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
当今时代,不是读书的人少了,而是人们读书的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大多数人觉得只有读传统的纸质书籍才算读书,才觉得那样的读书才有味道。但是真正读书的人,不管怎么去读,或者以一种什么方式去读,其读书的本质,仍然是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智慧的渴望。
当今时代,不是读书的人少了,而是人们读书的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大多数人觉得只有读传统的纸质书籍才算读书,才觉得那样的读书才有味道。但是真正读书的人,不管怎么去读,或者以一种什么方式去读,其读书的本质,仍然是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智慧的渴望。
这几天,各省市的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不少考生和家长已经开始为志愿填报焦虑了。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冲一冲,还是求稳妥?这些年年都让人头疼的问题,今年有了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6 月 19 日,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指导、番茄小说主办的“多元共生 协创未来”2025 出版融合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番茄小说分享了在出版融合领域的多项创新举措与成果,包括在出版上探索多体裁开发,注重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数字阅读消费增长,电子出版物日活用
家里的电视机渐渐成了装饰品,曾经围坐追剧的场景少了,手机屏幕成了更多人的视线焦点;乡下的田垄间难见耕作者身影,年轻劳力进城后,不少田地长出了荒草;工厂车间里有些机器蒙了灰,订单减少让生产线也放慢了节奏;曾经满是翻书声的书店变得冷清,电子阅读的便捷让纸质书被不少
在AI技术重塑人类生活方式的今天,“阅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书香是一种氛围。”然而,《2025年度中国青少年阅读报告》揭示了一个矛盾的现实:尽管个性化荐书和AI辅助工具提升了阅读效率,但60%的青少年担忧阅读碎片化,89.9%认
这个场景像极了都市森林里无数个隐秘的夜晚——白天被切割成碎片的年轻人,正用透支健康的方式,在深夜里固执地守护着最后一片精神自留地。
电子书号:费用相对较低,一般在 2- 4 万元左右,包括书号管理费和光盘制作费用等。如果新人作者预算有限,难以承担较高的出版成本,电子书号是比较经济的选择。
最近和小区里的张阿姨聊天,她指着家里堆成山的收纳盒直叹气:“当年看直播买了二十多个,现在一半都空着,占地方不说,扔了又可惜。”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疫情后经济复苏的脚步时快时慢,可钱包的“缩水感”却越来越明显。有人说“消费降级”是矫情,但当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数着
在泛黄的纸张与褪色的字迹间,一本名为《少女之心》的手抄本曾如野火般蔓延。当今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回望这场自发的地下传播运动,看到的不仅是一部争议文本的流传史,更是一代人集体心理的显影。
阅读,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更是终身相伴的精神伙伴。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却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时代发展带来多元阅读方式,但纸质书的价值依然无可替代。那种一页页翻书的仪式感,是任何电子阅读都无法复刻的独特体验。
当手机和平板电脑占据了孩子们82.9%的阅读时间*(艾媒咨询 2024年数据),纸质书市场被按下“快进键”的屏幕时代,“中国原创立体书”却交出了一份逆势增长的答卷:北京开卷最新数据显示,青葫芦立体书2025年一季度市占率达63%*,单季销售码洋突破1.2亿元,
你是否渴望这样一种学习状态?——既能在文字的海洋里深潜,触摸知识的肌理;又能在声音的浪潮中漂浮,感受思想的流动。知识回声平台正是带着这样的愿景而来,用期刊与有声书两大板块,谱写出一曲“静”与“声”的知识交响,让每个热爱学习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旋律。
4月22日上午,国铁太原局担当的G62次列车6号车厢内书声琅琅、琴韵悠扬。在车厢里工作人员手持书形立牌,以“培育读书风尚建设文化强国”为主题,开启一场文化盛宴。乘务人员声情并茂地诵读经典作品,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随后,一曲《一路书香》在车厢内悠扬回荡,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作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深圳,阅读已镌刻至城市的基因之中。而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深圳都会发布一系列的阅读数据,如“书香深圳”测评结果报告、“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等,持续观测深圳城市阅读建设与推进工作,洞察读者阅读习惯和需求的变化。
数字技术为阅读插上轻盈的翅膀,却也抛出了崭新的时代命题。恰似电视问世后银幕艺术依然熠熠生辉,当电子书如春风般席卷而来,纸质典籍依旧在读者心田播撒着墨香。这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而是两种阅读形态如并蒂莲般共生共荣,各展所长,相得益彰。
温儒敏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作《老师不读书,怎么能教好书》,他指出,当下很多教师一年到头除了读几本备课用的书,其他顶多读一些畅销杂志。不少教师颇为委屈:不是不想读,而是实在没时间读。
编辑导读:随着电子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在手机上阅读,因此电子阅读产品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巨头的身影。如何运营好一个电子阅读产品,分享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本文作者以微信读书为例,分析其分享体系,希望对你有帮助。
近日,一则喜讯从香港传来,由厦门国际银行、集友银行与华侨博物院共同编著的《陈嘉庚与集友银行》一书中关于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章节,入选香港“历史科电子阅读奖励计划2025”,成为重要的推广阅读材料。据悉,“历史科电子阅读奖励计划”由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课程发展处和
当我们在数字世界中沉溺时,指尖划过的每条短视频都在切割着大脑的神经突触。最新统计显示,全球网民日均上网时长已突破6小时,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生命被算法吞噬的残酷现实。那些看似无害的"推荐"按钮,实则是数字资本家精心设计的神经陷阱——多巴胺分泌的频率被精确控制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