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播一瞬丨齐心协力,重建家园!记录洪水中的温情守护
近日,贵州黔东南州遭遇洪水侵袭,救援人员昼夜奋战一线,争分夺秒抢险救援,乡镇居民也用炊烟撑起“后勤线”,送上一份份热乎的饭菜。齐心协力,重建家园!
近日,贵州黔东南州遭遇洪水侵袭,救援人员昼夜奋战一线,争分夺秒抢险救援,乡镇居民也用炊烟撑起“后勤线”,送上一份份热乎的饭菜。齐心协力,重建家园!
今天(6月17日)是第31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我国十余年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65亿亩。治沙“奇招妙法”大盘点,请查收这份“武林秘笈”~
特高压送电瞬间有多震撼?“陇电入鲁”工程日前投运,每年可从甘肃向山东联合输送风电、光伏、火电及储能电量超360亿度。
端午将至,2025中华龙舟大赛四川巴中恩阳站的比赛今天(5月30日)开赛。比赛还为16岁以下青少年搭建了专属竞技舞台。龙舟划破千年浪,竞渡且看少年狂!这届年轻人,为啥爱上了划龙舟?
25米龙舟在6米窄巷飙船?人桨合一弹射起步、丝滑过弯、急停掉头,是体育竞技,更是传承五百多年的文化瑰宝。联播一瞬带你浪花贴脸,解锁岭南水乡非遗的“速度与激情”。
在山东博物馆,有一只20多厘米高的铜罍,里面竟能装下59件餐具。每件餐具的尺寸都经过严密计算,件件相套、环环相扣。看着小巧的铜罍,内里却大有乾坤。一起来看古人的收纳智慧!
文物回家!日前,迄今最早帛书——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在流失海外79年后回归祖国。推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我们一直在努力!
在追求“秒杀”的时代,慢反倒是奢侈品。一支湖笔里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
自4月25日进驻中国空间站以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按计划,开展各项空间科学实验、试验项目。我国首次开展的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有着怎样的意义?
5000年前的“手作顶流”,史前彩陶艺术的巅峰,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审美高度令人惊叹。《联播一瞬》带你看5000年前老祖宗用水和泥烧出的生活美学。
平陆运河企石枢纽输水廊道今天(27日)全部封顶,世界级运河雄姿渐显。夜幕下,平陆运河施工现场仿佛一场气势磅礴的科幻大片,近2万名建设者、4400多台设备昼夜鏖战。向每一位建设者致敬!
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今天(4月19日)在北京亦庄举行。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20个人形机器人参赛队展开角逐。为什么要让机器人跑马拉松?从实验室走向真实的赛场,选手们的表现如何?
“一次刻骨铭心的行走,胜过一百次空洞的说教。”凌晨出发,徒步往返54公里祭奠英烈,这一传统已经持续了30年。宁夏固原2000多名师生用脚步丈量信仰,用行动铭记英烈,用青春诠释初心。
科技改变生活。在超市,扫一眼,就能判断蔬菜新不新鲜;在博物馆,看着文物,背景细节就能浮现眼前;它还能成为视障人士的“电子眼”,为他们讲解世界。联播一瞬带你看现实世界的“外挂”——AR眼镜,让一切信息随时可见!
每一只都独一无二!联播一瞬带你看吉州窑是如何“一叶成盏”的。吉州窑坐落于江西吉安,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创造了以黑釉为主,以木叶纹等为装饰的独特工艺。
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将开始施行。最新数据表明,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多达508.19万株。联播一瞬带你感受古树在岁月中展现的顽强生命力!
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部分地区出现暴风雪天气,多地出现车辆、人员被困情况。联播一瞬带你看风雪中的暖心守护!
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建成。此后40年,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接力奋斗,我国已形成了“五站两船一基地”的南极考察格局。和联播一瞬一起看中国南极科考如何“硬核”突围。
毛茸茸的大熊猫竟然是花灯!今年的自贡灯会于1月17日启幕。非遗自贡彩灯如今已“点亮”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播一瞬带你赏花灯啦!
海南黎锦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从大山深处走向世界舞台,从民族独有到“人类非遗代表作”,《联播一瞬》带你了解黎锦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