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率超90%!达州25万余亩小麦迎来集中收割期
日前,我市25万余亩小麦迎来集中收割期,各地依托“机械换人”战略开启夏收攻坚战。数据显示,全市小麦机械化收割率超90%,较传统人工收割每亩节约成本200元以上。
日前,我市25万余亩小麦迎来集中收割期,各地依托“机械换人”战略开启夏收攻坚战。数据显示,全市小麦机械化收割率超90%,较传统人工收割每亩节约成本200元以上。
在红星村插秧现场,数台插秧机往来穿梭,嫩绿的秧苗如绿色丝带般整齐植入田中。自5月15日水稻插秧工作启动以来,目前已进入关键时期。胡家镇种植户积极抢抓农时,加快插秧进度,目前已完成插秧作业约4.3万余亩。为保障插秧工作高效进行,当地投入手扶式插秧机260台、高速
在水稻种植区域,现代化插秧机来回穿梭,高效有序地将秧苗插入水田。相较于传统人工插秧,机械化操作极大提升了效率,且能精准控制秧苗间距,为水稻后期茁壮成长营造有利条件。农户紧随机械,密切关注插秧状况,及时调整、补苗,确保插秧质量。截至目前,乌吉密乡已完成播种27.
风吹麦田千重浪,又是一年夏收时。眼下,达州25万余亩小麦迎来集中收割期,各地依托“机械换人”战略开启夏收攻坚战。数据显示,全市小麦机械化收割率超90%,较传统人工收割每亩节约成本200元以上。
在惠阳的广阔田野上,一场关于粮食安全的探索正悄然展开。一些曾撂荒或闲置的田地,通过旱直播方式种上了节水抗旱稻,焕发出新生机。水稻旱种亦称“旱直播”,水稻种子直接播种于田地里,在水源条件不好的地方普遍运用。
连片的稻田波光粼粼,插秧机在平整的水田里来回穿梭,农机手熟练操作机械臂精准分苗,将翠绿的秧苗植入泥土,嫩绿秧苗以均匀间距直立田间。相比传统人工插秧,机插秧苗间距整齐,不仅保证了每株秧苗都能获得充足的生长空间和养分,还有效减少了秧苗和人力的浪费。原本空旷的土地迅
近日,吉林市昌邑区水稻主产区全面开启机械化插秧作业。广袤水田间,现代化农机往来穿梭,一株株翠绿秧苗精准入泥,在春光中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发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现在的农村老年人家里边基本上都有一亩三分地,而且还有自己的宅基地。他们可以在自己家院子里面种点蔬菜、种点粮食、种点水果、养点鸡、养点猪,家里面缺什么了基本上都可以种。比如豆角、茄子、辣椒、花生,一个夏天基本上都不用买菜了,根本就吃不完。包括大块地里面种玉米、
在普安镇鑫隆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小麦示范基地里,连片的小麦长势喜人,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秸秆。农机手熟练地操控着大型收割机,在麦田中来回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切割、脱粒、清选等工序一气呵成,饱满的麦粒源源不断地流入收割机的粮箱,随后被转运至运粮车上,运往附近
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主要粮食作物机收减损的部署要求,加快全县农业机械化进程,有力有序推进“三夏”机械化生产工作,5月23日,文县农机中心组织“三夏”农机作业服务队,在尚德镇虹桥村成功举办了文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现场演示推进会。
2024年,全市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587万元,补贴农机具9481台,受益农户8454户。目前,全市拥有小麦宽幅沟播机389台、玉米“5335”播种机77台、植保无人机792架,建成“西安数智农机”智能调度平台,实现1500台本地收割机北斗定位全覆盖。
辣椒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指在辣椒生产的各环节,包括育苗、整地、灌溉网络架设、铺膜、移栽、田间管理、机械收获及初加工等,均采用机械化设备和技术替代传统人工操作,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 三墩镇作为酒泉市辣椒
5 月 23 日,2025 年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暨水稻规范化(机械化)栽植现场培训会在车江坝区举行,培训以“理论授课 + 田间实操”的形式展开。本次培训紧扣水稻移栽关键节点,聚焦 “藏粮于技” 核心目标,通过政策部署、技术赋能、示范引领,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奠定
“簌簌”的麦秆断裂声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金色麦浪在联合收割机的穿梭中化作粒粒饱满的麦粒。近日,随县新街镇5.6万亩麦田迎来丰收,广袤田野上涌动着夏粮归仓的喜悦。
5月20日,在剑南街道海江村,金黄的麦田成块连片,4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切割、脱粒、入仓一气呵成。随后,饱满的麦粒被卸载到运粮车上。“我们全程采用机械化作业,既节约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种粮大户叶钟华告诉记者,机械化收割大大缓解了“双抢”时节时间短
走进南漳县刘鹏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种植基地,只见两台插秧机来回穿梭,在农机手的操作下,秧盘上的幼苗随着机械臂的节奏,被精准“点”入泥中,随着机器驶过,水田里便“长”出一片齐整的秧苗方阵。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机械插秧不仅省时省工更省力,插秧效率相比人工提高了
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广袤的土地上,无论是春耕夏耘,还是秋收冬藏,时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颜值高、气质足、功能全的农机具活跃在田间地头,或上演“铁牛”欢腾闹春耕,或描绘“三夏”繁忙好风景,或谱写“悦耳”秋收大乐章……农业机械与科技融合发展,为粮食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正值水稻病虫害防控关键期,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大江口村的连片稻田上空,多台植保无人机正匀速穿梭,有条不紊地开展“飞防”作业。
“为积极做好农机保障,东营市在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基础上,新增旋耕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犁、深松机、谷物(粮食)烘干机等6个补贴种类。农户在一笔交易中可以享受‘报废+购置’两重折扣。”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5月20日,一场充满泥土芬芳的“科技盛宴”,正悄然改变传统蔬菜耕作方式,这是北京市露地蔬菜全程机械化农机推广“田间日”的活动现场,30余种现代化露地蔬菜装备集中亮相,标志着北京市蔬菜生产正在向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