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调查新发现文物138处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庆阳市已复查“三普”以来不可移动文物单位3408处,其中西峰区124处、庆城县186处、环县355处、华池县501处、合水县630处、宁县702处、正宁县157处、镇原县753处,调查新发现文物138处。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庆阳市已复查“三普”以来不可移动文物单位3408处,其中西峰区124处、庆城县186处、环县355处、华池县501处、合水县630处、宁县702处、正宁县157处、镇原县753处,调查新发现文物138处。
用镜头捕捉瞬间,用文字记录历史。为了解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相关情况,14日,来自中国日报、中国文物报和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等央省媒体的10余名记者走进广元,先后来到位于剑阁县的翠云廊徐家陔-文林铺段遗址和原108国道旧址两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位进行采访。
作为福建省顺昌县博物馆馆长、宝山寺文保所所长的王长军,来自有着“大圣祖地”之称的千年古县顺昌,深知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不仅是一名退役军人,还是一名肩负弘扬传承县域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大圣文化、推动大圣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博工作者。
日前,根据《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结合河北省文物资源特点,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调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共确定了长城、大运河、太行山沿线、“早期铁路交通”等4项专项调查。
穿行于城镇街道和乡间田野,定位、测量、拍照、记录……普查队伍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摸清辖区文物资源“家底”。目前,吴江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任务已全部完成,这离不开各板块奋战在一线的“四普人”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大力支持、辛勤付出!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我市通过查阅文史资料、现场勘查、价值评估、专家论证和对比遴选,确定6处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报恩寺塔最终入选“国保”。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莆田市通过查阅文史资料、现场勘查、价值评估、专家论证和对比遴选,确定6处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报恩寺塔最终入选“国保”。
近日,记者随崇州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工作人员,到位于我市金孔雀路团结里25号(原35号)的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龚家宅进行文物普查。
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以来,湖北省十堰市“四普”办科学部署、创新作为,在湖北省率先探索开展专项调查,有效扩大新发现文物数量。在开展武当山“两道一路”文物资源专项调查过程中,为有效解决线性文化遗产普查数据采集难题,十堰市引进具有信息采集和自动落图等先进功能的设
新郑市观音寺镇东陉山村西南约100米处,修建于1897年的陉山车站(如图)不仅具有醒目的建筑风格,还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和变迁;在辛店镇赵陈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五进院落里栩栩如生的瓦当、精美的木雕承载着浓厚的历史记忆;人和寨的惠济桥,曾是新密、新郑、许昌三地
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中方县的深入开展,2025年中方县采集录入新发现四座清至民国时期的颇具特色、具有保护与研究价值的青石桥,分别位于中方县新路河镇和泸阳镇。
文物普查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深入推进,近期,区文旅局组织文物普查员,分路对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对新发现文物线索进行调查。
邵志刚一行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听取工作汇报、与工作人员交流等,详细了解当前普查工作进展。邵志刚指出,2025年是普查全面攻坚的关键阶段,省“四普”办要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坚决贯彻国家和省委部署要求,发扬钉钉子精神,勇于担当,敢打硬仗,切实发挥统筹协调和督导落实的作
2024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和省直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甘肃省文物系统始终把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作为重中之重,省市县三级同步做到“机构组建、部门协作、质量控制、督导检查、经费保障、
为了深入挖掘文脉,助推文物资源的保护与传承,自2024年7月1日起,来自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的学生,两次奔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开展文物普查、博物馆宣讲、数据整理、实地访谈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习探究文保工作的实际情境,进一步推动文物
近日,我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推进会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国家“四普”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2025年度调训和全省“四普”推进会会议精神,通报我市“四普”进展情况,对近期普查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在黄河臂弯与中条山麓之间,运城这片文明厚土正书写着守护与传承的时代答卷。从永乐宫壁画的天衣飞扬到解州关帝祖庙的忠义千秋,从西阴遗址的文明曙光到蒲津渡口的盛唐余韵,我市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使命担当,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3月10日,漳州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副市长、领导小组组长余向红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晖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汇报。
千年文脉绵延不绝,灿烂文明生生不息。223天风雨兼程,653处文明印记,榆林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第19队的故事,是步履不停的追寻,是薪火相传的担当,是无数文物工作者的缩影,更是对古老文明的敬意与传承。—END—原标题:《文物界的“特种兵”,办好文物“身份证”》
“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动山水城融合发展,坚持系统施治,聚焦堤埝整治、沿湖绿化、水系治理等重点工作,完成堤埝除险加固133.4公里、环湖绿道建设19.9公里、边坡绿化94.5万平方米、山体修复16万平方米等。”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运城市委书记储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