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斯又一大项目即将投产!
嫩绿的向日葵幼苗整齐排列,在阳光照耀下生机勃勃,成为一道独特景观。合作社理事长宫国刚介绍,此次播种选用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从播种到出苗仅用了一周左右时间。通过科学灌溉、精准施肥等措施,为种子发芽出苗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向日葵出苗率已达到80%以
嫩绿的向日葵幼苗整齐排列,在阳光照耀下生机勃勃,成为一道独特景观。合作社理事长宫国刚介绍,此次播种选用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从播种到出苗仅用了一周左右时间。通过科学灌溉、精准施肥等措施,为种子发芽出苗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向日葵出苗率已达到80%以
龙记珍牛和牛及齐齐哈尔烤肉供应链生产基地项目,由龙记珍牛供应链(深圳)有限公司在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投资建设,是梅里斯2023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项目于2023年11月正式立项,自2024年5月动工至2024年11月落成,厂区占地3万平方米,总投资1.52亿元,集
合作社今年种植了600亩胡萝卜,用无人农机具作业可以实现从种植到采收使用同一种模式,既可以节省人工,作业又非常标准,种植距离、深浅一致。
为加速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2025年,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及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粒粒成玉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黑岗子村正式落户。
此次活动由齐齐哈尔市妇联主办、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妇联承办。市妇联主席黄鹤,区委书记郝宪庆出席活动并致辞。150余人线下参加活动,省妇联直播平台对此次活动同步线上直播。
五月的风掠过梅里斯小满已至黑土地在阳光里攒足了生长的力量插秧机在广袤田野间轰鸣作画大棚里瓜苗舒展新叶像极了小满“物至于此小得盈满”的生机每一粒种子都在赶赴一场与丰收的约定智慧农业赋能从“人扛牛耕”到“北斗导航”哈拉海农场的水稻试验田里北斗导航插秧机正在书写“智
“很高兴能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领证,希望把这份幸福传递给你们每一个人,也希望我们今后的生活能够圆圆满满。”
在中蓝食品的种植基地办公室,来自国内外的定制订单数据都汇总在这里:日本客户定制的青刀豆、菘菜、油菜,韩国商超预定的土豆丁、油炸薯条、西兰花,国内餐饮集团定制的油豆角、黄金勾……“今年3000亩青刀豆种植,全部对应明确的定制订单。”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凤杰翻开种植计
在东北广袤大地上,位于北纬47°嫩江右岸的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正经历着一场产业变革,休闲食品产业如一颗新星冉冉升起,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近年来,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依托自身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优良生态环境,将现代化休闲食品作为强区兴民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
一张张承载着荣誉的喜报,是军人在军营拼搏的见证,更是拥军优属传统的生动彰显。近日,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区人武部组建报喜队伍,为孙金鹏、许强、孙和旭、黄宇、邓兆旭等荣立三等功的现役军人家庭送去这份特殊的荣耀,在全区掀起尊崇军人的热潮。
春耕时节,梅里斯处处涌动着春耕热潮。达呼店镇长发村依托“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将房前屋后“方寸地”变为增收“聚宝盆”,通过发展庭院豆角种植,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北纬 47°黄金农业带的嫩江右岸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历经三年,休闲食品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跨越,形成近百亿产值的产业集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提供样本。 2022 年,黑龙江英伦之恋食品集团落户,从签约到投产仅 90 天,创当地招商项目落地速度新纪
梅里斯的发展与蜕变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接续奋斗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让我们用镜头定格劳动之美向每一位奋斗者致敬!他们是“城市美容师”从晨曦到日暮穿梭于街巷角落以扫帚为笔、汗水为墨默默擦亮城市洁净底色他们是“田野耕耘者”迎着晨露播种,披着星月劳作从春播的希望
为扎实推进二轮土地延包工作顺利实施,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近日,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农经中心深入达呼店镇开展“走村入户大调研”专项行动,以务实举措打通二轮土地延包工作“最后一公里”。
在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莽格吐乡莽格吐村,每逢夕阳西下,村文化广场上总会响起达斡尔族民歌《嫩水渔歌》的悠扬旋律。身着传统服饰的妇女们围成圆圈,踏着轻快的“顶胯”“滑步”舞步,将农耕生活的质朴与民族文化的灵动融为一体。领舞的多敏,正是这支“艾力”舞蹈队的灵魂人物——一
连日来,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用实干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郝氏家庭农场作为梅里斯农业发展“领头羊”,坚持以创新理念和先进技术为引领,在广袤的黑土地上继续书写着农业发展新篇章。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正沐浴着全国两会的春风,凝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识,在希望的田野上播下了金色的未来。俗话说“秧好半年稻,壮秧产量高”。当前正是水稻播种育苗生产的关键时期,连日来,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稻农们借助天气晴好、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掀起了
初春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再迎降雪,卧牛吐镇额尔门沁村的电力工人何庆与同事们冒着寒风穿梭于银装素裹的乡间,抢修线路、排查隐患,守护万家灯火。而脱下工装的他,还有另一重鲜为人知的身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族乌钦”的市级传承人。双重责任,一腔热忱,57岁的何
走进共和镇胜利村,种植户吴玉丽家的育苗大棚内,到处都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搬苗、挖穴、栽苗、培土……分工协作,配合默契,新移栽的一垄垄香瓜苗整齐排列、青翠欲滴。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吴玉丽介绍,大棚是去年建起来的,一共建了4栋,占地12亩地,投入一次大概能使用20年,大棚使用五层膜,比小棚的香瓜提前20天上市,预计五月中旬就能上市。按照以往的价格,净利润至少能达到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