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替码农卷复杂任务,贾佳亚团队提出MoTCoder,准确率刷新SOTA
论文一作李靖瑶,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DV Lab),师从贾佳亚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大语言模型,包括模型预训练、后训练、推理优化。作者陈鹏光、夏彬等均为 DV Lab 成员。
论文一作李靖瑶,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DV Lab),师从贾佳亚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大语言模型,包括模型预训练、后训练、推理优化。作者陈鹏光、夏彬等均为 DV Lab 成员。
以上效果,都来自3D大模型明星初创公司VAST,其刚刚上新的两个基础模型,TripoSG和TripoSF,为团队的最新研发成果。该团队去年3月开源了TripoSR,在开源3D生成基础模型中爆火全球。
临床评价在MDR与IVDR法规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充分记录的临床评价计划,是合规提交和CE标记过程的关键因素。
在今年年初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将小模型(Small Language Model)评为 2025 年十大突破性科技之一,认为随着大模型的边际收益逐渐减小,小模型有望在特定任务中媲美甚至超越大模型。而最近小模型圈子的一系列成果,都在印证这个趋势——从谷歌的 Gemm
模型 编码器 数据集 sota smoldocling 2025-03-21 15:37 4
角色扮演 AI(Role-Playing Language agents,RPLAs)作为大语言模型(LLM)的重要应用,近年来获得了广泛关注。无论是用于情感陪伴、故事创作、游戏中的 AI 角色,还是真人的数字分身,都需要模型能够准确捕捉和模拟特定角色的设定、
王鑫涛,复旦大学博士生,师从肖仰华、汪卫教授,致力于探索用AI创造具有人格的数字生命。研究方向聚焦大语言模型与agent技术,在AI角色扮演领域发表多篇ACL/EMNLP论文,以及该领域首篇研究综述,总计引用量三百余次。他的研究寻求AI技术与人类情感需求的结合
大模型自爆火以来,已经过去两年多,但在物理世界中真正能转化为机器人行为,还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如何让机器人理解物理世界,并能与之安全、高效地交互也是各大科技巨头一直在研究的两大前沿命题。
兰宇时,MMLab@NTU博士生,导师为 Chen Change Loy。本科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目前主要研究兴趣为基于神经渲染的 3D 生成模型、3D 重建与编辑。
iclr vae sota gaussiananything 2025-03-11 13:50 5
作者:Zhen Hong, Bowen Wang, Haoran Duan, Yawen Huang, Xiong Li, Zhenyu Wen, Xiang Wu, Wei Xiang, Yefeng Zheng
《Consistent-Teacher: Towards Reducing Inconsistent Pseudo-targets in Semi-supervised Object Detection》是一篇关于半监督目标检测的论文。该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身边的故事,近期审了不少论文,发现大家对于宣称 SoTA 的工作越来越严苛了。往年那种先 SoTA 再故事的论文,眼看着被连环拒。作者喊着性能无敌,审稿人 borderline re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