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

黑格尔哲学与中国古代思想的共振性与相似性探究

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在于辩证法的“正反合”逻辑。他认为事物通过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实现发展,这一思想与中国《易经》的阴阳互动理论存在惊人的相似性。《易经》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强调阴阳两极既对立又依存,并通过互动生成万物。黑格尔的“正题—反题—合题”模式,与《易经》

共振 哲学 中国古代 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 2025-05-14 14:31  1

我们讨厌“黑话”,其实是讨厌无意义的堆砌

“底层逻辑是打通信息屏障,创建行业新生态。顶层设计是聚焦用户感知赛道,通过差异化和颗粒度达到引爆点。交付价值是在垂直领域采用复用打法达成持久收益。抽离透传归因分析作为抓手为产品赋能,体验度量作为闭环的评判标准。亮点是载体,优势是链路。思考整个生命周期,完善逻辑

张一鸣 词汇 德里达 黑格尔 斯皮瓦克 2025-05-14 11:53  2

黑格尔《小逻辑》译注与评析(6)

15,普通的科学的文化教育的知性所处的重要的消极结局是:在有限概念的道路上,似乎没有任何中介对真实来说是可能的,确切地说,这种结局对真实常常具有直接处于这种结局中的相反的后果。16,也就是说,那种信念不是从认识中清除出有限的关系,相反地取消了研究范畴的兴趣,并

逻辑 als 及物动词 von 黑格尔 2025-04-16 14:03  4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人倒霉到一定程度,必定会迎来好运气

古人有言:“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在你最落魄时,便是翻身的前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情发展到极端,往往走向其对立面转变,这正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道德经》提到:“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深夜三点读到此文的人,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黑暗期:被裁员后投出327份

宇辉 抗癌药 陆勇 黑格尔 陈直 2025-04-22 17:15  5

德国哲学叔本华说人生没意义,人最好不要出生,你同意吗?

要说这世上最会泼冷水的哲学家,叔本华说自己第二,估计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这位德国老头两百年前说的话,放到今天还能让人后脊梁发凉。他说人活着就像钟摆,左边是痛苦,右边是无聊。这话听着丧气,可细琢磨起来,倒像是给咱们这代人的生存状态提前写好了注脚。

德国 人生 哲学 叔本华 黑格尔 2025-04-21 05:06  5

“田园辩证法”的真面目

我们对于汉语文化圈中普遍流行的“田园辩证法”、“田园辩证思维”一定不觉陌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这种“辩证法”似乎已经成为

田园 辩证法 黑格尔 逻各斯 田园辩证法 2025-04-17 23:52  5

《道德与文明》杂志刊文:从“美德”到“精神” 勤俭节约的时代表达及其弘扬之道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别于以往使用“美德”对勤俭节约进行表达,鲜明提出了“勤俭节约精神”。从一种道德规范上升至一种精神属性,勤俭节约的表达嬗变反映了勤俭节约进阶为一种体现人之能动性的主观自觉行动,而促使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投身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

杂志 绿色消费 美德 黑格尔 杂志刊文 2025-04-17 16:26  5

谈稼宇:AI视域对文学人物形象的重塑——再探哈姆雷特的复仇延宕

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复仇延宕之谜是文学史上的经典问题,也构成了理解该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切入点。以AI模型为对象,通过设计三阶段问题框架,重新审视这一难题,可以尝试对比AI文学批评与经典文学批评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相较黑格尔美学,AI技术在精确分析与

文学 人物形象 哈姆雷特 黑格尔 ai视域 2025-04-10 17:50  7

本原还是开端?

本原是某一确定的内容,如:水、一、心灵、理念,或实体、单子等等;或者说,当本原关系到认识本性时,与其说它是客观规定,不如说它仅仅是一种准则,——如思维、直观、感觉、自我、主观性自身等。

笛卡尔 逻辑学 黑格尔 存在论 本质论 2025-04-09 16:16  6

叔本华:要避免人生悲剧,有一个最可靠的方法

叔本华这人的学术路子,起点不算低。二十六岁风华正茂的年纪,他就捣鼓出了那本后来让他名声大噪的硬核大部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算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石,写完之后,小伙子也是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抓住了世界的终极密码。叔本华揣着他的大作,也雄心勃勃地来到

人生 法兰克福 叔本华 黑格尔 奥义书 2025-04-07 17:40  5

张法丨作为艺理基础和核心的美学

现代以来的世界艺理,皆以美为核心。从而,美学或为艺术理论,或为艺术理论的基础。美在人类的工具制造和仪式形成中产生,演进到轴心时代,形成了西方的学科型美学和非西方的非学科型美学。西方的学科型美学为实体—区分型美学,非西方文化的非学科型美学中,印度为“是—变—幻—

美学 印度 基础 黑格尔 比兴 2025-04-06 22:51  5

亚瑟·叔本华:悲观的存在 不是我创造的

悲观的存在,不是我创造的。只需说明一点,我们感知到幸福的时候就源于悲观的参照。痛苦是生活里随处可见的底色,它是正宗的人生基调 。当我们去寻求快乐和幸福的时候,也意味着它们不是日常。我们与空洞同在,承认“悲观”的存在是一种态度,并不是自我人格的定义!所以,认为我

康德 海因里希 叔本华 黑格尔 约翰娜 2025-03-31 12:4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