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立:建设“学术世界”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内在要求
十年前,我在复旦大学任副校长时,就有一个梦想:打造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学术服务平台,汇聚各个学术期刊,形成一个网刊矩阵,为广大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提供更多展示学术成果的机会;同时,精选各学科最优质的论著,形成一个主文献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以最少时间阅读最经典文献的渠道
十年前,我在复旦大学任副校长时,就有一个梦想:打造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学术服务平台,汇聚各个学术期刊,形成一个网刊矩阵,为广大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提供更多展示学术成果的机会;同时,精选各学科最优质的论著,形成一个主文献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以最少时间阅读最经典文献的渠道
十年前,我在复旦大学任副校长时,就有一个梦想:打造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学术服务平台,汇聚各个学术期刊,形成一个网刊矩阵,为广大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提供更多展示学术成果的机会;同时,精选各学科最优质的论著,形成一个主文献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以最少时间阅读最经典文献的渠道
十年前,我在复旦大学任副校长时,就有一个梦想:打造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学术服务平台,汇聚各个学术期刊,形成一个网刊矩阵,为广大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提供更多展示学术成果的机会;同时,精选各学科最优质的论著,形成一个主文献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以最少时间阅读最经典文献的渠道
以“学术期刊发展与预印本平台建设”为主题的“2025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发布暨预印本平台建设论坛”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现场发布《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研究报告(2024年度)》和《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2024版)》两项“人大转载”学术评价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要立足中国、扎根实践,深耕学术研究之野;对话合作、协同共创,搭建学术交流之桥;交流互鉴,走向世界,拓宽学术传播之路,完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设施,引领数字文明时代的知识生产范式变革,携手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
以“学术期刊发展与预印本平台建设”为主题的“2025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发布暨预印本平台建设论坛”19日在京举行。会上宣布,由中国人民大学建设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正式上线“美术与艺术”“世界汉学”“中共党史党建学”三个预印本
神州学人网讯4月19日,以“学术期刊发展与预印本平台建设”为主题的2025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发布暨预印本平台建设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开放科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要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更好发挥学术文献信息传播、搜集、整合、编辑、拓展、共享功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信息平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建设更加自主、开放、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要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更好发挥学术文献信息传播、搜集、整合、编辑、拓展、共享功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信息平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建设更加自主、开放、
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5篇论文中,AI论文竟然独占鳌头!从席卷全球的ResNet到奠定ChatGPT基础的Transformer架构,Nature独家揭秘全球高被引论文。
论文 transformer 何恺 预印本 resnet 2025-04-17 13:40 4
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5篇论文中,AI论文竟然独占鳌头!从席卷全球的ResNet到奠定ChatGPT基础的Transformer架构,Nature独家揭秘全球高被引论文。
论文 transformer 何恺 预印本 resnet 2025-04-17 16:16 6
ResNets 作为一种人工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以及后续 AI 进步的基础。这项工作最初于 2015 年底以预印本形式发布,作者包括何恺明、张祥雨、任少卿和孙剑。ResNet s 原始论文在 2016 就获得了 CVPR 最佳论文奖。
21 世纪的前 25 年产生了一些巨大的科学突破,从第一个 mRNA 疫苗和基于 CRISPR 的基因编辑技术到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和引力波的首次测量。但是,您不会在 2000 年以来发表的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中找到任何描述这些进展。
伊朗工程师Mina Mehregan向某期刊投稿,经历了漫长的审稿过程后,却发现自己的论文已被该期刊的一名印度审稿人Devarajan署名发表在另一本刊物上。
科研使人头秃,好不容易到了投稿环节,成功近在眼前。什么?九九八十一难,最大的一难竟然是期刊审稿人?!窃取稿件卖给论文工厂,或是直接换成自己名字偷发其它期刊,又或是自称一不小心误传误点当成自己的论文发表了……投稿之路真是关关难过,招招致命呀!那关于投稿,到底有哪
在学术的神圣殿堂中,本应是知识的探索与创新之地,然而近年来,论文被审稿人剽窃的恶劣事件却屡屡发生,如同一颗颗毒瘤侵蚀着学术的净土,严重损害了科研人员的权益,破坏了学术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引发了学界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刻反思。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兴的“先发表,再评审”模式,旨在改善学术研究的审核流程。作者提出了MetaROR平台的创新实践,这个平台结合了预印本和开放评审,希望通过透明化和公开化的方式,提高同行评审的效率和质量。
在网络的各大平台上,最近有个名叫张祥前的奇人迅速蹿红,他提出的《统一场》理论让无数人嗅到了科学与哲学碰撞的火花。张祥前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各类尖端讨论的中心,他的论点引发广泛关注:宇宙究竟有没有开始?这是个古老而又充满争议的问题。
小张发了一篇CNS,小王连发两篇核心期刊,小李论文引用量又飙新高……看着身边的同龄人“早熟”冒尖,一些青年科学家内心酸成了“柠檬精”:我啥时候才能出头?
预印本服务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科研人员能够快速分享研究成果,加快学术交流的速度。一般来说,作者提交论文时,平台会进行一些最基本的检查——注意,是最基本的检查,例如检查论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包含有害、违法、侵权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