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说话,江苏博物馆这样融入美好生活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在文旅深度融合浪潮中,江苏的博物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持续书写以不变的高质量应对快速变化社会的生动实践。截至去年底,全省备案博物馆达362家,年参观量突破1.4亿人次,“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150万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在文旅深度融合浪潮中,江苏的博物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持续书写以不变的高质量应对快速变化社会的生动实践。截至去年底,全省备案博物馆达362家,年参观量突破1.4亿人次,“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150万
走进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造物之美”常设展,这里很难找到堪称“国宝”的文物,却凭借残碑、陶片等馆藏吸引不少文博爱好者前来打卡。看似不起眼的陶片,喜欢历史的观众可以从中溯源历史场景,喜欢科学的则能从中探寻人类早期材料工艺,而将这组陶片放在序列里观察,还能窥见
“中博热搜榜”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博物馆头条统计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热门百强榜单及延伸子榜单以“新春博物馆持续热”为观察切口,首次引入“ChatGPT指数”“DeepSeek指数”等AI大数据模型,立体呈现当季各地博物馆参观热度与传播声量,300余
当“白大褂”成为场馆内的一处风景,当武周铜镜遇见赛博朋克滤镜,当中意两国成为展览中的挚爱亲朋,博物馆还是你记忆中的模样吗?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有一群“不按套路出牌”的95后青年,给文物做“体检”,把江南风物、吴地文化送上超市货架……在他们的视角下,每件文物都能
“一个地方如果博物馆能干得不错,说明营商环境不会差。”陈曾路明白“窥一斑而知全豹”的道理,经营博物馆要“有钱有闲有文化”,政府对于文化设施的投入和重视,与经济基础、人文环境息息相关,“营商环境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博物馆可以充当‘温度计’,空气的温度是否合适
3月31日,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2025年民俗文化周暨国潮夜“堰”奇妙游活动在吴文化公园正式启幕,作为延续多年的民俗盛会,今年“三月三”创新打造“日游+夜游”的全时态体验场景,以“非遗传承+文旅融合”为核心,主会场与三大分会场共同联动,吸引数万市民游客共赴这场
“马——从地中海到江南的千年权力象征”特展正在吴文化博物馆展出,展览通过油画、版画、雕塑、丝织品、车马器、陶俑等多种形式的展品,展现古今中外马文化的深刻内涵,带领观众共同见证人类与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关系风貌。内蒙古博物院馆藏卧鹿卷草纹带饰、银马鞍饰、白釉鸡
江苏省作为教育强省,高等教育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众多实力强劲的一本院校,为文科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无论是综合类大学,还是师范类、财经类等特色院校,在文科领域都各有建树。
当泰伯庙会“打包”春节成功申请世界非遗,无锡作为吴氏祖地又被列为2025春晚分会场,这两件盛事如两颗璀璨星辰,照亮了无锡的文化天空,其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正徐徐铺展。
范蠡的商业思想对吴地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他提出“三八价格,农末俱利”等理论,强调合理兼顾商业各方面利益。吴地商业繁荣,苏州、无锡等地成为重要商业城市,与这种重视商业平衡发展的理念有一定渊源。其“待乏论”“供求理论”等,也为吴地商人把握市场规律提供了借鉴,使吴地商
吴学文化,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在太湖地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相继发展,为吴学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约公元前12世纪,泰伯与仲雍南迁梅里,教化乡民,发展农桑,这一事件标志着吴文化的正式开端。
2月6日,“打包”入列世界非遗的泰伯庙会在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举行。现场,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落地梅村街道,一批海内外自媒体大咖、国际友人担任吴文化全球推广使者。
吴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尤建丰,陶行知教育基金会监事、陶行知教育基金会苏州项目负责人、陶行知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孔昭鹏共同为“苏作工匠学院暨非遗产业学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