山的唯一路口,手里的大喇叭循环播放着防火提示。

同一时刻,黄冈市蕲春县“5G+森林防灭火指挥平台”前,值班员也紧盯屏幕,以热成像、可见光烟雾识别林火的视频监控系统一旦检出异常报警,应急救援队伍就能快速响应,直奔火场第一线。

3月27日—28日,极目新闻记者跟随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一起,探访湖北森林防灭火第一线“人盯人”和“尖板眼”守护荆楚绿水青山的故事。

盯住上山路口

硬核装备助力降服“火窝子”

“以前的森林重点防火期,只要手机一响,我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出事,现在我们底气足多了。”3月27日,通山县厦铺镇党委书记陈国宁自豪地对极目新闻记者说。

通山县是湖北省重点林区县,2680平方公里土地上山高林密,辖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乡镇、13个国有林场,曾是鄂南森林重点火险区,早些年火灾频发,让它一度是省里挂名的“火窝子”。

如今,本轮重点防火期未发生重大火情,转变有何秘诀?

无人机挂桶灭火演练

“全灾种、大应急,装备得硬,队伍得强!”通山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队长阮云彬站在队伍前喊,40名队员整齐列队。通山县财政拨款200万元,组建这支半军事化队伍,应急力量翻倍。

应急救援装备

配置的装备也更硬核。1台火场侦察无人机盘旋侦查,4台重载灭火无人机精准投弹,在上级支持下,各乡镇配齐巡航无人机、消防救援车、森林消防摩托车。悬崖火、树冠火不再束手无策,阮云彬说:“无人机飞上去,火情一览无余,灭火效率高多了。”为了提升森林灭火能力,队员们还自己动手改装,自制无人机挂桶灭火“神器”,一次能吊80公斤水飞到火头上方,泼洒灭火。

新增的应急救援装备

由湖北省应急管理厅下拨的应急救援装备也为基层壮了“筋骨”。“包括发电车、指挥车、工具车、水泵车在内的硬核装备已全部到位,弥补了基层应急救援的短板。”通山县应急管理局局长王晓平说。

护林员紧盯“六头”严防死守

在通山县应急管理局指挥监控中心,极目新闻记者现场看到,50多个新建摄像头画面在屏幕上切换,值班员紧盯林海:“这平台全覆盖,火情跑不了。”

王晓平介绍,通山县坚持共享和新建相结合,对遍布全县的国有林场(区),建立全面覆盖监测平台。对无存量摄像头覆盖的森林防火区域,依托通信部门现有的站址资源进行补盲新建50多个,不仅做到了全县森林防火监测全覆盖,监控平台还可根据火情发生地点的路径、火场的地形地貌、火情发展情况发布信息,为后续扑救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综合减灾支撑平台

人力巡查是森林火灾的第一道防线。记者了解到,通山县3060名生态护林员按网格划分,并建起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加护林员的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山头、地头、田头、林头、坟头、路头,护林员在岗履职不间断,严防死守、盯死看牢,守住自己的山、管好自己的人、禁住辖区的火。全县森林消防队全员在岗,保持临战状态,火情萌芽即扑灭。

护林员紧盯上山路口

陈国宁介绍,以厦铺镇为例,在高火险期,该镇护林员劝阻野外用火,摸排红白喜事,指派专人跟踪,芭茅清除不留死角,“群众屋门口烧火也会被及时劝阻,就怕他们养成习惯,在林间田头用火。”

基础建设也不含糊。通山县利用项目资金新建609公里生物防火林带、654公里隔离带、237公里防火道,2660平方米物资储备库堆满装备,2024年投入1.54亿元。

山有人管、林有人巡、火有人盯、违法违规野外用火有人举报……层层落实责任织密山林“防火网”。近年来,通山县均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千里眼”24小时巡查防火

森林防火,预防是关键。山林里的火情如何能第一时间被发现,黄冈市“5G+森林防火智慧平台”就为森林防灭火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黄冈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该平台是集视频监测预警与指挥调度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分为市县乡三个层级,能够实现森林火灾及早发现、联动处置。

5G+森林防火智慧平台

“平台由1个系统、573个监控点、579个智能云广播、101个指挥中心四个部分组成。”该负责人介绍,平台运用可见光、双光谱红外热成像等前沿技术,它像“千里眼”一样火眼金睛,24小时对烟火进行智能识别,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全时监控、自动告警、指挥调度、辅助决策、灾后评估”五大功能。2021年投入使用以来,重点防火期年均有效报警100余次,通过准确监测、及时处置。

森林防灭火作战图

以蕲春县为例,当地因地制宜,在“5G+森林防火智慧平台”基础上再做“加法”,又在蕲北乡镇制高点位置设置30余处“瞭望哨”,精准识别初期火情;在张榜镇运用“雪亮工程”监控系统和自行安装的80处高清摄像头,对各进山路口、高火险区域进行全天候监测;在林区重点乡镇配备无人机50架,构建“空地一体”火情监测格局,从而缩短巡查时间,形成快速核查、迅速处置的应急手段。

“不好,有火情。”今年3月20日,与黄冈市蕲春县张榜镇孙冲村毗邻的安徽省宿松县北浴乡发生森林火情,过境火逼近张榜镇,一旦处置不动,极有可能“火烧连营”。

蕲春县应急管理局局长邓小明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蕲春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通过“5G+森林防火智慧平台”第一时间发现后,立即下达指令,张榜镇迅速集结队伍,携带装备赶赴火场,2个小时扑灭火情。

三级队伍建立“半小时扑救圈”

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眼下正是人们踏青游玩的美好时节,也是森林防灭火的紧要时期,特别是随着清明假期临近,防火形势更加严峻,森林防灭火须臾不可大意。

森林防灭火,“人防”是关键。邓小明介绍,当地统筹县应急救援队、镇半专业应急队、村级应急队共计1500余人,建立“半小时扑救圈”。实现了村级应急队10分钟内集结出发,镇级半专业队20分钟内赶赴火点,县级应急救援队30分钟达到现场,成功发挥出“运动战”的快捷、“麻雀战”的灵活、“歼灭战”的火力,跨村、跨镇、跨县、跨省协同作战,形成了防灭火合力。

3月21日13时50分,蕲春县檀林镇境内发生一起森林火情,张榜、大同两个毗邻乡镇镇级应急队伍共计50余人迅速驰援火场支援扑救,明火于当日16时全部扑灭。

村级防灭火重点工作清单

“镇级应急队伍一般是由退役军人、民兵组成,村级应急队伍多为青壮年村民组成。”张榜镇党委书记徐俊介绍,以该镇为例,该镇会定期将各村应急队成员召集在一起,联合演练,磨合指挥体系和扑救流程。片区村之间也会互相帮助,实现扑火队伍、装备的跨区域支援。“我们还建立了村级防灭火重点工作清单,包括应急装备、设立卡口、重点巡守、协同作战、责任追究等36项细则都做了细化规定。大家按图索骥,分工落实,在什么阶段该做哪些事儿、如何做,都条目式列出,一目了然。大家群策群力,成功守住了绿水青山,全镇未发生森林火灾。”

“以水灭火”战法初战告捷

近年来,“以水灭火”技术因其高效、环保等优势,逐渐成为森林消防的重要手段。蕲春县积极探索实践“以水灭火”战法,初步形成了“风水结合”和“以水灭火”的森林火情火灾扑救模式。

实战最能检验成果。

2024年9月,蕲春某地因村民种植蕲艾烧荒时操作不当引发火情。应急救援人员在当地向导指引下,在距离火线近300米的位置找到一处水源,但是300米的距离加上地势高低落差近15米,凭一台水泵的压力,水柱难以够到火线。“我们利用两台便携式高压水泵接力,终于将水源送入了火场,随着水枪射出一道长40米水柱的强力喷洒,火势迅速被控制直至熄灭,以水灭火初战告捷。”

邓小明介绍,当地初步构建形成了高山以水灭火体系化作战模式。同时,采购高压水泵、水囊、水带等设备,在蕲北山区谋划建设了一批蓄水池,最大化拓展作战半径,提高了以水灭火效率。

展示防灭火装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位于大同镇的蕲北森林防灭火指挥部,驻守的应急救援队员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新型的应急救援装备——高压脉冲水枪。“它可以通过加压,形成高压水柱,能直达火源根部,实现快速灭火。”

在张榜镇应急物资库,记者也看到,风力灭火机、电动森林灭火水枪、森林消防泵等存放在专用仓库,专人保管,定期检修维护,确保遇到火情能够拿得出、用得上。

【链接】

湖北开展森林防灭火专项行动

3月20日,湖北省森防办、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国家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湖北省林业局在全省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绿满荆楚·防火同行”森林防灭火专项行动。

此次专项行动紧盯高火险气象、午后高温大风时段、进山入林旅游高峰阶段“三个重点时段”和林区牧区、林农交错区、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重点火险区、城镇毗邻区等“六个重点区域”,为守护绿水青山筑建坚实屏障。

湖北省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提醒:山火猛于虎、预防保平安!当前为森林重点防火期,请严格遵守森林防火法律法规,严禁携带火种进山,禁止野外违规用火,清明期间文明祭扫,人为因素引发火灾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