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里的“长寿菜”,一亩仅需3斤种子,亩入5万碾压传统作物!
山东东营的老孙,在寸草不生的盐碱滩撒下“野菜籽”,被全村人嘲讽“脑子被驴踢了”。谁料三个月后,地里冒出红茎绿叶的“怪草”,城里生鲜超市连夜赶来,现金按斤收购,3亩盐碱地净赚15万!这种让废地逆袭的“神仙草”,正是药食两用的暴利作物——马齿苋!
山东东营的老孙,在寸草不生的盐碱滩撒下“野菜籽”,被全村人嘲讽“脑子被驴踢了”。谁料三个月后,地里冒出红茎绿叶的“怪草”,城里生鲜超市连夜赶来,现金按斤收购,3亩盐碱地净赚15万!这种让废地逆袭的“神仙草”,正是药食两用的暴利作物——马齿苋!
这里是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东北苏打盐碱地的集中分布区。“秧好半年粮”,碱地变粮仓,育苗环节不能掉链子,临近水稻育苗,马巍的工作更忙了。
“老少爷们儿注意了!省委一号文件说了,2025年咱山东要建‘齐鲁粮仓PLUS版’!”德州的张老汉蹲在地头,手指戳着报纸直哆嗦:德聊片区小麦要冲1500斤亩产,盐碱地要增产三成,还要拉360个片区带2万村庄“组队打怪”。这场农业大地震,是让咱粮袋子鼓起来,还是让
这里是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东北苏打盐碱地的集中分布区。“秧好半年粮”,碱地变粮仓,育苗环节不能掉链子,临近水稻育苗,马巍的工作更忙了。
盐碱地变身“莓”好田园,草莓凌晨采摘中午抵城——这不是魔法,而是5G与大数据创造的农业奇迹。从靠天吃饭到数据种地,智慧农业系统实现温湿度自调、水肥精准滴灌,让生产效率翻倍,产业链全面升级。科技正重塑中国农业,让乡村焕发新生机。
4月2日,黄河入海口的春风裹挟着科技的气息。全国20家主流媒体记者齐聚东营利津,在“全国媒体利津行”首站——凯盛浩丰(利津)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见证了一场传统农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智慧革命”。这座占地150亩的“蔬菜工厂”,以71100平方米的荷兰文洛式智
今天是2025年4月1日,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的实施意见》的重磅文件正式发布。这份被称作“省委一号文件”的政策,用36条实实在在的举措,瞄准了老百姓最关心的“饭碗”“钱包”和“家门口的日子”。让我们抛开专业术语,看看这些政
在中国西北的广袤土地上,有一种看似普通的野草,它的叶片像蒲公英般舒展,根茎被当地孩子当作“天然口香糖”嚼着玩。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领导,继续发挥督察利剑作用,进一步压实各地区各部门抓好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要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强化大局意识,保持严的基调,敢于动真碰硬,持续发现问题,认真解决问题,提高对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执行力。
在盐碱地上成功种植了橡胶草?这可不是普通的草,而是能够产出天然橡胶的"宝贝"。要知道,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对橡胶的需求量巨大,而国内天然橡胶产量却远远不够。这项突破,或许将为我国橡胶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河南人,我也毫不例外的爱说“中”。这个从《尚书·禹贡》禹分天下为九州,豫州也就是河南位于“天下之中”便种下的基因,深深刻在每一个河南人的心中,也让我们把“中”作为对他人的最高褒奖。今天这个“中”,我要给我们新乡的一家企业和他的创始人,一个祛除“盐碱”癌症,
王定富家住甘肃白银市景泰县芦阳镇城北村。最近,景泰县国家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正持续推进,暗管铺设、边坡平整……热闹繁忙的景象随处可见。当地的盐碱地治理项目在春风里“加速跑”。
3月18日起,人民日报连续推出3期特别报道《十位国企负责人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十位民营企业负责人谈高质量发展》《十位科技工作者谈创新》,邀请有关人士共话发展信心、展望发展前景。
三月的渤海湾畔,春风卷着咸涩的气息掠过大片的盐碱地。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承包田里,播种机划开板结的土层,铺展开的白色可降解地膜如同鳞片一般覆盖了这片盐碱地。
三月的渤海湾畔,春风卷着咸涩的气息掠过大片的盐碱地。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承包田里,播种机划开板结的土层,铺展开的白色可降解地膜如同鳞片一般覆盖了这片盐碱地。
北纬39°的渤海之滨,天津武清徐官屯的田野上,小麦正蓬勃生长。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泛着白霜的盐碱地,如今却成为京津冀地区现代农业的“样板间”。站在田埂上的农业科技特派员孟凡永,捧起一把黝黑的泥土感慨:“现在这土地能攥出油来,以前可是盐碱化程度高、板结严
据了解,渭南卤阳湖地区的盐碱地共有15万亩,其盐碱度为2.0‰-4.0‰,平均PH值为8.0-9.0,小麦、玉米等作物均不能在该地区正常生长。附近村民高战民去年承包了520亩盐碱地,承包前这片地是荒地,拿到土地后他犯了难,种什么呢?“听人说油菜抗盐碱,我就抱着
近日,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永丰河南盐地碱蓬及海草床修复项目现场,大型拖拉机在沿海滩涂里来回穿梭,进行浅层旋耕,随后,工作人员动作整齐划一地将盐地碱蓬种子播撒入土。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上,有一片曾让村民们摇头叹息的盐碱荒地,如今却成了大家口中的“奇迹之地”。村民老于站在这片土地上,乐得合不拢嘴,他说:“种了这么多年地,真是长见识了。没想到,这些盐碱地上还能种粮食。”
3月19日,在通辽市扎鲁特旗乌额格其牧场盐碱地综合治理现场,技术人员正通过无人机将改良剂均匀地喷洒在盐碱地表面。随后通过深耕翻土,将改良剂分布在10—50厘米深的土层中,使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