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艺术与校园教育如何融合?近百位教师齐聚广东粤剧院探讨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广州市教育局携手广东粤剧院开展为期三年的广州市中小学粤剧交流及提升活动,通过进校园、创编节目、全市交流等形式,来推动广州市中小学生美育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粤剧的种子在年青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广州市教育局携手广东粤剧院开展为期三年的广州市中小学粤剧交流及提升活动,通过进校园、创编节目、全市交流等形式,来推动广州市中小学生美育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粤剧的种子在年青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6月16日,广东粤剧院与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联合举办粤剧《红头巾》文创合作发布会。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将围绕粤剧《红头巾》IP及广东省丝绸博物馆的资源,开发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
5月25日,新华社发布图文及纪录片报道,肯定西山居三十年来在游戏行业的持续探索,点赞西山居“见证了中国游戏行业从初创到繁荣的全过程”,是中国游戏行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5月25日,新华社发布图文及纪录片报道,肯定西山居三十年来在游戏行业的持续探索,点赞西山居“见证了中国游戏行业从初创到繁荣的全过程”,是中国游戏行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5月10-11日,一级演员梁晓莹携《观音情度韦陀天》《荆钗记》两台大戏登上广东粤剧院·名家演出周舞台,两晚演出高朋满座,既有白发戏迷拄拐赴约,亦有年轻观众结伴打卡,更有从中山、深圳、吴川、江门、东莞、香港、成都等地专程赶来的戏迷,只为亲睹梁晓莹的风采,感受她对
这个周末,岭南的暮春细雨邂逅广东粤剧艺术中心的璀璨灯火,一级演员梁晓莹携《观音情度韦陀天》《荆钗记》两台大戏登上广东粤剧院·名家演出周舞台,在水袖翻飞间演绎情与义的唯美回响。
岭南春色浓,随着粤剧《梨花情》广州番禺区新水坑村文化中心落下帷幕,广东粤剧院一场历时三个月、跨越多省、累计演出60余场、吸引近百万观众的超长“文化马拉松”——2025粤剧春班圆满收官。
粤剧春班,好戏不断。3月26日晚,湛江市坡头区官渡镇北马村文化楼的舞台上,一出唯美的粤剧《白蛇传·情》正在上演。曾小敏、文汝清、朱红星、王燕飞等粤剧名家,将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白蛇传”进行现代审美的表达和演绎,吸引了当地四邻五乡的戏迷前来共赏。
2006年,粤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粤剧界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表演艺术团体,广东粤剧院成立于1953年,被誉为粤剧的最高艺术殿堂,数十年来人才辈出,阵容鼎盛。
在广州市第十七中学,有一幅9.5米长的校史长卷,浓缩了学校95年来的变迁。95年前,战火纷飞,风雨飘摇。中山大学毕业的几名热血青年,在空旷的越秀小北岗原上,一砖一瓦创办了广州私立大中中学,志在开发民智、培育英才,拯救摇摇欲坠的国家。1953年大中、嘉应联校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