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石窟丨从兰州到嘉峪关,寻访河西走廊早期佛教艺术(7/16-20)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上连接西域和长安的重要通道,佛教艺术率先在这里萌芽和发展,在甘肃,至今仍保留着建于十六国、北朝、隋、唐等十几个朝代的200余座石窟寺,使得甘肃成为中国石窟分布最密集的省份。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上连接西域和长安的重要通道,佛教艺术率先在这里萌芽和发展,在甘肃,至今仍保留着建于十六国、北朝、隋、唐等十几个朝代的200余座石窟寺,使得甘肃成为中国石窟分布最密集的省份。
一个四川安岳的小伙最近把自家附近的石头山整出了大事。他在崖壁,花了两个月雕了个两米八的石像。这雕像看着像奥特曼,但头型又有点像汉代陶俑,视频发到网上后,马上有人举报说侵权。现在安岳县文旅局和镇政府说要调查这事,说石头不能随便凿,得看准地方是不是保护区。
近日,四川安岳石羊镇一男子自制“奥特曼石窟”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视频显示,石窟内造像头部以下为常见的大佛禅坐形态,头部却是奥特曼造型,这一独特创作迅速成为热议焦点。
近日,在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岳石窟的四川安岳,有自媒体博主花2个月时间开凿“奥特曼石窟”,引发了关注。涉事博主周先生回应媒体称,雕刻初衷是觉得这是普通人留下痕迹的最佳方式。当地相关部门称将调查核实。
近日,一名博主发布自制“奥特曼石窟”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网帖显示,该石窟内的造像头部以下为常见的大佛禅坐形态,头部则是奥特曼造型,引发网友热议。22日,该博主发视频称,制作这个石像一共用了2个月,成本为3000元左右。他曾去政府部门咨询过,得到的回答是“小规模
这不,四川一男子花了两个月就雕刻出一座“奥特曼石窟”,作品一出就火爆全网,被网友称为“东方的巨人”。
当天20时许,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相关视频已隐藏。涉事博主周先生在电话里回应记者称,雕刻初衷是觉得这是普通人留下痕迹的最佳方式,而一开始选择雕类似“奥特曼”造型只是觉得好玩,没想到会受到关注,后面准备去找一份新工作。
近日,一段男子开凿酷似“奥特曼”形象的石窟视频走红网络,引发不少网民关注。记者注意到,面对争议,该男子已停止石刻的开凿并将此前发布的相关视频全部下架。6月23日上午,记者联系到该网民,他对相关争议作出回应。
近日,一段男子开凿酷似“奥特曼”形象的石窟视频走红网络,引发不少网民关注。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面对争议,该男子已停止石刻的开凿并将此前发布的相关视频全部下架。6月23日上午,记者联系到该网民,他对相关争议作出回应。
当天20时许,相关视频已隐藏。涉事博主周先生在电话里回应记者称,雕刻初衷是觉得这是普通人留下痕迹的最佳方式,而一开始选择雕类似“奥特曼”造型只是觉得好玩,没想到会受到关注。
近日,一名博主发布自制“奥特曼石窟”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网帖显示,该石窟内的造像头部以下为常见的大佛禅坐形态,头部则是奥特曼造型,引发网友热议。22日,该博主发视频称,制作这个石像一共用了2个月,成本为3000元左右。他曾去政府部门咨询过,得到的回答是“小规模
当天20时许,相关视频已隐藏。涉事博主周先生在电话里回应记者称,雕刻初衷是觉得这是普通人留下痕迹的最佳方式,而一开始选择雕类似“奥特曼”造型只是觉得好玩,没想到会受到关注。
点点关注不迷路,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你能想象吗?在被誉为“中国石刻之乡”的四川安岳县石羊镇,竟有人耗时两个月凿出了一座“奥特曼石窟”。这事儿一爆出来,可把网友们给惊呆了——毕竟这儿光唐宋摩崖石刻造像就有10万余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有10处,毗卢洞、华
近400米长的崖面上,7000余尊佛像静静伫立,从北魏的浑厚到盛唐的丰腴,从宋元的写实到明清的繁复,不同时代的审美在这里层层堆叠,成就四川境内规模最大、雕刻技艺最为精湛的佛教石刻艺术宝库。
近日,一名博主发布自制“奥特曼石窟”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网帖显示,该石窟内的造像头部以下为常见的大佛禅坐形态,头部则是奥特曼造型,引发网友热议。22日,该博主发视频称,制作这个石像一共用了2个月,成本为3000元左右。他曾去政府部门咨询过,得到的回答是“小规模
川渝石窟,以其分布之广泛、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雕刻之精美,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下半阕”。数据显示,四川石窟数量为2134处,位列全国第一。广元千佛崖、巴中石窟、安岳石窟、乐山大佛等更是蜚声海内外。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总书记仔细察看雕塑、壁画,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他强调:“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书记考察云冈石窟后,云冈学研究全面发力,高起点推动
敦煌莫高窟与大足石刻,是中国最早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两座石窟,也是石窟寺艺术在中国发展的高潮与尾声,它们一北一南、一先一后,勾勒出石窟寺艺术自西域传入中原的清晰线索。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创作出一篇教科书级别的散文,名曰《爱莲说》,尤其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更为大众所知,他把莲花从传统诗词中的“高洁象征”升华为理学人
陈钟的绘画以精密写实、巨细靡遗的描绘手法与传统文化的题材著称。此次他的“金佛”系列作品,将佛教造像与中国水墨画结合在一起,巧妙地回应了传统的图像造型与视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