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华南理工大学段春晖教授课题组在有机光伏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期,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段春晖教授课题组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Structurally Simple Polymer Donor Enables High-Efficiency Organic Sola
近期,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段春晖教授课题组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Structurally Simple Polymer Donor Enables High-Efficiency Organic Sola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全球共识。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其应用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其中,太阳电池组件作为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在储能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太阳电池组件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
单结晶硅太阳电池技术发展迅速,已经逼近其29.56%的理论效率。超越单结晶硅太阳电池效率的下一代光伏技术将是基于双结的硅基叠层太阳电池。根据叠层电池的电极配置,可以分为两端、三端和四端叠层。两端叠层具备工艺简单优点,四端叠层提供设计灵活性,三端叠层则凭借最高理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作为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太阳电池组件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那么,问题来了:太阳电池组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表现如何?今天,我们就以创维光伏
如果把单结钙钛矿太阳电池比作一块“单层蛋糕”,叠层太阳电池便是多层口味的。不同口味的蛋糕层对应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层,每一层都能“捕捉”特定波长的太阳光。这样一来,它就能吸收比“单层”电池更广泛的太阳光能量,更高效地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从而突破单结太阳电池转换效率
近日,四川大学材料学院赵德威教授团队报道了锡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相关成果“Regulating Compressive Strain Enables High-Performance Tin-Bas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近日,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工学院王睿团队在柔性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成功地将钙钛矿与铜铟镓硒(CIGS)两种材料叠合在一起,使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3.4%。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太阳电池技术的重大飞跃,还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研究发文的空白。相
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工学院王睿团队在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重要成果。该团队将宽带隙钙钛矿用于制备四端叠层和两端柔性叠层电池分别获得了30.13%和23.41%的光电转换效率,成为该类叠层太阳电池目前报道的最高效率值,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
大家新年快乐!科技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服务于人民,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我国科技发展。1、西湖大学王睿团队在柔性叠层太阳电池领域有重要突破,让钙钛矿和铜铟镓硒两种材料叠放,光电转换效率达23.4%,论文发表于《自然·光子学》。叠层电池像多层口味蛋糕,能吸收更多太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珠海富山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背接触太阳电池、组件及光伏系统”的专利,公开号 CN 119277845 A,申请日期为2024年9月。