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非遗人才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讲述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活态”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非遗人才作为掌握并持续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知识或表达形式的个体,为助力文化遗产焕发光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活态”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非遗人才作为掌握并持续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知识或表达形式的个体,为助力文化遗产焕发光彩
在8月9日举办的“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上,两位90后天津姑娘魏玉慧和褚琪桂梓,共同为观众带来一首《九河谣》。她们将京剧、民乐与流行音乐创新融合,以年轻态的表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只蓝色的琉璃卡通熊,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技法的想象;一只捏成粉色、寓意“桃花运”的报喜“泥咕咕”冰箱贴,打开了非遗技艺走进现代消费的路径;一群手工艺人在电商直播间掀起非遗新浪潮,一群造纸工匠找回了失传的技法……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山东、山西、安徽、河南、
分宜用香历史源远流长,始于唐朝以香祭祀,宋代吉州窑玳瑁纹黑釉香炉,也证实了新余地区从唐宋时期就已经有祭祀烧香、熏香的习俗,并且十分盛行。分宜药香,源于操场乡先民在当地采药制香、以香祛秽的习惯。药香制作技艺的传承可溯至明弘治年间。当时,韩氏先祖韩启从友人简氏处习
红纸在指尖翻飞,剪刀似有灵性般游走,转瞬之间,花鸟虫鱼栩栩如生,民俗故事跃然纸上。在磁县这片浸润着千年文化的土地上,非遗剪纸传承人殷玲玲用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不仅剪出了生活的繁花似锦,更剪出了非遗传承的崭新天地。十余载坚守,她以匠心致初心,用热爱赴山海,在剪纸
赵丹丹,女,汉族,1980年8月生,民革党员,四平梨树二人转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转(梨树二人转)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0年如一日致力于二人转的保护、传承与弘扬。主导抢救性保护二人转手抄文本千余部、老照片千余张及大量传统道具,推动“梨树二人转
在喧嚣的尘世中,总有一些人默默地坚守着传统,用双手诠释着匠人精神。朱细胜,就是这样一位毛笔制作大师,他用一生的光阴,书写着对毛笔行业的敬畏与热爱,对同行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他创办毛笔研究会,不仅是为了传承技艺,更是为了守护那份流淌在笔尖上的文
日前,在法国卢浮宫、瑞士沃州剪纸博物馆等文化地标的非遗展示演绎中,来自甘肃广河县省级剪纸非遗传承人马俊的一幅幅纯手工精细剪纸作品,一花独放,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称赞。
近日,“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在国家图书馆(北京)启幕,潍坊寒亭的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效东的综述片亮相成果展,并作为全国唯一传承人代表在开幕活动中作典型发言。
这条龙从今年6月开始做,明年3月才能交货,真正体现 “慢工出细活”的匠心独运。而像这样全部靠人力精细打磨,需要耐得住漫长孤独的非遗技艺, 石锦新一做就将近50年。他一直有一个梦,就是他的非遗传承人身份能得到官方认证。
近日,潍坊北海中学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动。应学校邀请,剪纸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前来交流的外教们展示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让外教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活动现场,传承人向大家介绍了剪纸艺术的悠久历史、丰富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并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联结民族情感的重要基础。通过记录、收集实物或资料等方式对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保存,是非遗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中,对代表性传承人所掌握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进行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和
焦朋,字鸿荷,1964年8月生于北京。他毕业于中国艺术设计领域的顶尖学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级美术师,在艺术界成就斐然。
由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院牵头的《推进杭帮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2023-2025)》之人才引育项目于2023年底立项,学校聘请业内知名的16位客座教授、17位客座讲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至今已培养首批杭帮菜传承人57名。
2025年06月18日,经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专业委员会审核,认为重庆市周中华同志申报的“匡中行·堪舆文化研究与传播(第二代)”具有传承价值,符合申报条件,准许入库传承人网《中国传承·人才智库》,并授权使用受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传承人及图”牌
徐秉坤,男,汉族,1948年3月生于吉林长春。中共党员,国家级著名书法家,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家。其书法造诣深厚,诸体兼善,多次斩获国家、国际乃至世界级书法金奖,成就斐然。
“同学们看,这个扇子功的基本姿势有平闭扇、点肩扇、齐眉扇……”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检察院检察官走进呼和浩特第七中学,与“二人台”戏曲市级非遗传承人武燕妮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课,向同学们讲解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走在城厢古城的老街巷里,空气中飘荡着一股独特的酥香。31岁的袁英郅在流水线上精准调配双麻酥的馅料。60岁的袁玉明站在全封闭无菌车间内,尽管身旁的智能温控设备不断跳动着数据,但他仍用布满老茧的手摸摸烤炉温度,以便调节火候。
“同学们看,这个扇子功的基本姿势有平闭扇、点肩扇、齐眉扇……”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检察院检察官走进呼和浩特第七中学,与“二人台”戏曲市级非遗传承人武燕妮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课,向同学们讲解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各自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也需要“进修”吗?这些传承人在一起上课又能碰撞出怎样的“艺术火花”?6月21日,“研培十年行 非遗正青春”——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主题传播活动河南站在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举办,来自全省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专业授课教师、一线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