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新突破:科学家发现了数百种与人类微生物群有关的新代谢产物
人类新陈代谢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网络,我们的细胞和体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科学家越能识别和分类参与我们新陈代谢的分子,即代谢产物,我们就越能了解人类健康和疾病。
人类新陈代谢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网络,我们的细胞和体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科学家越能识别和分类参与我们新陈代谢的分子,即代谢产物,我们就越能了解人类健康和疾病。
在土壤这个看不见的 “宇宙” 中,万亿微生物构成的复杂网络支撑着地球生命系统。如今,科学家正试图打造微生物 “梦之队”—— 合成微生物群落(SynComs),以应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然而,这些人工菌群在田间常常 “水土不服”,效率大打折扣。西班牙D
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磷肥/磷化工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以“绿色发展科技赋能”为主题的磷肥/磷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四届磷石膏综合利用交流会,于6月19日在湖北武汉拉开帷幕。会议吸引来自行业内的众多专家、学者、企业代
狗狗的口水看似黏糊糊,实则是个 “微生物大宝库”!研究发现,这些细菌和微生物能和人类皮肤、口腔的菌群 “友好互动”,就像互相交换 “健康礼物”。你家狗子疯狂舔你时,其实是在说:“快收下这份独特的健康套餐!”
2025年6月18日Clarivate发布了最新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官网显示2024年微生物(Microbiology)及生物技术和应用微生物学( Biotechnology and Applied M
微生物 期刊 microbiology 生物 生物技术 2025-06-21 18:37 5
近日该院精神心理科马现仓、高媛团队在精神领域权威期刊《大脑、行为和免疫》在线发表原创研究论文《Nod2缺失以性别特异性方式加剧母体免疫激活后代的精神分裂症相关改变》,该研究首次建立了Nod2缺失和母体免疫激活的双打击模型,进一步揭示了“肠道菌群-免疫-脑轴”在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高温环境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微生物繁殖速度会明显加快,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在适宜的温度下迅速生长繁殖,增加食品被污染的风险,极易导致食品腐败变质。
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其酿造工艺源远流长。在白酒酿造过程中,酒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那么,为什么白酒酿造一定要用酒曲呢?本文将从酒曲的功能、类型及其在酿造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这些证据包括最近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皮肤病学杂志》上的一项小型前瞻性研究,该研究发现,与匹配的健康对照参与者相比,患有 HS 的儿科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这为可能超出皮肤范畴的疾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基于合成生物学研究思路,微生物组的设计、合成、测试和应用的研究得以开展,合成微生物组工程以“造物致知”和“造物致用”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构建可控的功能微生物群并应用于健康、农业、环境等不同领域。
近日,兰州大学药学院微生物组智能诊疗科研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Tailoring a Functional Synthetic Microbial Community Alleviates Fusobacte
当炎炎夏日来到时,高温和密闭空间的双重“施压”下,车内的空气质量往往都会下降,各种异味、细菌、病毒和有害物质也可能悄然滋生。这时,车载净化器(也叫车载空气净化器)便成为了夏日行车中的一道重要防线,为驾乘者提供清新、健康的空气环境。那么,车载净化器在夏天究竟有哪
核心杀菌成分与原理:以诺福过氧化氢颗粒为核心,利用羟基氧化矩阵技术,将过氧化氢与胶质银离子复合,形成纳米级多孔颗粒。这些颗粒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主动捕捉空气中的霉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氧化双效机制,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遗传物质,从而实现高效杀
铁是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核心元素,但在全球约 30% 的土壤中,铁以难溶的氧化物形式存在(如 Fe₂O₃),导致作物缺铁黄化、减产甚至绝收。例如,华北地区的石灰性土壤中,花生因缺铁每年损失高达 20% 产量。传统补铁方法依赖化学肥料,但成本高、易污染环境,
微生物 microbiology 植物 根际 微生物根际 2025-06-10 17:31 1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2025年5月,我国科学家宣布一项重大发现:从中国空间站分离出一种独特微生物,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它既非地球实验室的“偷渡客”,也不属于任何已知微生物类群。这一“太空来客”的发现迅速引发关注:“这位太空‘新面孔’究竟是什么?”
谁规定冷冻馒头只能放三天?听到这种说法,第一反应就是——这又是哪来的“健康焦虑新梗”?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得像高铁,做顿饭都成了奢侈,提前蒸一锅馒头冷冻起来,已经是很多家庭的日常操作。
微生物单细胞测序技术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前沿科技,凭借其独特优势,成功跻身2025年《Nature》杂志评选出的七大关注技术之列。该技术一举突破了传统微生物组学研究的诸多局限,成功实现了在单细胞层面解析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功能和相互作用,精准解析群落的异质性和未
在线粒体这个“能量工厂”内,呼吸作用促使代谢产生的电子流向氧气等受体,为生物量增长等关键细胞过程提供能量。每个氧分子接收4个电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这不仅完成了能量转化闭环,还避免了电子堆积产生有害自由基。
早期儿童龋齿(ECC)是全球最常见的儿童慢性疾病,但其为何偏好侵袭特定牙齿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如今,由香港大学( HKU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CAS-QIBEBT )、青岛市口腔医院及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取得了一项突破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