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新天文台将捕捉数百亿个天体,可能彻底改变天文学”
当地时间6月23日,位于智利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公布了其拍摄的首批图像。在大约10个小时的测试观测中,鲁宾天文台捕捉到了数百万个星系和恒星以及数千颗小行星,还在太阳系中发现了2104颗此前从未被观测到的小行星。
当地时间6月23日,位于智利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公布了其拍摄的首批图像。在大约10个小时的测试观测中,鲁宾天文台捕捉到了数百万个星系和恒星以及数千颗小行星,还在太阳系中发现了2104颗此前从未被观测到的小行星。
在天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璀璨的星辰,而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他不仅是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更是科学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的贡献不仅为后来的天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为我们揭开了宇宙的神秘面纱。
来自美国加州的一位少年 Matteo Paz 利用自己开发的 AI 算法,在庞大的宇宙数据中,成功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海量观测数据中识别出超过 150 万个此前未知的天体。凭借此项成就,Paz 获得了美国顶尖的高中生科学竞赛——Regeneron 科学天才奖
各位同学,你们好。今天来看这样一道题目:光年是什么单位?A.高度;B.长度;C.时间;D.速度。光年这个词带有年这个字,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它代表的是与时间相关的。也有有些人把光年理解为光走一年所需要的时间,但其实光年是一种长度单位,常用来表示天文学上的距离。
包括夏威夷大学天文研究所(University of Hawai'i Institute for Astronomy)的伊斯特万·萨普迪(István Szapudi)在内的研究人员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
周五好,这里是「星期天文学」。也许有读者还记得这个名字,它初创于2016年,是凤凰网读书最早的文学专栏之一。这几年,我们与网络环境相伴共生,有感于其自由开放,也意识到文字载体的不易,和文学共同体的珍稀。
天文学专业比较冷门,是因为毕业后工作不好找。国内目前在本科阶段开设天文学专业的大学并不多,而在这个领域工作的研究员也大多是硕博出身,可以说天文学是一门需要长期研究和扎实的理科功底的学科。
为了给2025全国各地高考考生报考贵州师范大学提供权威参考,2025年4月,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公布最新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名、2025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2025贵州师范大学专业排名。
近日,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功能材料结构与器件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天体物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Pulsation properties of Blazhko and Non-BlazhkoRRab stars》被国际天文学权威期刊《ASTROPHYSICAL JOU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为人类的认知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这些璀璨的星辰中,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他的日心说不仅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也为后来的科学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
红外线能够穿透宇宙中的尘埃云,这是可见光所无法做到的。在宇宙中,许多正在形成中的恒星、行星系统以及星系核被浓厚的尘埃所遮蔽,可见光观测难以窥见其内部情况。而红外线的波长较长,可以绕过这些尘埃,让天文学家能够观测到那些在可见光下“隐藏”的天体。这对于研究恒星和行
屈原在《天问》中对宇宙起源和天体运行的追问,展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观察与哲学思考。这些问题涉及的天体运行规律,现代科学已通过观测和理论模型给出系统解释,以下从具体诗句切入,结合科学原理展开分析:
在天文学的观测研究中,星际尘埃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尽管星际尘埃看似微小且不起眼,但它却对天文学的光学观测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通过探索星际尘埃的性质、分布、以及它如何影响光学观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构成及其演化过程。星际尘埃不仅仅是一个天体物理学上的物质,
北京时间3月20日17时01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正如古诗的描绘一样,春分这天,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恰到好处的平分人间春色。
春分至,昼夜均站在春分的门槛上白昼与黑夜握手言和时光在这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作为一名记者我常常在采访中捕捉人间百态而今天我想用笔触记录下这个特别的节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生命的律动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同时具有天文学和气象学双重意义的节气当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
1998年5月,我国启动“985工程”,旨在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提升国内高等教育质量。历经发展,共有39所高校入选985行列,这些高校在全国各省份分布不均,且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前沿的科研成果,拥有众多王牌专业。
浩瀚宇宙中,黑洞吞噬光线的秘密、引力波掀起的时空涟漪、暗物质主宰的未知疆域——天文学以最宏大的视角探索自然本质,却因高度垂直的行业属性,成为国内仅有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两所顶尖院校领航的“精英赛道”。
引力透镜效应是现代天文学和宇宙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观测宇宙的方式。引力透镜的发现不仅加深了人类对引力和时空曲率的理解,还在多个天文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星系团的质量测量、暗物质的探测、遥远天体的观测等。本文将详细探讨引力透镜效应的理论基
天空,这一使人敬畏的存在,已经在所有时间和地点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今却很少被关注。直到最近我们才得以构建出围绕我们自身的环境之茧。在美国的街道安装路灯后不到一个世代,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写道:
该日历系统被刻在1.2万年前的一根石柱上,当地古人将一年划分为12个月、365天,标注了春分、秋分。更为重要的是,据说还记录了1.3万年前一次彗星碎片撞击地球,以及发现了“岁差”(需要长期观测的数据积累与大量计算,中国是晋代虞喜发现,西方则古希腊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