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看病难又烦?上海医院里AI“小红”导诊解读,还能像闺蜜提供情绪价值
今天,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医院)主办的第八届红房子论坛暨第六届上海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传出消息:应对妇产科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红房子医院率先推出AI患者助理“小红”。自去年上线以来,“小红”已帮助妇产科患者完成就诊流程、报告解读及科普相关智能问答共
今天,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医院)主办的第八届红房子论坛暨第六届上海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传出消息:应对妇产科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红房子医院率先推出AI患者助理“小红”。自去年上线以来,“小红”已帮助妇产科患者完成就诊流程、报告解读及科普相关智能问答共
安徽省金寨县是全国最早实行县域医共体改革的地区。从2019年开始,金寨县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实现了从“看病难”到“家门口就医”的转变。
27岁的林小雨最近在朋友圈晒出了月入十万的工资单。这位95后姑娘从事的既不是直播带货,也不是金融投行,而是一个听起来有点"老干部"的职业——陪诊师。简单来说,就是专门陪人看病的"职业陪同人员",但千万别小看这份工作,它可是把"看病难"这个社会痛点变成了新蓝海。
最近刷到一条新闻:一位老人因看不起病,蜷缩在医院走廊里硬扛。评论区炸了锅——"现在医院比奢侈品店还贵!"可骂完了呢?谁还记得中医的‘一根针一把草’就能救命的日子?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以下简称郑州市中心医院)自2016年开展日间手术以来,已形成国内领先的日间医疗服务体系,其日间手术服务特色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管理模式、技术创新、患者体验和质量控制等。
约她陪诊的老人多数来自外地,年龄在60—70岁,经济条件有限,“很多是病得很重实在忍不了才来”。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后,他们发现看病比想象中更复杂。“老人好不容易抢到一个神经内科的号,专家说还有呼吸系统问题,要挂呼吸科,这时不可能马上挂到三甲医院的专家号。多待一天
约她陪诊的老人多数来自外地,年龄在60—70岁,经济条件有限,“很多是病得很重实在忍不了才来”。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后,他们发现看病比想象中更复杂。“老人好不容易抢到一个神经内科的号,专家说还有呼吸系统问题,要挂呼吸科,这时不可能马上挂到三甲医院的专家号。多待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