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记:玻璃包装的循环变革与实践创新
5000年前,两河流域的工匠们首次将石英砂与草木灰投入炽热的炉膛,创造出晶莹剔透的玻璃。这一伟大发明,不仅成为西方物质文明史上的标志性符号,更是远古文明中象征神奇魔力的“奢华宝物”,以及最早的贸易品之一。今年4月在古都西安启幕的“琉光万里”玻璃特展,将一段尘封
5000年前,两河流域的工匠们首次将石英砂与草木灰投入炽热的炉膛,创造出晶莹剔透的玻璃。这一伟大发明,不仅成为西方物质文明史上的标志性符号,更是远古文明中象征神奇魔力的“奢华宝物”,以及最早的贸易品之一。今年4月在古都西安启幕的“琉光万里”玻璃特展,将一段尘封
6月5日,适逢第54个世界环境日,国际洋酒生产商协会FSPA联合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正式发布国内首份《食品饮料行业玻璃包装容器回收利用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聚焦食品饮料行业中的玻璃包装容器,从回收现状、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并结合一系列
在固体废弃物处理环节中,炉渣、灰渣等物料在倾倒、转运、堆放过程中极易产生扬尘,特别是在高温环境或风力作用下,粉尘颗粒随空气扩散,对周边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扬尘不仅威胁厂区职工健康,还常引发厂界居民投诉,成为环保监管重点。为加强对炉渣扬尘污染的在线监
环保生活垃圾焚烧炉通过高温焚烧垃圾,将其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避免了像传统垃圾填埋方式那样因垃圾自然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同时,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会经过先进的烟气净化技术处理,如脱硫、脱硝、除尘等,确保排放的烟气符合
在全球每年产生的25亿吨市政固体废物中,通过焚烧处理的比例已超过35%。作为焚烧过程的主要副产物,炉渣(Bottom Ash, BA)占垃圾质量的20-30%,其资源化利用水平已成为衡量固体废物管理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本文从物质循环经济的视角出发,系统解析炉渣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与垃圾分类制度深化的双重驱动下,大型垃圾焚烧设施(日处理量≥1000吨)已成为市政固体废物处理的核心设施。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炉渣(Bottom Ash, BA)与飞灰(Air Pollution Control Residues, APCR)分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总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尘埃,在岁月的淘洗下,闪耀出耀眼的金光,上世纪70年代,资源匮乏的日本,却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一座座钢铁厂堆积如山的“废弃物”——高炉渣,甚至不惜拿出优质钢材来交换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