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际微生物如何帮助植物应对“遮荫焦虑”
在自然环境中,植物常因周围植被遮挡光线而触发“避荫反应”(Shade Avoidance Syndrome, SAS)。植物会通过茎秆伸长、叶片变薄等方式争夺光照,但这种“求生模式”会削弱其免疫力,降低作物产量。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提高种植密度成为农业
在自然环境中,植物常因周围植被遮挡光线而触发“避荫反应”(Shade Avoidance Syndrome, SAS)。植物会通过茎秆伸长、叶片变薄等方式争夺光照,但这种“求生模式”会削弱其免疫力,降低作物产量。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提高种植密度成为农业
2025 年 3 月 13 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白洋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Crop root bacterial and viral genomes reveal unexplored species and microbiome
茄子作为夏季常见的茄科蔬菜,在种植时合理搭配其他蔬菜,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通过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减少病虫害、改善土壤环境。根据农业实践和植物共生原理,以下是与茄子搭配种植的优选蔬菜及其科学依据,结合当前生态种植趋势,为家庭菜园或规模化栽培提供实用建议。一、
土壤优化:种植前15 - 20天,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 - 10克与30 - 40公斤细土拌匀,均匀撒施并深翻入土,进行土壤消毒;针对酸化板结土壤,每亩施用100 - 150公斤生石灰调节pH值,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创造不利于病原菌滋生的环境。
CGM将于北京时间4月19日星期六13:30 PM举办第488期(iMeta讲坛第19期)在线沙龙活动。本期活动,设置CGM基因组学术沙龙-iMeta讲坛“微生物组”专题,并就主题“植物微生物组、固氮功能微生物、根际跨界互作、土壤微生物组等主题”(更多主题见文
植物根系周围(根际)的微生物群落对作物健康至关重要,它们能促进养分吸收、抵御病原体,甚至提高作物产量。然而,这些微生物群落的形成机制长期以来是科学界的谜题。传统观点认为,土壤是根际微生物的主要来源,但近年研究发现,种子内携带的微生物(种子传播细菌,SbRB)可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579);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BBA0059);恩施州科技计划项目(D20230067)。
北沙参Glehniae Radix源于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Fr. 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性微寒,味甘、微苦,始载于《本草汇言》,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功效,曾被列为中药“八珍之一”[1-2]。北沙参富含多糖、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植物互作团队最新研究成果“A rhizobacterium-secreted protein induces lateral root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AA34-PUCHI pa
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绿色革命”期间,半矮化作物品种和化肥的出现提高了产量和粮食安全。然而,诸如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意外后果凸显了减轻这些影响的策略的必要性。在作物驯化过程中被忽视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的调控为可持续农业提供了一条途径。2025 年 3 月
2025年5月1日,北京—— 在最新一期国际顶级期刊《细胞》(Cell)上,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宣布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通过整合高通量培养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成功构建了全球首个覆盖小麦、水稻、玉米和苜蓿的作物根际细菌与病毒基因组数据库(CRBC和CRV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白洋团队13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里程碑式成果,构建首个作物根际细菌基因组数据库(CRBC)与病毒基因组数据库(CRVC),一举突破植物—菌群互作研究的“数据荒漠”困境。该研究不仅将公开的作物根际细菌基
当植物遭遇致命枯萎病时,其根际土壤中竟暗藏着一场微生物界的“叛变革命”!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团队联合国际科研力量,在国际权威期刊《Microbiome》发表重磅研究,首次揭示镰刀菌枯萎病爆发的关键机制——五种特殊代谢物竟能操控微生物群落“确定性组装”,导致土
揭示了氮肥管理与玉米品种协同调控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机制,为玉米品种选育和农业减氮增效提供了理论支撑。……(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过度使用化学肥料不仅降低了药用植物和土壤的质量,还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生物有机肥(BOF),包括微生物接种剂和微藻,作为化学肥料的潜在替代品,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BOF部分替代化学肥料对天冬多糖草药植物多状藓(Polyga
12月5日至7日,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云南农业大学举行,我校研究生斩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中荣获一等奖的队伍同时摘得该赛事的总冠军头衔。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微生物组学研究中心、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戴磊课题组在PLOS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Syste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plant-associated bacteria that 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