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贤五十年创作杂谈||电脑写作前发文篇目的第三个百篇
2004年使用电脑写作之前,我已经发表几千篇作品,但是除了极少一部分收入几个文集的文艺性较强的录入电子文本外,还有几千篇历史价值较高的新闻都没有录入。我的剪贴本也未剪全,难保长久。
2004年使用电脑写作之前,我已经发表几千篇作品,但是除了极少一部分收入几个文集的文艺性较强的录入电子文本外,还有几千篇历史价值较高的新闻都没有录入。我的剪贴本也未剪全,难保长久。
2004年使用电脑写作之前,我已经发表几千篇作品,但是除了极少一部分收入几个文集的文艺性较强的录入电子文本外,还有几千篇历史价值较高的新闻都没有录入。我的剪贴本也未剪全,难保长久。
2004年使用电脑写作之前,我已经发表几千篇作品,但是除了极少一部分收入几个文集的文艺性较强的录入电子文本外,还有几千篇历史价值较高的新闻都没有录入。我的剪贴本也未剪全,难保长久。
自我简介:高致贤,汉族,1937生,博名贵州高致贤;贵州省大方县人,作家、记者,曾在本县任过教师,宣传、青年、文化、文物专干,党政秘书,专职记者,主持县文联工作的副主席,政协常委等。
我调县委宣传部任新闻专干后的七八年间,贵州省只有一张对开4版的报纸和一个每天定时播音的电台,刊出的版面、播出的时间都极为有限!除了新华社和省里的要文,就几乎没有民众发表的余地了!因此,很难通过政审的稿件,寄到社、台,还得过编辑部的初审,复审,终审三关才能刊播。
记得有句名言:“越是地方性就越有民族性,越具民族性就越见世界性”。《索马的故乡》(见附件1)是为了宣传我的家乡——贵州大方而作的,应该是一首颇具地方性的歌词。大方论坛公开征求意见。作为大方人的一员,我认真读了这首歌词,有一点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